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抗元主题的强化应是金庸自己所造成的

云儿想

来自:云儿想
2019-04-20 10:27:33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云儿想

    云儿想 楼主 2019-04-20 11:16:26

    所以导演打出的抗元主题完全是符合金庸的写作思路,只不过叙事逻辑不行。

  • 云儿想

    云儿想 楼主 2019-04-20 20:49:00

    古代的蒙古族和现代的蒙古族不能混为一谈。古代的民族仇恨也是客观事实,不能现在统一了,就为了 古代的蒙古族和现代的蒙古族不能混为一谈。古代的民族仇恨也是客观事实,不能现在统一了,就为了所谓的民族团结而避而不谈古代的民族仇恨问题,这不是历史唯物史观的态度。 既要看到古代蒙古族满清的残暴,也要看到现在的各民族的友好相处。 真实的历史,不需要我们刻意去隐晦。 ... 水煮三国

    整个射雕三部曲都是以抗蒙和抗元为主线,这个矛盾是解不开的,射雕和神雕还好改编的原因是,一是跨越时间较短,出场人物少;二是至少主角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倚天问题就在于,一是设定背景过于庞大,时间跨度过长,历史人物极多;二是金庸把女主写成了蒙古郡主,金庸小说里男女主之间的身份鸿沟,没有那部能比得上倚天的。

  • 云儿想

    云儿想 楼主 2019-04-27 11:09:00

    非常同意你这个说法。 倚天的正邪之分人性复杂性并不比抗元这个主题弱,也更适合在武侠小说中表 非常同意你这个说法。 倚天的正邪之分人性复杂性并不比抗元这个主题弱,也更适合在武侠小说中表现。比如我就比较喜欢这般周芷若最后的结局,谢逊以死对话都还好。但是呢,周芷若前期的黑点又被删了,所以以她的人设又感觉撑不起这个结局。 我非常不同意把抗元这个主题过度拔高,一来这些个水平的编剧掌控不了,二来人设改变太大,三来失了武侠味。 ... 不带这样事儿的

    我跟你相反,我非常不同意把正邪作为倚天主题,倚天必须以抗元为主旨线索,正邪只能作为部分单元的主题,这是射雕三部曲共性,编剧没有把故事编好是编剧能力问题,不是立意错了。 首先,射雕三部曲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铸造倚天剑屠龙刀?倚天剑为什么藏武穆遗书?上述理由是抗元必须成为主旨线索的关键原因。 其次,抗元概念很大,倚天里出现的家国恩怨、民族矛盾以及庙堂之争和正邪之争都可以与抗元联系起来。反之正邪之争包含不了抗元这个主题,立意本身就不在一个层次。正邪主题只适合笑傲江湖这种。 第三,这部剧没有表现正邪之争么?有,前20几集基本上都是围绕正邪主题,突出围绕杨逍展开,到光明顶大战结束正派邪派合一基本结束。前期抗元主要以暗线形式存在,如张无忌出蝴蝶谷时与朱元璋、徐达等人交往与对话。但到赵敏出场与蝴蝶谷大会抗元就完全成明线了,所以后20几集以抗元为主题是必然的,正邪之争已经撑不住了。

  • 云儿想

    云儿想 楼主 2019-04-27 11:47:04

    庙堂是背景,故事在江湖。射雕三部曲一以贯之。 笑傲江湖其实讲的不是正邪。。。 抗元这个概念 庙堂是背景,故事在江湖。射雕三部曲一以贯之。 笑傲江湖其实讲的不是正邪。。。 抗元这个概念不是大,是重。一旦加了人物难免脸谱化。金庸小说的一大魅力之一是形形色色的江湖人物。 最后,“映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 不带这样事儿的

    你最后说那句很有道理,突出人性能更提升影剧层次,评分也会很高,三大电影节的电影都是如此,但商业价值也可能会下降。电视剧无疑是考究的是商业成功,所以还有一点,现代观众究竟喜好什么?抗元主题会造成人物脸谱化,但强化家国冲突可能让故事更加富有戏剧张力。 用什么主题,其实不是编剧导演决定的,故事大纲做出来要也要调研,看是否认可这种口味。以后主题是什么,只能看下届观众喜欢什么?观众喜好会不会发生变化?也许未来改编会更加的面目全非。 人们常说魔改、烂片,但这种情况何尝不是观众自己所造成的。比如最近参与的一个网剧调研。

  • 云儿想

    云儿想 楼主 2019-04-27 12:24:45

    如果仅仅出于商业考虑,我恰恰认为这个剧组没有做充分的市场调研。 首先过于突出民族矛盾既不利 如果仅仅出于商业考虑,我恰恰认为这个剧组没有做充分的市场调研。 首先过于突出民族矛盾既不利于过审也不适合现代观众口味,君不见微博上铺天盖地骂抗战神剧。 其次后期的琼瑶苦情戏被嘲讽上世纪台湾八点档,亦知墨也说了他们照搬94忽略了现代观众审美的变化。 最后,今年几部爆款剧,其台词都偏于古风,而这部倚天后期台词简直叹为观止。 我不知道他们出于什么目的写出32集之后的剧情,其实这部倚天完全有实力竞逐经典的,可惜。 ... 不带这样事儿的

    这跟抗战神剧不能混为一谈,这是古装历史剧讲的王朝更替。而且它想突出的肯定不是民族矛盾,而是家国恩怨,帝王天下,调研中古装剧观众确实非常喜欢这种调调。当然怎么突出哪就看编剧的功力。 还有人觉得根据原著拍就一定能大获成功,这觉得这有点一厢情愿了,曾经亲眼有个市场调研结果,不是倚天,但也是金庸武侠,调研人群中80%都是没有看过原著的,对故事的评分低的令人发指。只能说现在真的不是金庸武侠火爆时代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961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