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电影摄影相关术语(一):景别和景深
来自:E3F058(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
说明:本帖词条均来自《电影艺术鉴赏词典》。
速记符号:
cu.(close-up 特写) cs.(close shot 近景) ms.(medium shot 中景) fs.(full shot 全景) ls.(long shot 远景)
ld.(large depth of field 大景深) sd.(small depth of field 小景深)
1.景别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一般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在有些分镜头剧本中,也常出现中近景、中全景、大远景以及大特写等称呼。
景别取决于摄影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所使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这两个因素。划分方法有两种:一种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为准,凡拍摄主体全貌均为全景,凡拍摄其局部则为中景和近景;另一种以画框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多少为标准。一般多采用后一种划分法。
自从摄影机摆脱了“乐队指挥”式的定点摄影之后,电影才产生了多景别的单个镜头,有了构成独特的电影语言以及电影艺术结构——蒙太奇的可能性。现代电影的场面调度极为复杂多变,摄影师和导演为了摆脱舞台或照相式的构图形式,通过摄影机和人物的调度、焦点虚实的变换、运动镜头的大量采用等手段,使前景、后景和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不断转换,几乎每一个镜头都不只包含一种景别,有的镜头甚至很难判断究竟属何景别。在影片分镜头及拍摄中,确定一个画面选用什么景别,是导演和摄影师的创作活动。
2.远景
表现广阔场面的电影画面。如自然景色、盛大的群众活动场面等。
远景提供的视野宽广,能包括广大的空间,以表现环境气势为主,人物在其中显得极小。相当于从很远的距离观看景物和人物,看不清对象细部。在电影摄影中,远景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环境和规模,并在抒发情感、渲染气氛方面发挥作用。由于远景所包括的内容多,观众看清画面所需时间也应相对地延长。远景镜头的长度一般不应少于10秒。
3.全景
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全景往往是拍摄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制约着该场戏分切镜头中的光线、影调、色调、人物方向和位置,使之衔接。为使观众看清画面,全景镜头的长度一般不应少于6秒。
4.中景
表现成年人体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可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表演场面的常用镜头,常被用来作叙事性的描写。在一部影片中,中景占有较大的比例。这就要求导演和摄影师在处理中景时注意使人物和镜头调度富于变化,构图新颖优美。中景处理得好坏,往往是决定一部影片造型成败的重要因素。
5.近景
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运用近景时,可以使观众看清演员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中,容易产生交流。
6.特写
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电影画面。可把人或物从周围环境中强调出来。
特写镜头往往能将演员细微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传达给观众,常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其情绪。有时也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揭示特定含义。特写是电影中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独特表现手段,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因素之一。如果用35毫米以下的广角镜头拍摄,还可获得夸张人物肖像的效果。
特写在影片中可以起到音乐中的重音的作用,镜头一般较短,在视觉上贴近观众,容易给人以视觉上、心理上的强烈感染。当它与其他景别结合使用时,就会通过长短、强弱、远近的变化,造成蒙太奇节奏。特写镜头因具有极其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一部影片中不宜滥用。影片中还常常使用特写镜头作为转场手段。
7.满景
一个被摄对象占据全部或绝大部分画面空间的镜头。
