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辽芭原创芭蕾舞剧《花木兰》repo(强烈好评!值得二刷!)更新完毕
来自:jiutianfuxuan

写在前面: 之前看的舞剧大部分是古典舞剧和现代舞剧,很少看芭蕾舞剧,上次看的《堂吉诃德》还给我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所以对芭蕾舞剧一直有点抗拒。但是这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请到了辽宁芭蕾舞团!而且这个原创剧目好评很多,所以毫不犹豫就去了,看完以后通体舒畅,值得二刷!
一、剧情介绍
(太懒了,直接把官网的搬过来了)
序
茫茫戈壁边关,黑云压城。一位身披铠甲、英武矫健的将军挽长弓,西北望,射天狼。将军回眸远眺,目光中噙满铁衣下女儿的无限情怀……
一幕
<Ⅰ> 牧童短笛,织机声声,山水田园间男耕女织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聪颖美丽的木兰,挥素手、舞机杼、当户织,与家人尽享家园的温馨与宁静。
狼烟起,边关急。快马传羽檄,可汗大点兵,各户有男接军帖,别家从军行。望着花家征丁的军帖,望着年迈的父亲、年幼的弟弟、心焦的母亲,木兰毅然束起男儿髻,换上男儿装,背长弓跨骏马,代父去从军,万里赴戎机。
<Ⅱ> 边关军营,男儿天地,威武帅气的李朔将军操练着新丁们挥枪舞棒,摸爬滚打在演兵场。白天,瘦小力单的木兰跟不上严酷训练的强度倍受挫折。夜晚,弥漫着男儿气息的军帐中,孤独的木兰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望着月光,木兰默默思念亲人和家乡……
拭去女儿泪,深藏女儿情。不退却、不气馁。坚强的木兰挽长弓苦练杀敌之技,在李将军的亲手调教下成为了军中出色的神箭手。
<Ⅲ> 刀光闪,戎马嘶,敌酋率部突袭犯境。金鼓震,飞鸣镝,李将军领将士伏击敌军。将军一马当先,士兵奋勇杀敌。激战中,敌军团团围住李朔。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危急时刻,机智勇敢的木兰将敌酋射落马下,敌军大乱溃败而逃……
胜利的号角回响在群山戈壁,花木兰一战成名,声震边关。
二幕
<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关岁月,多少惨烈搏杀,多少寂寞守望,木兰从士兵成长为军功赫赫花将军。春去秋来,寒至暑往,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与李朔率将士们镇守边关,巡防在大漠戈壁边防线。大雁南飞,引来木兰的思乡之情,声声雁鸣,印证着两将军的兄弟情谊、边关情怀。
<Ⅱ> 黎明前,木兰巡营途中突遭冷箭。疗伤时暴露女儿身份,惊愕的李朔与木兰四目对视,万语千言无从开口……决战号角吹响,出征军令如山,望着李朔率部远去的背影,木兰倍感伤心孤独。
