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王赦的英雄理想真的伟大吗
来自:五子棋小天才
清高,激进,幼稚,自我。坦白说,《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剧中我唯一讨厌的角色,就是王赦。举着理想主义大旗的精致利己者最令人好笑。 说着钱不是问题经济独立,实际上拿着两三万一年的薪水租房,靠岳父岳母接济;女儿遇险虽是虚惊一场,事后却不安慰小孩和怀孕的妻子,反而援助施事者;在电视讨论中diss岳父出轨经历一点情面不留;喝醉后去岳父家让妻子难堪...... 以上这些行为,显然都是负面的。但大多数观众依然认为:王律师是伟大的,起码是值得激赏的 。因为作为一个为维护民主法治献身,为寻找真相坚守的“英雄”,家庭的牺牲当然值得谅解。可问题在于,他的努力真的与漂亮的理想口号相匹配吗?理想的正义真的能让社会变得更好吗?动机的高尚可以掩盖家庭角色的失职吗? 事实上,王赦的作为要说是脚踏实地改变社会的理想家,实在言过其实,他更像是一个因童年伤害性格残缺的偏执者。口口声声说找出杀人原因,可哪怕犯罪者自己真的明白为什么要杀人吗?认为找出原因就能避免悲剧,这个逻辑站得住脚吗?每个人的悲剧都有不可复制性,分析化解的最后是没有一个恶人。只要人性的巨轮还在旋转,悲剧从来不会减少。宋主编的话给出答案:最后还不是归咎给社会体制的问题。维护犯人的人权有很多方式,他选择了最笨的一种。王赦说出自己的执着是因为特殊的幼年经历,这让他选择了从施事者家属和一方入手,而不是和媒体沟通。他其实是从这种艰难的选择中获得了自我满足。这样的英雄主义只是矫饰了的情绪宣泄和冒险。 车上的对话可以看出,童年经历终究让他觉得自己和妻子永远是两种人。苦难反而让他巧妙的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道德制高点上。幼稚的理想主义者陷入了自我的道德狂欢,代价是爱人的快乐。 王赦当然是个好人,他兴许已经做到了命运所及的最好。但观众不应该仅仅被激动人心的的伟大理想捂住口眼。最后王赦在儿子夭折后终于改变,我想或许也是在暗示:狂飙突进的乌托邦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真正能造成改变的仍然是艰难的,黑暗的与利益方博弈后的相互妥协。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第7集|台du思想出现了... (MisSu)
- 思悦爸爸说话没有台湾腔,他是大陆过去的演员吗 (屁股花)
- 新闻播报说李晓明模仿犯的父亲在国外(上海)工作 ()
- 这对父母难道真的无辜吗? (天生不会飞)
- 我们与恶的距离2 (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