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的历史观是不是比较conservative?
seekandhide
射雕结尾,年轻的新皇握着病危的太后之手,敷衍地应着她的嘱咐。而实际上已经重用王安石,开启变法之路。从对话和描述可以看出,金庸是站在反对派苏轼一边的。客观上看,变法确实引发了很多问题,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社会矛盾,算不上成功。但是教科书是盖章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意义的。 鹿鼎记里的郑克爽,几乎是以败类的形象出现的。贪生怕死,贪图富贵。从书中汉人的角度看,郑放弃了台湾,归顺清朝,等于放弃了最后一块明朝的据点,让爷爷郑成功的心血付之东流。但是从大中华的角度看,郑克爽用避免流血牺牲的方式主动换来国家统一,在历史书上也是正面之举。 书剑里的反清复明和倚天里的反元建明,也基本是被赞为义举的,而后期的鹿鼎记开始对康乾盛世中反清复明尴尬性所有反思。 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阅历的丰富,一个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可能也会随之变化的。小时候总以为好人坏人是泾渭分明的,大了以后才知道人命纠结复杂,不是课本上的几句话就能概括总结的。 反观19倚天,其实能看出剧创团队对于涉及到的历史政治问题是有所思考的。 借汝阳王和赵敏之口,主创似乎也在引导我们思考,政权动荡之际,是激进的革命还是稳步的改良?改革到底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是要多谈些主义,还是多解决些问题? 当然,这些层面上的问题无法在一部剧或一本书里给出答案,但是引发观众对于这些问题思考的努力确实比原著更进了一步。只是也许政治历史的命题太过宏大,叱咤风云的领袖们也未必能给出答案,剧创人员把握起来自然力不从心。所以在为了制造戏路冲突的时候,虽想表现一些人物,例如明教群像的复杂性,却还是呈现出了面具化的效果。 大侠已作古,无论金老的观点会不会再有变,他的作品都不会再改动了。但是不同时代中,对于同一个文本的解读还是会不断演变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更立体的郑克爽和一个更矛盾的陈近南?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金花婆婆杨明娜对张无忌曾舜晞的评价 (积极吃瓜群众)
- 分析新修版倚天人设和情感走向的变化 (ss)
- 原著讨论|金枝玉叶的郡主后期爱张无忌爱的好卑微啊 (曲奇)
-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讨厌赵敏? (皆可)
- 【万字长评】【原创】跳出金庸看赵敏:兼谈94和2019版赵敏塑造 (x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