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说名画:一场丑陋的婚礼,刻画出社会的潜规则
来自:艺术者(这里聚集着一群热爱艺术的人!)

不相称的婚姻
瓦普基寥夫
布面油画(Canvas oil painting)
尺寸:173x136.5厘米;年代:1862年
馆藏: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19世纪60年代,俄国出现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对被损害和被污辱者表示深切同情的优秀绘画作品,《不相称的婚姻》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一场丑陋的婚礼

作品故事
《不相称的婚姻》描绘了少女与老者结合的爱情悲剧。
老者被画家描绘得苍老憔悴,而少女则面色红润,充满青春活力。
神父将结婚戒指戴到一个年仅十六七岁的新娘的手上,而她身旁的“新郎”则是一个可以作她祖父的白发老头。
他手持蜡烛,目光斜视在神父要给新娘戴的戒指上。新娘低头无奈,右手无力地拿着蜡烛。
她的眼皮浮肿,昨夜痛哭了一宵,仍然逃脱不了这种厄运。
新郎的头上尚有几根稀疏的白发,他脸皮松弛,眼睑塌陷。
而右角上那个神父的身影,以细腻逼真的半边形象,被处理在全画的暗处。
画家抓住了这种病态的婚姻,揭示了卑劣的社会交易和对妇女的摧残。
故事细节
在画面的背景处,画家画了一群参加婚礼的人们。右半边显然尽是些与新郎有同样地位的“亲属”,这些形象十分可憎。
而左边的背景处,却画了与右边截然不同的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双手交叠于胸前,目光严峻,审视着这幕丑剧。这就是画家自己。
普基寥夫把自己的肖像纳入画中,并对画上的事件表现出一种姿态,以显示艺术家的愤懑心情。
据说画中新娘正是画家的未婚妻,画家用自己的笔画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那老新郎确有其人,新娘则是普基寥夫的未婚妻,画家至死也没有忘记这一沉痛打击。

现实遭遇
《不相称的婚姻》的尺寸很大,有的人物如真人大小,似乎画家故意把这幕实情展露在观者的眼前。
这幅画问世时,当即遭到官方的反对,表面理由是画中人与真人大小等同,这只有在历史画中才允许。
实际上是它刺痛了官僚贵族的心,击中了丑恶制度的要害。
-END-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每日说名画:一场丑陋的婚礼,刻画出社会的潜规则 (艺术者)
- 每日说名画:200多年前的欧洲人眼里的中国可真“妖艳” (艺术者)
- 每日说名画:这位中世纪画家用裸女画表达反禁欲 (艺术者)
- 每日说名画:被称为“美臀国王”,他的女性人体画美到了极致 (艺术者)
- 展讯 | 广深五月值得一看的艺术展 (艺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