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尺八延伸到纪录片,两个讲座感想《徒手攀岩》《极地》《生活万岁》etc
来自:落木千山天远大(一年好景君须记)
分享:【国乐风华】(十一)陌上当归——尺八(更新一个权游合奏)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group/topic/140121217
网易云音乐 和カフェ~和楽器による春の歌~ - 和楽アンサンブル - 专辑 - 网易云音乐 https://music.163.com/#/album?id=86207
▶ 一声一世 https://music.163.com/#/song?id=1365031435&userid=340448567
⏩⏩⏩⏩⏩⏩⏩⏩⏩⏩⏩⏩⏩⏩⏩
❗❕❕❗我还没看,不敢评价好不好看,我只能说今天下午雅欣老师推荐了,各位觉得不好看也不要打我()
【这边电影院没有排片,我可能等网上有资源了再自己慢慢看嘿嘿嘿】
这个不是讲座的主要内容😂是提问环节有同学问传统文化和纪录片的关系,老师就举了这个例子~我也还没看这部电影诶,没去看评价怎么样,老师说的是她觉得这种清清爽爽讲故事的方式比她毙掉的那些惨兮兮的选题要好,希望她的学生能采取一种更昂扬的方式来传承【讲座repo想看的话我晚点更新在主楼叭,今晚ddl太多,我可能明天更😁😁😁
今天下午听了一个关于纪录片的讲座(超级有收获!想看repo的话我晚上再码)
提到了昨天上映的一部纪录片电影《尺八·一声一世》
《尺八·一声一世》豆瓣评分:8.0(1428人评分)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movie/27185648
老师评价很高,“这才是拯救传统文化应该有的方式”,而不是“脏兮兮、苦兮兮、惨兮兮”
在《云想衣裳花想容》之前,我是不知道还有这种乐器的,谢谢星元!!!
推荐大家去看(虽然纪录片永远小众,但是老舅也说了,无所谓小众)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by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
人类文明无外乎两种,第一是城市,第二是文字。
诗人曾野,曾经用这样一句诗来描述一座城市
“在这冰冷的城市,
听到一句温暖的话,
简直像听到一声枪响一样。”
申晓力讲座主题:“纪录片的场所精神”
1. 主持人提到老师不仅是南派纪录片领军人物,也是个诗人,于是老师开头说“其实他做纪录片也是一种诗化的对生活的反映”
2. 在天与地之间,每个人都是儿童,祝大家儿童节快乐(特别可爱哈哈哈)
3. 28年前,拍了《家在向海》
4. 梁漱溟曾经讲过的,人的一生要三个主要问题,一个是人与自然,第二个是人与人,第三个是人与内心。
5. 有了地方,才有了拍摄的理由。一个场,发生了一些与人有关的事。场、场所精神,围绕这个话题展开。
6. 场所三要素:情境、归所、文化。(像《国家地理》《探索发现》这些经典之所以留存,很大原因也是与场所有关)
7. 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叫《xx北方xx》,关于爱斯基摩人(外行表示一脸茫然,准备去查查)【评论区姐妹说,是《北方的纳努克》!!!】
8. 家=港湾=情感的收束之地。
9. 我国某大佬(没听清,查一下)写了《纽约的公共图书馆》
10. 推荐波斯曼《童年的消失》《娱乐至死》
11. 一个“手提摄影机的诗人”,拍了《风》《雨》,(没听清是谁,待查)
12. 麦克卢汉,1963,地球村概念
13. 传播学大师(说了名字没记下来),“所有的xx都是故事,所有的媒介都是信息”
14. 美国一纪录片大佬最崇拜的是弗罗斯特,因为“诗不基于经验”
15. 2019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简单介绍:亚历克斯是一个有自闭症倾向的人,应激反应恐惧值为零。从小他的父亲和母亲就是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父亲辛勤工作,有空就会带他们出去玩,但他的母亲在全程中只出现了一句台词,“不成功你就输了”(大意是这样?),所以其实他母亲在全片中其实是一个符号化的语言表达。
16. 深刻性之一:攀岩以疗童年之伤。“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by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
17. 深刻性之二:立意:如何与恐惧打交道?
18. 征服恐惧,而非控制和摆脱恐惧。主角:把一个个难点逐渐变成我熟悉的一部分。即:蚕食恐惧。老子“必作于细”,反过来想也如此。【感叹一句,超鹅哦不张总,牛!】
19. 拍完之后,其中一个导演自杀了。(TAT)
20. 有人形容攀岩——不成为骨灰级,就成为骨灰。(这句话挺有意思,延伸开想吧,很多领域都是如此)
21. 九几年拍长春火车站爆破,“个体记忆是无法代替和复制的”,也有人说过“纪录片/媒体行业就是用自己的生命记忆别人的生命(?”
22. 不要让你的记忆成为断线风筝
23. 谈了拆迁话题
24. 人类文明无外乎两种,第一是城市,第二是文字。By ?
25. 诗人曾野,曾经用这样一句诗来描述一座城市“在这冰冷的城市,听到一句温暖的话,简直像听到一声枪响一样。”适合以契约为基础去做一些事情(想起乡土中国、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北京深圳?)
