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world新专辑够雷了,居然还有比underworld更雷的文章。
redhousepainter
奇文共赏: 毋庸置疑,Lady Gaga是一个现象级的歌手,她对于流行音乐工业来说是一块举足轻重的里程碑。在国外,在所有的分享试听网站或软件,gaga长期占据了榜首的位置;而在中国,即使你没有听过她的歌,但你一定知道这样一个疯狂的女人。她是破坏者,也是建立者。她打破了一连串固有的音乐工业标准,从专辑制作到舞台表演;她建立了一套新的游戏规则,让同行们被迫也跟着纷纷加入到其中来。一句话:Lady Gaga改变了新时代流行音乐的面貌,她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各路歌手争相效仿的风向标。 首先,Gaga迫使歌手们把让舞台形象视为赖以生存生命线。以往,不乏有歌手们在专辑封面上以极富创意的造型示人,但一到舞台就怂了——还是打回原形,但Gaga不一样。在《罗曼死 BAD ROMANCE》中,已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为她独身打造了怎样疯狂的设计,但Gaga在每一次现场中的奇装异服竟丝毫不落下风——因为Gaga的团队向来做戏做全套。即使Gaga私下里是一个怎么文静、内心怎样丰富的女孩,但只要暴露在公众视野前,只要化身艺人角色,她必定不会马虎。我们从Gaga早年在餐厅表演的相片里,就已经知道她是一个对待艺人舞台形象如对待生命一般重要的人。我们相信,她在《Telephone》音乐录影带中几乎全裸的演出 ——如果唱片业中也有分级审查制度,那好办,划个R级,现场的时候也这么鼓捣去。“雷人教母”Gaga博得了全世界的眼球,让所有同行们高呼“压力很大”。从此,所有歌手都无法气定神闲地随便挑件T恤牛仔裤就上台哼一曲。无论是在MV里还是在现场,都得挖空心思地为定型苦恼。在国内,最典型者要数尚雯婕,其东施效颦程度,甚至连“设计师好友”也全盘Copy.正如Gaga所云:“当我写歌的时候,我首先考虑我要在舞台上穿甚么样的衣服,这些结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表演艺术,一个真正吸引人的故事。我希望图像可以非常强大,以致于Fans会想要尝试而且喜欢我们的每个部份。”反正,歌手们马马虎虎混日子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你看,我们的吹神陈奕迅每次登台亮相的造型多么美妙——再次感慨有一个“设计师好友”是多么重要啊! 第二,Gaga开启了电子舞曲的新高潮。正如黄舒骏在《改变1995》中所云,整个台湾都在R&B,整个美国都在RAP.这是以前。当Gaga出现后,一切都变了。一夜之间,所有歌手都玩起了舞曲,都恨不得把自己过往的每一首歌曲改成舞曲。我们的迪士尼偶像麦莉·希拉新专辑舞曲了,老骥伏枥的后街男孩舞曲了,连曾经的晚会歌手、妈妈孙悦都舞曲了。实际上,近年来全球的电子风舞曲风盛行,如隔壁的思密达。而摇滚圈也不甘人后,坂本龙一大叔领衔的YMO 不容多让地是摇滚电音舞曲先行者,国内前朋克女子乐队挂在盒子上之成员沈静也是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一堆合成器当中,但Gaga是把舞曲风的大潮从暗涌搬到了全世界的目光前的第一人。再者,由于电子音乐本身区别于其他音乐类型最大的不同,便是其并非受到任何布鲁斯根源的影响,而是凭空衍生而来的一种风格流派,对与大众来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审美隔膜,然而受到皇后、大卫·鲍伊深厚影响的Gaga其复古电音的背后是汹涌澎湃的摇滚乐根源,这对于歌迷和受众来说无疑降低这一门槛。蔡依林新专辑《Myself》已经很像嘎嘎了,或许几年后我们回过头一看,会发现,流行音乐的舞曲时代开启的钥匙就在gaga手中。 最后,Gaga影响了歌手对娱乐产业中自身角色的定位。在唱片业日薄西山的时候,歌手往往不能单纯地以“歌手”这一身份示人,而要被迫地做出妥协。如台湾客语歌手林生祥就曾指出金曲奖的最大问题是“整个颁奖礼跟音乐无关”,音乐人的身份不被尊重是他们最恼怒的事情。但Gaga对此并没有做出消极的举动,她反倒是以一种积极的、入世的态度去重新定位“歌手”这一角色。“我希望我做的更具有安迪·沃霍尔概念:流行表演艺术,多媒体,时尚,科技,视讯,影片。而且他们要一起出现,而且他要成为流动的博物馆展览。”Gaga这样说,的确她做到了。她用力地拥抱了整个娱乐工业,并亲自参与制定了一套关于这个工业旗下一个分支——音乐产业的新玩法。歌手们当然希望自己更像一个歌手,但几乎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成为明星。