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牡丹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红色的污泥
姹紫嫣红【牡丹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外行看昆曲系列讲座 时间:2007年2月10日 下午14:30分 地点:大众书局南京书城店五楼艺文空间(中山东路18号国贸中心) 主讲:北川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 费用:免费 咨询电话:025-66670801 13260736868 (欢迎垂询) 联系人:郑旭(红色的污泥) 剧情介绍: 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作者简介: 汤显祖(一五五零~一六一六)在现代人的心目中,是明代的大剧作家,是《牡丹亭》的作者,是写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样美丽凄迷情境的文豪。这种简略的认识,虽说粗浅,基本上倒是正确的。尤其是放进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民族传统都对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后现代”象征符号化与经典化之际,汤显祖当然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伟大戏剧家,堪与英国的莎士比亚(一五六四~一六一六)相匹敌。著有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 《牡丹亭》的魅力: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林黛玉走过梨香院,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那《牡丹亭》艳曲“良辰美景奈何天”、“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使黛玉“感慨缠绵”,“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已是《牡丹亭》(一五九八年)问世后一百六十年。而在明代就有娄江女子感动于杜丽娘身世,十七岁幽怨而终。又有杭州女伶商小玲饰演杜丽娘,若身临其境,在舞台上气绝身亡。另一位遭遇不幸的乔小青则题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这些都可通见《牡丹亭》永远的魅力。 《牡丹亭》魅力,就在一个“情”字。而此“情”之奇,奇在源于一“梦”。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蒸女 我不羡慕街头亲吻的情侣,只羡慕牵手漫步的老人。 (聆听)
- 在等风也在等你男征女 (燃峰,)
- 90年男,乡土乡知,寻佳人在乡约 (掌柜)
- 92硕男 一起共创未来生活 (空城旧梦)
- 蒸女 携手走过四季,愿与你共赏人生的每一道风景 (老友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