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河补习班》浅谈应试教育方法

大别山的老红薯

来自:大别山的老红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2019-07-23 11:06:2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李宛辰

    李宛辰 (欢迎加入自我修炼小组) 2019-07-23 12:38:08

    楼主讲的多好啊。事实上我看电影台词的时候,也觉得每句话都有深意,只是没有记录下来像楼主这么耐心细心的分析。赞一个。

  • 乖侠……

    乖侠…… 2019-07-23 12:59:38

    其实楼主的观点大家都是基本同意的,我想大家反感的不是这些观点,而是电影里面略带说教的意味罢了,结合一些剧情不连贯的地方就会让人觉得说教以为更加浓重,另外呢我相对楼主说,电影是理想化的,里面他儿子进前十也是电影的情节罢了,理想化的,我想也不会有人随意模仿马浩文吧

  • 大别山的老红薯

    大别山的老红薯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楼主 2019-07-23 15:27:57

    楼主讲的多好啊。事实上我看电影台词的时候,也觉得每句话都有深意,只是没有记录下来像楼主这么 楼主讲的多好啊。事实上我看电影台词的时候,也觉得每句话都有深意,只是没有记录下来像楼主这么耐心细心的分析。赞一个。 ... 李宛辰

    有感而发,刚看完,所以记得深刻

  • 李宛辰

    李宛辰 (欢迎加入自我修炼小组) 2019-07-23 15:28:35

    有感而发,刚看完,所以记得深刻 有感而发,刚看完,所以记得深刻 大别山的老红薯

    记忆力真好啊。

  • 大别山的老红薯

    大别山的老红薯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楼主 2019-07-23 15:31:18

    其实楼主的观点大家都是基本同意的,我想大家反感的不是这些观点,而是电影里面略带说教的意味罢 其实楼主的观点大家都是基本同意的,我想大家反感的不是这些观点,而是电影里面略带说教的意味罢了,结合一些剧情不连贯的地方就会让人觉得说教以为更加浓重,另外呢我相对楼主说,电影是理想化的,里面他儿子进前十也是电影的情节罢了,理想化的,我想也不会有人随意模仿马浩文吧 ... 乖侠……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家长的。真的😊,我认识的就有几个,优秀的家长首先必须自己活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和孩子共同成长,马浩文说的修好自己的桥也有这个意思,父母跟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儿子再成功,父母也不能把注意力全放在孩子身上,对于马浩文来说,恢复他的名誉比儿子上天更重要。

  • 大别山的老红薯

    大别山的老红薯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楼主 2019-07-23 15:33:09

    记忆力真好啊。 记忆力真好啊。 李宛辰

    近两年看了不少与教育相关的书,也经常反思,电影里碰到有共鸣的,就记下来了。

  • 李宛辰

    李宛辰 (欢迎加入自我修炼小组) 2019-07-23 15:34:02

    近两年看了不少与教育相关的书,也经常反思,电影里碰到有共鸣的,就记下来了。 近两年看了不少与教育相关的书,也经常反思,电影里碰到有共鸣的,就记下来了。 大别山的老红薯

    看了什么书有印象深刻的能说说吗?

  • 柠檬树下你和我

    柠檬树下你和我 2019-07-26 12:25:05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家长的。真的😊,我认识的就有几个,优秀的家长首先必须自己活的清清楚楚明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家长的。真的😊,我认识的就有几个,优秀的家长首先必须自己活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和孩子共同成长,马浩文说的修好自己的桥也有这个意思,父母跟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儿子再成功,父母也不能把注意力全放在孩子身上,对于马浩文来说,恢复他的名誉比儿子上天更重要。 ... 大别山的老红薯

    同意,我接触过的一些家长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在过好自己人生的同时与孩子共同成长,把自己所得到的经验与孩子一起分享,也让孩子站在家长的生活经验之上建立自己的三观。

  • 豆友168855451

    豆友168855451 2019-07-26 13:41:19

    [内容不可见]

  • 徐先生

    徐先生 (真不敢比你二) 2019-07-26 13:48:37

    唯一不认同就是最后一条,如果说高中可能要一年多,初中的话,半年足矣。

  • 大别山的老红薯

    大别山的老红薯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楼主 2019-07-26 21:46:25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168855451

    所有的时候都是清醒的人少,愿我们做清醒的人

  • 枫烬

    枫烬 2019-07-26 22:13:09

    始终觉得每个人大学里应该有一门必修课 家庭教育 可以避免很多恶性循环 另外 我很想知道楼主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您对教育体制改革持怎样的观点

  • 大别山的老红薯

    大别山的老红薯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楼主 2019-07-28 00:02:43

    始终觉得每个人大学里应该有一门必修课 家庭教育 可以避免很多恶性循环 另外 我很想知道楼主 始终觉得每个人大学里应该有一门必修课 家庭教育 可以避免很多恶性循环 另外 我很想知道楼主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您对教育体制改革持怎样的观点 ... 枫烬

    谢谢您的信任!我整理一下思路回答您!