26. 一位学者说过,移民城市是由无根之人组成的,如果不接纳外来人,就成了无源之水
27. 情境的归属,取决于有无认同感,“北漂是为了不漂”,也许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的孩子上学却仍然不能获得北京户口,这是一种制度性的羞辱,相当于把它们放在空中,架着,会丧失认同感。
28. 放了片段:日本NHK拍的《三和人才市场》
29. 每拆一座楼,缔造一个百万富翁,资本只会流向让他增值的地方。
30. 从场所出发,回归场所,生于斯,长于斯,人杰地灵,都是如此。我们可以建构场所来安放自己的心灵,
31. 后来还讲了一部日本的纪录片,叫《生活果实》Life is fruity,关于“人生选择”,讲的是一个80多岁的老爷爷,他以前是个教授,后来自己建了一个房子,然后和他的老伴一起过晚年生活。“孜孜不倦,不紧不慢”
32. 梭罗,“不过应该过的生活,过想要过的生活”苏格拉底说,“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活得更好”,
33. 三千年读史,不外乎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于诗酒田园。(by 南怀瑾?)
34. 秋天的屋顶、时间的重量,秋天又苦又香使石头开花,象一顶王冠秋天的屋顶又苦又香空中弥漫着一顶王冠被劈开的月桂和扁桃和苦香(by 海子?)
35. 听完就笑笑完就散,是当下常态。
36. 纪录片应到原点,反对娱乐性,
37. 但故事性值得注意,矛盾和矛盾的不可调和是核心。(叙事弧,术语,有起有落)
38. 个体最大的悲哀是不被场所接纳和需要。
39. 有灰烬的地方,就能找到火焰
张雅欣:让纪录片生动起来
(ps:一周了我还沉浸在对雅欣老师的崇拜中嘤嘤嘤……搜了好多采访和论文来看)
1. 分享了对融媒体的看法
2. cctv4《远方的家》,救场,由怕到敬
3. 《记住乡愁》系列
4. “我是一个好奇心无比强的人”
5. 为什么要回家过年?民俗学博士的思考
6. 6.8世界非遗日,CCTV1《非遗公开课》【嗷我忘记看了,暑假回去补……】
7. 拍故事,而非事迹、状态、过程。(画面叙事大于语言叙事,不靠同期声和解说词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极地出来的时候老师说最好是在b站首播,但是央视的人不同意。资方觉得央视代表着权威,就最后妥协的结果就是央视和B站同步首播。老师说,这一段儿三个闺蜜和他们的面膜的故事,如果就按北京三里屯三个肤白貌美的姑娘来拍,肯定没有人看。极地2017.12.24首播,最后的收视率爆棚,甚至在2018年1月1号的时候达到了峰值,这令老师们都没有想到)
8. 拍曲折的故事,一个人踏上了一段陌生的旅程。(逐字分析,很棒,打开新世界大门!)
9. 分析《我不是药神》的出彩之处
10. 拍观众爱看的故事,而不是意义,不是价值。
11. !!!思维方式阻碍我们走出去!!!国外导演OS:“你在藐视我吗?我看不出来意义和价值吗?”
12. 新闻能告诉我们的,永远是结果。而纪录片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13. 你是导演,不能凭社会给人的说法去判断一个人值得与否。冬奥会许多项目必须拿奖,所以一些人辞职了,于是他们去北京舞蹈学院和一些芭蕾舞团招聘花滑运动员,拿不拿冠军,其实没那么重要,重点在人而不是成功的人,做纪录片的人,功利性不要那么强,不能像新闻那样追求爆点。
14. 最近在拍的一个纪录片叫共和国建设者口述实录,去采访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一位40多岁的女士进来,那个记者就问了一句,这是您女儿吗,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15. 老师说我们的底线是不造假,中青报一位记者说,你们胆子可真大,我们只能说我们不主动造假
16. 老师说他们做评委的时候看一个纪录片,通常就是开头看一点,结尾看一点,然后打个分什么的。但是她就是会在打分或者会议结束,其他人都休息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回到酒店打开投影仪,默默的熬夜,把自己打分过程中标记的好片子一部部看完,《尺八·一声一世》就是其中一部。
17. 《生活万岁》,这部片子的意义在于,就是我们可能过着80岁的生活,但是她想用60岁的那些人的生活来向我们展示,说,其实不是每一个人,他的目标都是活到100分,即使他过着60分的生活,他也积极乐观的在活着,这就是他想传达出来的一个最终的立意吧。生活万岁,这部电影最后的主题曲是崔健唱的。然后这个电影在院线下之后就登录优酷了,然后凭借着点击量一路杀进了优酷的前5%。
18. 当时极地出来之后,就有人说你们这个高清设备,什么耗费巨资,我们肯定做不到啊,后来老师们就觉得,行,那我们就用一个就是普通摄像机,最平常的机位,然后就固定在那个点儿,也不拉伸什么的,(让你看看什么是本事)。最后拍出来,效果奇好。
19. 据说万达那个王健林的秘书给老师打个电话,说邀请你们从制片人出来再一起看一遍电影,跟万达各个部门的老总。制片人回来跟老师说两件事儿,看完全场沉默,(就是去的这个目的吧,他们有两个),一个是就是让那些各部门老总看看,说这么好的片子,你们当初什么眼光不给他更多的排片量,第二个就问这个制片人说,你们《生活万岁2》还拍吧,拍的话万达全程给你们投资。(这段故事画面感太强了哈哈哈哈一定要记下来分享一下)
更完啦~虽然是纪录片,但也想分享一下~
分享:已更新)或许有人想看一个讲座的repo吗,关于审美体验与音乐(科普:伶歌)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group/topic/142076122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已更新REPO)我抽到了长腿叔叔签售啊啊啊啊啊啊 (Mori)
- 报!📣|团综都活了,我们组还不复活吗 (全都是我墙头)
- 被触动了一些潮湿的记忆 (微澜poppy)
- 微博资料对比&互相关注情况 (风絮)
- 偶遇高杨和黄子 repo (废话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