<Ⅲ> 旌旗蔽日,人喊马嘶,两军对阵,决战疆场。李将军与敌酋率两军胶着在鏖战中。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英武的花将军挽长弓跨战马冲入敌阵,她左冲右突驰骋纵横,与战友们奋力杀敌。激战中敌酋瞄准木兰射出利箭,生死关头李朔用身体挡住敌箭,随即咬牙拔出身中的敌箭交与木兰,木兰用被鲜血染红的利箭射中敌酋……决战胜利了,血染的沙场上木兰紧紧抱着倒在怀中的李朔悲痛无尽。
<Ⅳ>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凯旋将士受到天子赏赐,经历疆场生死洗礼的木兰思念家乡亲人,向往着和平宁静的田园生活,她婉拒官职重返故乡。
尾声
草庐前,木兰与家人团聚。织机旁,木兰脱去战时袍重着女儿裝。盛开的木兰花下,织机声声伴着木兰万千思绪、无限情怀,绵延、绵延……
二、 演职人员介绍
编导:陈惠芬、王勇(绝对好评!)
作曲:刘彤 (印象·刘三姐的音乐总监,好评+1)
服装设计:宋立(超级用心,好评+2)
灯光设计:谢尔盖·马逖诺夫(俄罗斯灯光设计师,牛皮,好评+3)
女主花木兰:于川雅(爱她!疯狂打call)
少女花木兰:李偲旖(戏份太少,没太多印象)
男主李朔:张海东(爱了,和女主cp感爆棚!)
敌酋:常斯诺(反派人物,但也演得很好)
花木兰父亲:戚麟石(人物塑造好评,苍老的感觉演得很好)
花木兰母亲:张艺馨(母亲也好评,完全看不出演员是那么年轻的小姐姐)
花木兰弟弟:马苗源(弟弟太可爱啦!)
还有其他的演员记不得名字啦,但是都很棒!
三、 我的碎碎念
不同于西方芭蕾舞剧的严谨规范,这部原创芭蕾舞剧将“中国故事”的内核与“西方芭蕾艺术”的基因融合得很好,并且加入了许多古典与现代艺术元素,不管是剧情节奏、服装舞美、音乐灯光还是舞者表演,都绝对是上乘之作,而且是一部普通观众都能够欣赏的芭蕾舞剧。
值得一提的是,舞剧将构思和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边塞十年的军旅生涯上,以区别于以往的角度去描绘木兰的一生,讲述她的家国情怀和忠孝之义。
1、序+第一幕
花木兰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部舞剧的剧情不止强调了家国情怀,还融入了一些爱情的成分,带来了一丝柔情,刚柔并济,有血有肉。
帷幕开启,几块红色的可移动挡板,上书“御”字,表明这是军营。舞台中央,一束追光打下,是左腿跪蹲、右臂持弓的花木兰粉墨登场。要注意此处的“弓”是贯穿全剧的一个符号,不仅是代表花木兰的身份,还支撑着所有情节的变化。
第一幕,“木兰当户织”
此时布景是一个可移动的屏风,以及垂下的几根树枝。从屏风后跃出小木兰,还是少女模样,天真烂漫。但是演员有一个大跳有点垮,落地声很大,不知道是不是不适应场地的原因。灯光是暖黄色,群演上场,一群舞者穿着飘逸的舞裙,模仿着纺纱织布的动作,悠然宁静的氛围被烘托出来。然后是木兰的弟弟上场,与两位舞者组装成耕牛的样子,与姐姐嬉戏打闹,这一段特别有爱!弟弟太可爱辽!接着木兰的父母都上场,群舞一起跳“插秧舞”,弓着腰,模仿着耕地和插秧的动作,非常形象!这一段动作设计十分巧妙,应该是融合了一些古典的身法,完全突破了我以前对芭蕾的固有认知,原来芭蕾还可以这样跳!一家人其乐融融,男耕女织的美好场景就这样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



