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贾平凹莫言余秋雨卖字
闻笛夫(好奇即正义。)

作家卖字,三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当年,王蒙倡议“作家学者化”,就是由字写得不雅说起,不要跟“鲁郭茅巴老曹”们比中西学问修养,单说写字也差老远,甚至还不懂为何人家的就是好,好在哪。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在键盘上敲字,都是手写的,好在面世已转化为铅字,谁也见不着庐山真面目。不过,中国人心底里是在乎这个的,有由来已久的通例共识约定成俗,所谓字如其人的腹议对以文字行走的作家,着实有相当不小的焦虑。
然而,世事难料。
当大家早已忘了王蒙嘀咕的这事时,作家们开始卖字了,而且,并非如梁启超,鲁迅,陈独秀等的手札信函,更非作品手稿,就是以书法作品的形制面貌出现在艺术拍卖场上。
我最早是在十多年前,在西安碑林旁的文玩街见到贾平凹的。装裱着,有模有样一版正经地与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挂在一起。
据说,贾的墨宝在长安旧都这文明渊源之地,其认可度相当可观。贾的人望已跨界到艺术学院为基地的圈子里,我当时就看到学院画家们出的画册竟赫然出现贾的墨迹。这里的画家出册子,是以贾几句言不及义玄奥空泛禅家评语“增色”的。

至于贾本人的“笔墨”,“读”起来,也是要“参禅”,才高者胆大,只是由着性子来,不在乎来历不来历,诚所谓“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真是得了禅宗《五灯会元》的真谛。
当是时,贾正在《废都》《浮躁》卷起的风头上,论名头,一个美术学院也抵不上贾平凹三个字。就像吴冠中说一百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虽是让书画家难以接受但也确实如此。有“当代草圣”之冠的林散之晚年耗尽心血出诗集,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墓碑上镌上“诗人”二字。
这就应了宋代禅师宗杲的名言,“一车兵器,不是杀人手段,我有寸铁,便可杀人”。
其实这话搁贾自己身上也是一样,以其如今名望,一年出一本书,却又卖不过他的两幅字。
“混账”逻辑,价值颠倒。
“价值?”这话冯小刚听到,一嘴巴龅牙全笑歪笑没了。
冯导也曾是文学青年美术生吧?文学是跟着王朔踅摸到电影圈里来,美术让我们见识了一回,电视上搭手曾梵志鼓捣了一张油画,活动现场拍出1400万。这是什么概念?诺贝尔文学奖拿两回的奖金加利息。

前面说贾平凹行状还是世纪初年,那时候,作家已经开始灰头土脸,到莫言圆了中国作家诺奖梦的2012年,什么情况呢?这么说吧,若不是有莫言获奖的新闻,社会上也许已经忘了还有作家这个人口存在,书店也在市面上很难找得到门脸,谁买书呀?
作家总算有机会在电视上露脸了。谁的主意?把文学奖物理奖两位得主莫言杨振宁请上嘉宾席,谁想到又出场了一位——范曾。他跟诺奖能扯一块吗?这一出“锵锵三人行”还就整出一台戏,播出效应怎样咱不知道,这档节目也没功夫看,是好久之后听一个兄弟说的。这兄弟开公司让我写幅字挂办公室墙上,书写内容要范在节目里说的一句话。什么词呀?没听过!在下略显迟疑,兄弟就急了,如此这般方知有这出戏码。从此也对兄弟得另眼相看了,居然知道了范曾,今世又添一"范粉",可见范是这节目真正受益者。
莫言也从节目中有所收益,获奖把存积的书卖出去了,卖多少,不知道,不管卖多少大头都在出版方那里。或许,让作家莫言真正从节目中的获益是见识了范,键盘上敲字哪有宣纸上写字来钱?

山东呢,京城外规模最大的书画交易空间,可谓“天地人”三才俱备,莫言体书法若不出现才是奇怪。
这真是个魔幻时代。多少神圣跌落神坛,多少泥鳅跃过龙门。
文艺,文学在前,艺术在后,作家协会在文艺界原本是大哥,自古书画不过是小“道”,书协才有几年?写字?作家不行吗?把前辈鲁迅茅盾郭沫若的字拿出来,给当今书家见识见识,拍场上,哪个不是一字千金。
难道,今不如昔?作家这年头多少有些后悔选错了行当,生活凄惶,哪里能挣到钱?写字,不能只在电脑上码字了,上书案子,纸上写大字。说我们不“专业”?作协体制设置书画艺委会,作家头上再顶个帽子,也官方的!
拼名气吗?有,余秋雨怎样?明星范。一贯正确。学者风度才子,盛名远播海内。世纪之交风光无限,一册“文化苦旅”畅销,圈住从官场到商界几茬子的余迷余粉,岂可相忘于江湖?2017重现公众视野,一路北上,书法展从上海开到北京。什么人请不来站台?有的是买单的。

王蒙肯定想不到,他当年苦心孤诣倡导的“学者化”,居然演化为故国文人不齿的“卖字乞食”之羞。
“莫言现象”,为整体中国文学整来了国际荣誉,在国内却于此而付出被出不了国门的写字匠冷嘲热讽的代价,可说是有史以来这个文明未曾有过的蒙羞。
这么说,岂非矫情?在“钱”字面前,何可言“羞”?
不过,居然还就有。
本来即是学者的作家杨绛 ,在这个一切都是钱的时代,秉持学人操守,为维护钱钟书清誉,打官司叫停钱遗留在世的信函手稿拍卖。
与人对薄公堂。也许,这是杨先生一生第一回,也是最后一次。

何至于呢?是什么东西,能使这样一位被王蒙顶礼景仰的钱钟书夫人杨先生,在人生最后收场之时,非要打上一场没有一毛钱好处的官司?
谁知道?!
钱杨二先生的“战场”让他们自己打扫干净,自己干干净净地走了,也给同行的读书人多少挽回了些颜面。
话说到里,忽然,我自个愣怔住了:
如今还有“读书人”吗?
文/画:河上闲人 微信公众号:好奇心营业中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单明波 作品交流 (艺林苑画廊)
- 著名画家张志能 作品欣赏交流 (艺林苑画廊)
- 姚治华书法作品欣赏交流 (艺林苑画廊)
- 大汉学家书画册页隆重亮相著名拍卖行 (独乐斋主人)
- 裘兆明作品交流 (艺林苑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