不论对象的体积大小,小如一把小刀,大至一辆汽车或是一幢楼房,都以它们的体积占满画面为度。近似全景但不表现环境,近似特写但保持形象的完整。在一系列镜头组接中,满景镜头具有强调、突出的作用。
1.景深
针对被调焦物体平面精确调焦后,位于该调焦物平面前后的能结成相对清晰影像的景物间之纵深距离,亦即能在实际像平面上获得相对清晰影像的景物空间深度范围,称为景深。
景物中能够结成相对清晰影像,又距摄影镜头最近与最远的物平面,分别称为景深近界与景深远界。景深涉及的是景物空间深度上的清晰范围分布,景深的大小仅与前后景物在画面中的相对清晰范围大小有关,而与调焦物平面上之景物的影像清晰度无关。
影响景深大小的因素如下:在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三者中二者固定的前提之下,光圈愈小(指F数愈大者)景深愈大,焦距愈短景深愈大,拍摄距离愈远景深愈大。显然,当光圈收缩至最小,焦距选择得最短,拍摄距离远离至超焦距处时,可获得该光圈该焦距下的最大景深。
景深运用有两种形式:一是运用大景深效果,二是运用小景深效果。
2.全景深
景深近界与景深远界之间的距离,称为全景深,又简称景深。
3.前景深
调焦物平面至景深近界之间的距离称为前景深。
合理控制前景深可以处理前景的造型——根据造型需要使位于前景的物体影像呈现为清晰或模糊的效果。
4.后景深
调焦物平面至景深远界之间的距离称为后景深。
合理控制后景深可以处理背景的造型——根据造型需要使位于背景的物体影像呈现为清晰或模糊的效果。
5.大景深
摄影时,位于调焦物平面前后并能结成相对清晰影像的景物间之纵深距离大者,称为大景深。
采用大景深方法进行拍摄,可以使调焦物平面前、后较大范围内的景物均结成相对清晰的影像,甚至可以把从近距离处直到无限远处的景物都相当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采用小光圈、短焦距摄影镜头,针对较远处之超焦距点调焦,可以获得很大的景深。
大景深画面可使远近距离处的物体均获得清晰的影像,能够全面、清晰介绍被摄主体的周围环境特点,并可通过远近景物所呈现出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生动地表现出被摄景物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所摄画面的深远空间感。
故此在电影的纵深场面调度中,常利用大景深的效果进行画面造型:或把不同景物有层次地安排在画面的不同纵深空间位置处,或令同一运动人物走近或远离摄影机来改变其在纵深空间中的景别,以在一个“镜头”(即一组连续画面)中包含远近不同的表演场面。
由于后者这种景别变化能将近景画面与全景场面容纳在同一个“镜头”中,使客观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影片中得以再现,以单一的“镜头”表现复杂的情节内容,因而这种“镜头”内部的运动常可取代换景或移动摄影,并能增加“镜头”的表现力与审美价值,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
此外,后者这种景别变化是以运动者与摄影机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为基础,形成的符合透视规律的景别变化,而非以常见的镜头切换为基础,因而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
大景深方法特别适于拍摄宏大场面的景物,因而常被应用于进行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以及拍摄群众场面等。例如,大景深方法可用于表现山河的秀丽、壮观,田园的宁静、妩媚,草原的广阔无垠,建筑物的宏伟、壮丽,室内陈设的优雅、怡人,游行队伍的雄伟气魄,群众场面的庞大、壮观等等。1941年的美国影片《公民凯恩》(格•托兰摄影)是较早运用大景深作为整部影片造型效果特点的比较成功的例子。
6.小景深
摄影时,调焦物平面前后的能结成相对清晰影像的景物间之纵深距离小者,称为小景深。
采用小景深方法进行拍摄,可以在使调焦物平面处的被摄主体结成非常清晰影像的前提下,使调焦物平面前方和后方之景物的影像虚化——变得异常模糊、朦胧、虚幻、柔和。
小景深仅使纵深空间中的局部距离处的景物清晰,而令其前后景物均模糊,常用于使前景人物清晰,后景人物模糊(或反之),或通过转移调焦转换前后景人物的清晰状态。上述方法在表现形式与审美价值上,与普通分切镜头相比极大地丰富了表现力与感染力。
用小景深法所摄画面,正是通过上述这种强烈、鲜明的虚实对比,即通过模糊、朦胧、虚幻、柔和的前景和背景,来烘托、反衬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特别清晰的被摄主体——画面的视觉重点。使该被摄主体显得愈加清晰、醒目、鲜明、突出,从而能极大地吸引住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同时,使画面显得益发简洁、明快、干净、简练。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25年观影记录 (南方的秋天)
- 2025刷剧记录 (假装60后的80后)
- 荐片|求主角是胖子的电影 (西柚珉夫人)
- 打卡|寒假韩国电影打卡 (子译)
- 打卡|2024观影记录 (假装60后的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