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信》晚场repo——我真的见到郑云龙了吗
梅长苏的挚爱(云在青天水在瓶~)
在一边吐槽剧情一边被表演感动哭的复杂情绪下,昨天沉沉地睡了一觉,醒来想起还是有点恍惚。现在在高铁上慢慢码字,很惭愧没啥干货,纯粹个人表达。
part1之 我真的见到龙了吗
很坦诚地说,这场《信》我确实是一种“追星”心态,想去看看大龙演出,不然这部剧也不值得我打着飞的从长沙过来。
搞声几个月,我终于见到龙了,但看完感觉,好像又没见到。
之前隔着屏幕看到的龙,要么矜贵如高岭之花要么沙雕气质散发,始终让我觉得自在如风,但剧场见到的已经是一个幻化成武岛刚志的郑云龙。
基本上他的出场我都有举着望远镜死盯,(手现在还酸着),所以捕捉到了他的每个表情。他从出场就带着愁思,表情动作带着社会底层人的迷茫混沌与卑微,身体略带佝偻,行动迟疑慌张,连187的身高都没那么明显了。他的猫气全然收敛,你看到的只有慌张张摁遥控器、因为腰痛在地上挣扎前行、在监狱里略带心酸钝感的的武岛刚志。
刚志这个角色大部分的戏都是在监狱里写信念信,场景相对单一,给演员发挥空间不大,但作为信的开启人,角色把握对于整部剧情绪又非常重要,不能掉任何链子。但伴随着直贵的反馈,刚志每一场念信的感觉都不同,眼神从充满期待,欣喜骄傲慢变得焦灼到最后的迷茫绝望。我想起他在出演《信》之前采访所说,书信这个东西,最值得珍惜的地方在于,你要等待他\她的回信。等待的这个过程,是很幸福的。他通过刚志把这种“幸福”和“期待”传递给了观众,所以最后这点幸福破碎时,观众也能就真真切切为刚志感到悲哀。(我哭得眼泪把望远镜镜头搞糊了)。
最后一次刚志站起来的眼神里已经没有了期待,更多是迟疑,伴随着乱糟糟的头发,真的仿佛已经是关了十年的模样。(啊我想劫狱救他!)
或许也有本场谢幕流程比较短的原因,即使到谢幕我觉得他始终没有从角色里出来,连笑容也是刚志式的收敛。
怎么说呢,此前即使有过多次感慨,但看完这场我才真切感受到那句“上台前要告诉自己是真的”的意思。
剧场的大龙太珍贵了,太不一样了,我挑不出毛病,只是又放大了我对没有见过龙骑士和郑海德的遗憾。
()part2之其他演员 大型路转粉现场
可人超棒,故事是从直贵因为是杀人犯弟弟面对的歧视来开展的,所以弟弟是一个拥有完整人物弧光的角色,从少年到青年,从事业到情感到家庭,他都必须完整的呈现到观众面前,挑战很大,以他这个年纪完成度真的很高了,未来不可限量。但可能我想象中的直贵要再丧一点,某些地方我觉得稍显活泼?但可能是剧的设计不同,最后他抱着吉他哭的模样真的让我很感动。
丁丁没得说,声音惊艳,情感也非常到位,我超级爱她中间唱的那一部分。其实前面由实子的“莽撞”让我稍微又些不适应来着,后面完全接纳和理解了这种表现方式。郭亢演的寺尾挺出彩,角色设计也相对有趣。覃姐演的朝美发挥空间不大。对了,上厕所的时候有偶遇到绪方太太,好优雅的阿姨哦。
如果有机会会想去看几位的其他剧。
()part3之剧 一些吐槽 少许表扬
关于剧本身,前几天刚把原小说看完,感觉可能因为时长原因,有些交代不清,“糖炒栗子”这个细节书里是先交代了动机(弟弟喜欢)再展示行为,这样便于观众理解,以及书里电视机是刚志主动打开的,原因是他从来没看过电视,他很想看看。
这两个细节在我看来是更能凸显刚志的辛酸和卑微的,改编突出了刚志的笨拙,但心酸感没了,反而变得喜感;其次某些笑点人物和片段的加入使得剧的情感有些割裂,最后监狱音乐会那片段不太明白为啥要编一些笑点。
不过说实话,原著本身细节平淡情绪过于内敛,就不是一个好改编的题材。但有些唱段(比如社长部分)没有改编这么直译,真的很说教式,很僵硬。
不太懂音乐,所以没法专业评价。但整体觉得没亮点,歌词很平,几乎是直译,曲也没有记忆点。针对上一场看的《梁祝的继承者们》们,弱了不少。
我大概就对丁丁那首有些许记忆,以及多重唱的一首“他就是杀人犯的弟弟”让我有丢丢感觉到“一粒沙”里的片段。
舞台设计我挺喜欢的,借助铁架搭建的上下两层空间,还有可移动的铁笼子在舞台又分离出了前后几层空间,哥哥和弟弟的几场对手戏就很有隐喻感,哥哥无形中对弟弟形成的束缚与压力;哥哥仰视舞台的弟弟觉得遥不可及,舞台与灯光都助力不少。
整体感受:
演员🐂🍺,其实我们的音乐剧缺的不是演员,真的是创作,希望有更多的创作人员加入,不要让演员们独行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水塔|45.0 (鲜花炸弹)
- 水塔|分享一些小狗(主要是萨摩耶) (直到第二天日出)
- 狗勾真好 (没有不辛苦的事)
- 跟我一起看书吧!【把看书捡回来!】 (耶咦耶啊哦🧧)
- 我们🦅组也要有单词打卡楼! (耶咦耶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