Gaga选择了戏剧化这一条道路,让音乐彻底娱乐化,成为公众话题。她的路可能无法被复制,但可以被参考。在未来,越来越多的歌手会从其他途径进行突破,不排除绘画、影像等其他艺术的跨界与融合。你能想象刘谦边变着魔术便唱歌么?没什么不可能。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个人形象上、音乐风格上以及歌手在娱乐产业所扮演的角色,Lady Gaga都为大家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我们会在将来看到更多大胆且富有创意的音乐录影带,大量的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现场演出,以及唱片公司不再干巴巴地坐着等上天眷顾,大家都在努力地求新求变求发展。头脑风暴,创意革命,这或许是音乐制作团队中最常被提及的两个词。这一切,让我们拭目以待。 奇观之处: (1)Gaga开启了电子舞曲的新高潮。正如黄舒骏在《改变1995》中所云,整个台湾都在R&B,整个美国都在RAP.这是以前。当Gaga出现后,一切都变了。一夜之间,所有歌手都玩起了舞曲。(作者2000年之前在火星?) (2)近年来全球的电子风舞曲风盛行,如隔壁的思密达。而摇滚圈也不甘人后,坂本龙一大叔领衔的YMO不容多让地是摇滚电音舞曲先行者。(ymo是近年来?还是摇滚电音舞曲?摇滚?摇滚电音?) (3)由于电子音乐本身区别于其他音乐类型最大的不同,便是其并非受到任何布鲁斯根源的影响,而是凭空衍生而来的一种风格流派 (凭空衍生?这词太牛了!) 。。。。。。。。。。。。。 。。。。。。。。。。。。。。。 。。。。。。。。。。。 。。。。。。。。。。。。。 看到lady gaga,我就想笑。一位歌手只有造型,没有音乐,这是如今零音乐时代独有的奇观,特有的悲哀,换言之,音乐已经孱弱到沦为其他行业的附属品。还新风潮了,风你妈逼朝。 当然想起麦姐,我不是麦姐的铁粉,但我一直想说:就算madonna没有98年的《ray of light》,她在音乐上照样,立的起来。在打着【商业】标签的80年代,90年代,连madonna都注重音乐品质,不敢对音乐视而不见(更何况其他歌手)。 收拾lady gaga这个乡巴佬,何需《ray of light》?madonna于1990年的【vogue】便能让lady gaga化成一团灰,blow in the wind: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wNzI0NjI0.html 由大卫芬奇执导的mtv无需多说(仿好莱坞老电影),每一个镜头都是酷到死的腔调。其中一个镜头,麦姐着黑色镂空衫,乳头凸现,神情自由&自信。何为以人被本,这便是。 撇开mtv,光论音乐本身也足够撑得起场面。不妨截取近一分钟的开场前奏(拟弦乐长音),在如今全世界任何club播放,依旧质感致死。 这音乐,没什么了不起,但可听,最起码还是——【音乐】。 麦姐除了舞曲,抒情歌曲也可听,甚至耐听,最高杰作当数【take a bow】和【little star】,但收拾lady gaga何须哼哈二将,光一首【rain】便足够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xNDU3Mg==.html 还是先来说说依附在音乐表皮之上的mtv,同样无需华丽衣裳,madonna配蓝色隐形眼镜,站在两道水幕中,副歌的一声”rain“,女性和水花便摇曳生姿。(坂本龙一客串&假扮mtv中的导演角色,这文艺腔恩正到死) 整首作品,旋律一流,但编曲因年代问题,synth元素太重,毁了不少质感。我一直在期待,终有一天一流舞曲音乐人用各种钢琴音色,并重写和声段落,重新编曲,让此作彻底绽放。 这便是二十年前和近二十年前的【商业音乐】,因为商业,所以音乐。而lady gaga根本不靠音乐赚钱,所以不是商业音乐,更不是音乐。 诺言有脸面,有实力在库布里克面前说:《盗梦空间》,是一部电影。lady gaga,你有脸面,有实力在david bowie面前说:”偶的作品是音乐哦!“??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方大同 - 小方 (redhousepainter)
- 来吧 传说中的天王星计划 谁还有印象??!! (伊苏林迪夜光蟲)
- 组里有谁了解Robert Christgau的乐评吗 (MOONDRIVE)
- 哈哈哈,这次metallica,korn,已经取消的aerosmith,再加上下... (redhousepainter)
- 普天同庆 (redhousepa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