接下来是“可汗大点兵” ,木兰“从此替爷征”以及“万里赴戎机”。一个士兵骑马传令,但是这一段动作设计有点诙谐,观众有笑场,可能是因为用大跳与实际骑马的形象不太相符,于是改成了比较形似的动作,但是这样一来重心偏低,演员做起动作来的确会损失一些美感,23333。

圣旨到,全村老百姓都出来迎接圣旨,花家也领取了被征兵的诏书。好的,这里我就开始泪目了。花父拿出祖传的角弓,然而年老体衰的他已经拉不开弓了,每拉一次其实手臂肌肉都在颤抖,可能肌肉已经拉伤,但是他还是想着再试一次,一共拉了三次,终于力竭,坐地不起。


四人舞蹈过后,是一段群舞,男女两两配对,是妻子送别丈夫,依依惜别,满怀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而木兰决定替父出征,夜里偷偷改换行装,“万里赴戎机”。她背上祖传的强弓,望着家的方向跪地拜别,眼里满是不舍与决然。父母和阿弟遥望离家奔赴战场的木兰,目送她离去……

场景切换,来到战场,男主李朔闪亮登场了。五块红色挡板呈U字形展开,构成了“军营”。李朔一段独舞,展现了身为边关将领的强健体魄,技巧扎实,一出场人物形象就立住了!。训练场上,花木兰因为是女儿身,所以一开始操练错漏百出,天天被男主训话,同伴也瞧不起她,常常捉弄她。这一段“笑果”还是挺明显的,观众看着木兰笨拙却努力的样子都挺感慨。
这一场景铺作底色的群舞是演兵舞和交战舞,群舞展示演练动作时有一段是耍枪,可以明显看出结合了武术等中国传统元素,场面壮观,配合恢弘的音乐,视觉效果很好。
同时也设置了一个细节——身单力薄的花木兰在一对一的对抗训练中,遭遇了比自己硕壮得多的军士,但她不畏强悍,练出了坚强的意志。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段群舞,大家一起做俯卧撑,还有横飞燕各种演练,虽然跟得很吃力,但她从来没有松懈,从未想过放弃。这一段演完后阵型稍乱,也可以看出这对舞者们的体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是这一段技巧都完成得很好,群演太给力了!
木兰在军营中势单体薄,不免在夜深之时黯然神伤。编导特意设计了木兰的望月思乡。背景切换,之前田园安宁和睦的场景再现,思念中一段柔曼的女群舞,展现了木兰心中柔软的女性情思,被排挤的无奈、不甘、委屈、痛苦等等情绪油然而生。此刻的她分外思念远方的家人,编导在这里设计家人与木兰共舞,却只能交错,时空相错,恍然间似乎伸手可及,却终究触不可及。那种想依偎却发现一切只是幻影的姿态,真的好虐,这段编舞太绝!
木兰拿出父亲给她的强弓,在月色中苦练杀敌本领,被将军李朔看见,接着两人共舞,一段大双人舞看得我心潮澎湃,两人默契度满分,爆发力强劲,连续几个大跳质量很好,cp感十足,我不由得姨母笑(这是爱情开始的地方啊!)

此后,木兰又使自己已然娴熟的射击大大提升,具有了冷兵器时代狙击手的品质。
接踵而至的是第三个场景,敌酋率部突袭犯境,服装舞美要给大大的好评!服饰非常有异域风情又很有历史年代感,武器是弯刀,动作多为砍、劈,符合少数民族的身份,而且还有一群疑似巫师身份的群舞?更添一份神秘和戏剧感。敌我对战之时,汉族士兵使用的武器是剑,动作多为刺、穿,与敌军的弯刀形成鲜明对比。这里音乐灯光要夸爆!鼓、槌、等营造一股激烈紧张的氛围,配合闪动的灯光,两军焦灼对战的局势戏剧张力十足!

接着一段三人舞,李朔将军身先士卒,在他陷入重围、将遭不测之时,木兰及时搭弓引箭,射伤敌酋……为击溃敌寇立下首功!木兰在这一血战中成长,也获得了战友的称赞和祝贺,这是由“花士兵”向“花将军”的一个转变

2.第二幕
开场仍是舞台中央一束追光,木兰独舞,后李朔出,一段大双人舞完成质量很高,默契度更上一层楼,自从上次两人在战场上的密切合作之后,他俩之间的感情有一丝微妙的变化。木兰被称为花将军,与李朔将军共同镇守边关,共同饮马边疆,共同经历着大漠朔风、边关冷月,在这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中升华出一种超出战友情的情感。在我看来,木兰对李将军是怀有爱意的,但这种感情又不单单是爱情,他们之间的情谊胜似爱情。编导在这段场景中设计了一段鸿雁舞,一群仙女似的舞者以人字形排列,个个身材高挑纤细,脖颈修长,一亮相观众席便发出了阵阵惊呼,真的太美啦!木兰坐在舞台一侧,看着鸿雁漫长的跋涉,木兰心胸逐渐开阔,同时也隐含着淡淡的思乡之情。而她对李朔将军的某种敬佩与爱慕仿佛也藏在这鸿雁的舞蹈之中。

