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人们面对社会新闻时作出的判断会受限于哪些东西?
洛未央(次元生物。)
作者:Candnek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297521/answer/1661388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世界公正信念
心理学领域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世界公正信念” (Belief in a Just World,BJW)。世界公正信念越强的人,越认为这个实际上“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他们秉承“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的信念。
但是,一些社会新闻不免会报道无辜受害者的新闻,比如女子下班回家路上遭遇性侵,那么会有一帮人站出来指责这个女孩子不该走夜路。还有之前的女婴被性侵,也有人站出来指责家长怎么不看好孩子。
之所以有一群人会这样指责受害者,是因为他们在看这些新闻的时候,世界公正信念受到了威胁。信念越强,受到威胁时越容易采用非理性策略去弥补信念,他们思考明明这个世界应该是“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为什么这些无辜的人还会受到伤害呢?世界是没有错的,那么一定是这些人做错了。
这就是“世界公正信念”过于强烈不可动摇的人们的思考方式。世界公正信念越强,越可能去指责无辜受害者。
所以“世界公正信念”听着好听,但实际上确是不怎么公正的信念。
(2)确认偏误
当人们心中秉承某种观点时,往往会关注证实这个观点的证据,而自动过滤反驳证据。
比如某个人会认为“婚姻都是不幸的”,那么当他看到那些有关家暴、离婚纠纷、出轨等等的新闻时,就会一边看一边想“看吧果然是这样,婚姻真的是不幸的”;如果有婚姻幸福美满的新闻时,也就看一遍就过了,很少去反思自己的“信念”,很少去思考“婚姻是否全部都是不幸的呢?”
有时候和别人聊天也会犯这种错误,例如如果想向别人证明“创业如何如何赚钱”,他都会地举出一堆创业成功的案例,而自动过滤到死在了创业路上的那些失败案例以及创业了也没赚什么钱的案例(实际上后者更多,这个现象也可以叫做“幸存者偏差”)。
(3)可用性启发
上一条说的是人们如何选择性地阅读新闻以巩固自己的信念,那么这一条说的就是人们如何因为新闻的频率而建立自己的信念。可用性启发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名词,是指人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会依赖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例子。比如,如果媒体最近大肆报道跑步猝死的新闻,那么个体则会高估自己跑步猝死的概率。
作者:Leonardo Ts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297521/answer/1566337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假设与预先判断的影响。
一开始我们看到标题中“暴力驱赶”、“华裔乘客”,无意识中这两个词已经启动了我们一连串的联想,在情绪上同情华裔乘客,对美联航一方不满。脑海中有关“种族歧视”、“暴力执法”、“权势方欺凌平民”等等有关事件的记忆统统涌现出来,此时我们对这个事件已经有了个预先判断,先入之见后面会影响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另外文章中说到的华裔乘客是医生,要赶飞机回去给病人看病所以拒绝下机,这也增强了我们对华裔乘客的同情和对美联航的不满。
2.验证性偏差,人们往往会去寻找那些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
当我们对美联航暴力驱赶这个事件有了先入之见后,接下来看有关的内容时就会特别注意美联航一方犯错的证据。“满嘴是血,强行拖走”、“周围乘客也失控的大喊‘我的天啊!’‘你们怎么可以这么做!’”、网友的批判等内容会特别吸引我们的注意,以至于让我们忽略掉那些不支持我们看法的信息。
在文章末有一段很关键的文字“根据航空运输合同,在美国,航空公司在超额售票的情况下,就算是已出票的乘客,航空公司也有权拒绝其上机。同时,如果乘客无法配合或是干预到了机组人员的工作,航空公司也有权要求其下机。”这项规定说明美联航方面是有权要求那位华裔乘客下机的,但是这个过程中把乘客弄伤了是警卫处理不当,而涉事的3名警卫中的一人,已因违反标准流程而被解雇。
这就说明其实美联航是按合法流程在走,华裔乘客不知道是因为不清楚这项规定还是其他原因,不接受下机的要求,但是按照航空运输合同的规定他是没有理由不下飞机的,后来警卫让乘客下机的处理过程中伤害到了乘客,才引发了这个新闻。这个事件中直接犯了错误的是警卫(警卫是芝加哥警方在机场的安保,且没有迹象是美联航授权给这名警卫使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华裔乘客),因为涉及到“华裔”以及难看的场面,成了更大的新闻。而美联航虽然按规矩走,但是可以说服务态度不好,没有继续选择其他妥善的解决方法就直接采取这种强硬的措施。
3.错觉思维,在随机事件中找联系。
人们很容易将随机事件知觉为对自己信念的支持,我们的先入之见认为美联航在此事件中存在种族歧视的现象。而据美联航的解释,这四名被要求下机的乘客是美联航考虑了公司的经济利益后随机抽出来的,如果证实确实是用合规程序随机抽取出来的话,就没有理由把种族歧视与美联航联系在一起,起码在美联航选择下机乘客的方案被确定之前我们没有理由建立这样的联系。而且如果随机抽取乘客下机是正规手段的话,说自己是医生并且赶着回去给病人看病就不是拒绝下机的理由了,否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由,且不说理由难以查明是否属实,根据乘客的理由来判断谁该下机本来就不可能让人信服。还有一种说法是警卫之所以使用暴力是因为那名乘客是华裔,也是很明显是在随机事件中找联系。该事件是否属于种族歧视需要进一步调查才好确定。
