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性身份和人与人心理界限浅谈
阿无
丹问我遇到的很多美女感觉都是只有脸蛋身材的花瓶。我说女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被塑造成了女人。一个男权社会,男人有极大优势占有大部分社会资源,女人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就要满足男人的期待。男人期待的不是一个作为“主体”的女人,主体指的是由自主想法驱动行为的和男人平等的存在,而你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社会对于女人的期待,就像东京大学医学院女教授说的那样,可爱、听话、顺从、没有攻击性、没有野心、不争强好胜。看过亚洲av的人都会发现,亚洲av和欧美成人片的差别,亚洲av中的女优往往都是“男人欲望的对象”,比方说日语行话“肉便器”就是很典型的文化例子,女人就是一种男人发泄欲望的工具,而不像欧美的女优会对男优的表现进行评价等。被物化的人会分解为“碎片化的符号”,美丽的脸、丰满的胸臀、娇柔的声音、甚至是(身体外的某种东西)制服丝袜、扮演的某种可供男性意淫的角色(老师、学生、人妻、萝莉)。一个女人在职场上像男领导一样对下属进行严格的管理,会被认为bossy,而不是capable or competent。我说这些并不是亮明自己女权者的身份。事实上我研究的越多,越觉得古代的一些封建传统有其道理。一个女人可以强势,但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不可以强势,强势母亲教育不好孩子,进而会危害下一代婚恋生活。一个妻子强势会破坏婚姻和谐。这点我以后再详述。高晓松说为什么亚洲的男性偶像都是韩国那种中性化的小鲜肉,而欧洲都是masculine的那种肌肉男,因为我们觉得那种fragile or delicate的病态让我们更想去保护他们。我认为人喜欢的他者会有一种自我的投射,自我分为很多层次,一种分法是成年自我(社会化自我),和儿童自我(原始自我)。我大胆猜测一下,中国人儿童时期过的比较苦,得到的爱都是严苛的管教,(一定要学习好、多才多艺、听话等才能得到父母的爱),以至于中国人一直处于武志红所谓的巨婴状态。一方面没得到正确的爱,就没有被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成人化的道路上。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一直是一种粘连状态的,表面上看孩子听父母的话好像一直没有精神独立。但实际上孩子是牺牲了自己的自主想法和行为来迎合父母对他们精神上的依赖。实际上没长大的是中国的父母。他们需要孩子表现的好,才能高兴,这样孩子的心理就变得很畸形,成年也只是表面,就像电影台词说的。我只是老了,而不是成熟了。所以中国的偶像是中国人向外投射的儿童自我,因为他们的儿童自我没有得到满足和很好的保护,守护娇弱的偶像变成了守护儿童的自己的映像。但实际上这种心理上的粘连状态并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人与人的关系过于“越界”。就像痞子作家洪晃说的,你男朋友上不上进、他的未来,你凭什么要管要干涉呢。中国的文化一直如此,人与人之间没有一个适当的边界,人与人的关系也因为互相控制而变得非常不健康。这种时常越界的关系很容易破裂。这值得我们反思。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快速入睡的方法 (顽皮豹)
- 招募来访 (范梦杰)
- 谈恋爱的时候开始退行了怎么办? (凶残金针菇)
- 帮朋友介绍,拉康派心理咨询 (千叶柱间)
- 召集组员!一起助力开启小组中秋家宴! (小组活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