木兰与李将军共同杀敌,生死相依,有一段背靠背的动作简直杀我,而且这一段技术技巧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单手托举的舞段,单腿站立的舞段,美得惊人

然而接下来的情势有些急转直下:先是花木兰在巡营途中遭遇冷箭,军医为她疗伤时,女儿身终被发现,众将领苦苦求情,才得以保全她性命。李朔气愤于木兰的欺骗隐瞒,木兰也倍感孤独,这一舞段中肢体的纠缠将两人情感的复杂、爱恨交织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前线吃紧,李朔不得不强压自己的情感,率部出征。
接下来泪点来了,我狂哭不止,呜呜呜……两军决战之时,花木兰带伤杀入敌阵,与李朔配合默契,奋勇杀敌。而敌酋为报之前的一箭之仇,引弓射向木兰,此时木兰也拉弓准备射向敌酋,毫无躲避余地。李朔将军以身为盾阻挡;受伤之后,木兰回身查探,然而李朔将军拔下身中之箭,拼着一口气托起木兰,木兰则“以其人之箭还射其人之身”,射杀敌酋……但李朔将军伤重不治,气绝身亡。木兰悲痛欲绝,情难自禁,用箭绞下一缕头发放在李朔身边,又将其配剑至于胸口,送他最后一程。送葬一幕是以红色长绸喻战场鲜血,铺天盖地的红和暗红色的灯光、悲壮的音乐交织在一起,我哭死当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立下大功,却不愿接受功名,婉拒封赏。回乡之前,她洒下酒水,祭奠死去的李朔将军,和边关将士们辞别。
回到家乡,她仍是一身戎装,身背祖传的弓箭。当她把这把弓交到老父手中时,花父颤抖的双手缓缓抚摸着这把弓箭,一张弓,沾染了多少边关将士的鲜血,承载着多少家国的哀思啊! 木兰的沙场立功、女儿身的现身、失去战友的悲恸、克敌制胜的意志都维系于此,“弓箭”的四次运用构成了舞剧情节的起、承、转、合。 古琴铮铮作响,花父和木兰相对而泣……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木兰脱下戎装,重回女儿身。回归宁静和睦的田园生活,和父母共享天伦之乐,然而木兰心底始终有一个伤疤。李朔将军重现舞台,他们相依相偎,木兰以女儿身的姿态和李将军共舞,又有了别样的娇俏动人。如果李将军没有牺牲,可能他俩已是一对神仙眷侣,过着你耕田来我织布的悠然生活。然而这终究不过是一场美梦罢了,李将军一步步退后,消失在舞台中央,木兰的梦也醒了, 只余织机声声伴着木兰万千思绪 ……

总之,这是一部制作精良、感人至深的舞剧。 创编者融入了多种舞蹈风格,叙事节奏把握精准,张弛有度,“舞蹈氛围的情态化和舞蹈叙事的织体化于一体,真正做到了以舞演剧、剧在舞中。并且,就舞剧的动态设计而言,编导充分利用了芭蕾艺术的挺拔姿态,又准确捕捉出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动作,如中国文化报报道所言:“通过训练中的较量、交锋中的拼搏、鏖战中的厮杀,使动作“动机”得到逐层的、有效的、充分的发展,借助“制作精良”去实现“艺术精湛”和“思想精深。”
我想,从此之后,我会对芭蕾舞剧多一点期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闲聊|Per aspera ad astra——郑云龙专组闲聊楼(水塔) (龙葛格的硬币)
- 产出|猫猫手专楼——吸猫怎么能少了猫jiojio (Nineteenth)
- 资料|音乐剧经典剧目资源合集(更新部分百度yun~持续更新欢... (脸红全因风太烫)
- 【龙票】南昌将进酒、青岛魔幻时刻、北京榆树下的欲望 (shushu)
- 剧评|郑云龙原创音乐剧《将进酒》repo收集楼 (皮皮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