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苏轼性情豪放,思想冲破世俗。但是政治派别却选择了反对变法的保守派,有人想过为什么么。
为什么
首先你得有种思维,就是不要说是保守派就是落后的。
新法实施的过程中,尤其在下面具体操作的时候,确实有很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反面效果的情况发生,因此反对新法并不奇怪。
所谓保守派主要是反对王安石过于快速和颠覆性的改革,提倡渐进式的改革,并不是说就要维护宋王朝旧的落后的东西。
保守派的主要人物,欧阳修也好司马光也好,不是苏轼的“恩师”,就是对他大有赞赏和提携的有能力有威望的老前辈,处于这些考虑,苏轼也要选择保守派。
还有LZ所说的“性情豪放,思想冲破世俗”也要看是就苏轼性格中哪方面、什么人生阶段而论了,事实上在出世做官这方面,苏轼正好是个典型的传统且世俗的官员。以民生天下为己任。
其实吧 苏东坡有点中间派 那方势弱他偏哪方 哎 大直人啊 结果王安石和欧阳修都不待见他
因为他的老师都是保守派,反对激进变法。
[内容不可见]
性情中人都是容易怀旧的 因为他不喜欢改变。
从苏轼第二次出任杭州太守的作为来看,他不是改革派也不是保守派,他是实干派。他反对变法不是因为保守,是因为他亲眼看到了变化给普通百姓造成的伤害。
以苏轼的性格明显不会因为恩师的原因成为保守派,
不能 定性的规定为保守派 苏轼是反对变法那么快速大范围进行 他不守旧 但是他认为变法须在安民的基础下进行
我觉得说苏轼因为“恩师”是保守派也要成为保守派这点即使有,也应该只是很小的一个原因。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苏轼虽然反对王安石的激进改革,但对司马光就像是专门跟王安石对着来的政策也是不赞同的。
纵观中国历史,又何尝有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的改革派。。。 就熙宁变法而言,除了神宗和王荆公本人,那些号称改革派的哪个不是趋炎附势之徒
因为老王搞的激进变法有利也有弊啊。苏轼就觉得新法苦了天下百姓。
就拿募役法来说吧,当时的宋朝是有劳役的,就是政府一召唤,管你老百姓要不要种地吃饭就必须冲上去。
然后呢,王安石就说,大家不用必须来了,现在政府出钱征人,不想来的,想在家干活的,可以不来。
听上去是好事吧,但是王安石同志还没讲完呢,不来可以啊,你们交点钱呗。而且这个交钱的对象不仅仅向“当役户”征收,还有些本来不需要服役的家庭也要交免役钱。于是,老百姓更穷了。
总之,个人觉得王安石更多的是在帮政府敛财。其他新法也有类似弊端。政府富了,老百姓更穷了。
呃,上面听上去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啊。所以,我们的教科书为什么极力鼓吹王安石变法了不起的原因之一,LZ你懂的了……
2010-09-08 08:53:38 猫汤 首先你得有种思维,就是不要说是保守派就是落后的。
猫汤仁兄分析得九分有道理,但最后一段实在不敢苟同。 东坡先生岂是那种为情感因素而摒弃政治信仰的人。 况且到后来,王安石被自己的新派赶出朝廷后,新派就慢慢把政见之争演变成权力斗争了,乌台诗案就是实证。
变法中的革新与保守,不同于人性格中的分类吧
其实看看保守派上台之后苏轼的表现和境遇,就会发现他既不是保守派、也不是变法派
仿佛历史重现 ~
苏东坡始终是百姓一派,分这个阵营那个党派的有什么意思。
苏轼其人,并不结党营私。他不曾属于哪个派别,对王安石变法,他有反对,也有赞同。有人开玩笑说谁弱他偏谁,其实不是,苏轼典型的“不唯亲,不避亲。”他唯一的出发点和衡量标准是为国为民,利弊孰胜。就好像他的文学主张,也是来者不拒,益便取之,弊则弃之,无关其他。 他在政治上始终清醒而坚定,不依附讨好任何人,所以最后大家都把他视为异端,何其无奈。
王安石太激进了,治大国若烹小鲜。
因为他知道变法有失妥当吧。
其实苏轼是很客观而且有眼光的,他并不反对变法,而是对王安石的变法方式有疑问。果然,苏轼当初对变法所提出的质疑果然都是后来导致王安石失败的因素。而且苏轼在被贬期间,通过具体的工作体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当时问题的所在,所以回来之后,苏轼不但不支持一切改回到变法以前,而且甚至还建议王安石的某些建议要更加大力度的执行下去
https://gcd0318.wordpress.com/2010/06/06/司马光其人,我很不喜欢/
他属于蜀党,诗旧派之一,不过温和很多。旧派有三个派系,具体我自己忘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读书的西西弗斯】,回复“苏轼词”,免费获取《苏轼词编年校注》
再过几天,9月4日,阴历七月廿八,是苏公东坡逝世920周年日。先生那么敬重苏公,可曾为苏公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先生也写一点罢。
鄙人先抛砖引玉:
《寄怀苏子》
千古传唱明月词,
十年茫茫泣鬼魂。
密州出猎超然赋,
九二零年再逢君。
#苏东坡# #超然台# #920周年# #苏轼#
自愿参与,惟苏仙耳~
【纪念诗词赋接龙地址】https://www.douban.com/note/811523492/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