4.错误归因,低估情境因素作用的倾向。
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低估环境的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例如视频中警卫拖走华裔乘客的一幕,我们很容易觉得乘客很可怜、值得同情,而警卫很粗暴无礼。此时我们就是把行为的原因归结到了个人特质上,而忽略了情景。考虑到情景的话,我们可以知道,按照规定乘客是必须要下机的,他不下机的行为其实是违反了规定;警卫是按照规定要求将无法配合的乘客带下机,这是合理的,但是处理过程中过于暴力把乘客弄伤了,这是错误的。
对这个新闻总结一下:从目前的报道和视频来看(假设新闻报道的内容是真实情况),美联航处理过程是按规矩来(超额售票后的这种处理方法很多航空公司都在用,乘客购票时应知道有这项规定),但是美联航还可以选择提高下机乘客的赔偿等友善的方法来来腾出位置,但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让机场警卫来处理,合理但不合情。警卫暴力行为该受谴责,判断不了是否属于种族歧视。
我的分析可能有不足之处,但是上述影响我们作判断的因素确实存在。
作者:布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297521/answer/1665918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殊性或区分性(英文:distinctiveness):被观察者是否对同类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他是在众多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例如,教师甲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只批评了A,而没有批评其他学生,那么,这个行为就是区别性高的。
一贯性(英文:consistency):在不同时间点、不同情境中,同一行为人面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即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持久。例如,如果在其他的时间和情境下也有同样的行为,那么一贯性高,否则一贯性低。例如,教师甲总是批评学生A,还是只有今天批评A了。
一致性(英文:consensus):不同人在面对相同刺激时,行为反应是否与被观察的人行为一样?即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如果每个人面对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我们说该行为表现出一致性。例如,所有的教师都批评学生A,教师甲也批评了学生A。那么着一行为就是一致性高的。
根据上述三方面的信息与协变,可以将人的行为归因于行动者、客观刺激物或情境。
举个例子:括号内的文字代表不同的情况,你可以自己感受到,在不同的条件下,自己对事件的态度是如何转变的。安妮是她大学的二年级学生,她真的很努力地为班上写论文。她去了学生资源中心,并申请每周辅导课程,以提高她的写作技巧。约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高级工程英语,作为她的导师。上学期他开始辅导学生资源中心,因为他需要一些额外的钱,并且为他所做的工作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约有一半的学期里,一直在辅导安妮,每周一次。几乎在每一次会议上都会赞美她的美丽, 安妮(A总是回答说我真的需要集中精力,如果我将得到好的成绩)/(B安妮总是接受赞美)(特殊性)。他不是唯一一个对安妮的外貌评论的人,许多人都告诉安妮他们认为她很美丽。(A她总是接受赞美)/(B她总是改变话题,让他们回到本来应该讨论的话题)(一贯性)。约翰已经辅导学生资源中心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已经指导了许多女性在这段时间。他经常对她们在辅导课上评论说,她们是有吸引力的女性。(A所有这些女人都问了学生资源中心,换另一位导师)/(B没有任何一个女人曾经抱怨过,所有的人都把他推荐给别人)(一致性)。安妮后来向学生资源中心反应,说约翰对自己有超越师生关系的感情,需要更换导师。整个故事看下来,你认为安妮、约翰各自需要为这种情况负多少责任呢?
括号里的选项可以排列组合成多种形式,就不一个个举例子了,就举两个有代表性的:ABA:安妮应该是对约翰的勾搭完全不敢兴趣,约翰的言行同样使其他人讨厌,他的举动让安妮厌恶(教师性骚扰)。BBB:安妮喜欢约翰,约翰的言行是可以被其他人接受的,但出于道德或规范,她不能接受这种感情(师生恋)。
其实事件的开头和结局都是相同的,但改变的特殊性、一贯性、一致性这几个属性后,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就会大大改变,像这种信息处理方式也是受害者污名化的原因之一。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盘点网文界的巅峰三部曲 (洛未央)
- 盘点网文26年,那些小说之最 (洛未央)
- 网文37个流派的巅峰三部曲 (洛未央)
- 召集组员!一起助力开启小组中秋家宴! (小组活动官)
- 西安的夜 (凭海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