  • 毛毛熊的空间

    毛毛熊的空间 (有暖风,在心中,何必畏惧过寒冬) 2019-07-28 00:38:43

    真的有学校的学生会在高考后把卷子都撕掉么?我们中学能进top4的学生也算是有五分之一了,但我从来没见过这种场景。我觉得这些卷子都是我心血的结晶,根本不舍得丢掉。大学里也没见有人把学完的书扔掉,少部分人卖给下一届,大部分人留下考研用

  • snail sun

    snail sun 2019-07-28 07:26:46

    始终觉得每个人大学里应该有一门必修课 家庭教育 可以避免很多恶性循环 另外 我很想知道楼主 始终觉得每个人大学里应该有一门必修课 家庭教育 可以避免很多恶性循环 另外 我很想知道楼主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您对教育体制改革持怎样的观点 ... 枫烬

    这个很赞

  • 枫烬

    枫烬 2019-07-28 09:44:43

    真的有学校的学生会在高考后把卷子都撕掉么?我们中学能进top4的学生也算是有五分之一了,但我从 真的有学校的学生会在高考后把卷子都撕掉么?我们中学能进top4的学生也算是有五分之一了,但我从来没见过这种场景。我觉得这些卷子都是我心血的结晶,根本不舍得丢掉。大学里也没见有人把学完的书扔掉,少部分人卖给下一届,大部分人留下考研用 ... 毛毛熊的空间

    一者是重压之下的发泄 二者则是因为这些他们花费最多时间来做的 并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甚至是厌恶的 为考试而学习 为考试而题海 而大多数人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分数

  • 枫烬

    枫烬 2019-07-28 09:51:39

    唯一不认同就是最后一条,如果说高中可能要一年多,初中的话,半年足矣。 唯一不认同就是最后一条,如果说高中可能要一年多,初中的话,半年足矣。 徐先生

    如果在考试上有天赋的话 就不会成学渣了 半年一年你是以现在的自己为例么

  • 想说话的小鱼

    想说话的小鱼 2019-07-28 15:08:48

    很多点都说点很好。 很多点也有点想当然。 应该说的是,学生努力学习为了什么?只为了成绩,为了知道正确答案?为了让别人看到我的聪明? 学以致用,说的很好。 书本上系统的知识很多对我们的生活来说,很多是无用的知识。 你学了物理里面对电路的知识,你就可以从事电工吗? 书本里的知识,是靠诉你原理。落实到现实里,还有很多路要走。 这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所必须的。 影片转达的观点就我看来,就是把所有的知识,都要联系生活,成为生活中的技能。转化为自身能力。 不过我认为,应该从生活联系到知识,这才是求知欲吧?先学知识再联系生活,就不是求知欲了。 我们的应试教育,就是先教授知识,再联系生活实际。有点反过来,但是没办法,因材施教是不现实的。 素质教育,好像就是从生活联系到知识吧。 伟大的科学家们,都是从生活联系到知识,才成就伟大。知识联系到生活,就只知其一,浮于表面。 这也是我们现在点应试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一大痛点。

  • 大别山的老红薯

    大别山的老红薯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楼主 2019-08-03 16:36:50

    如果在考试上有天赋的话 就不会成学渣了 半年一年你是以现在的自己为例么 如果在考试上有天赋的话 就不会成学渣了 半年一年你是以现在的自己为例么 枫烬

    确实,学渣翻身我见过不少,但能进入重点学校年级前十,基本上不可能,一个学期的时间就是配上N个特级教师一对一也不可能,不然其他学生都白努力了,不科学。最近想对照看一下《龙樱》《天空之城》《少年派》,看看咱们中日韩

  • 枫烬

    枫烬 2019-08-03 21:11:01

    确实,学渣翻身我见过不少,但能进入重点学校年级前十,基本上不可能,一个学期的时间就是配上N 确实,学渣翻身我见过不少,但能进入重点学校年级前十,基本上不可能,一个学期的时间就是配上N个特级教师一对一也不可能,不然其他学生都白努力了,不科学。最近想对照看一下《龙樱》《天空之城》《少年派》,看看咱们中日韩 ... 大别山的老红薯

    如果以日韩为对照的话 中国教育的问题就更显而易见了 日韩还可以看到传统 看到世界顶级的流行文化输出 看到传统与革新的碰撞 而国内呢 没有传统 也没有革新 只有利益碰撞 而教育在利益与利益的夹缝中也在所难免 国人缺乏工匠精神 缺乏信仰 缺乏敬畏之心 这也是10年混乱 40年以经济为中心发展所留下的问题 可惜 很多人并没有向这个方向思考过 更不要提改变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01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