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战秦琼之从铁观音到普洱茶--兼谈纯料与拼配(这个肯定没人发过)

鬼獭

鬼獭
2007-03-02 13:43:0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鬼獭

    鬼獭 楼主 2007-03-05 19:38:27

    2007-03-02 21:21:42: Nebula (北京)   楼主买茶的摊位放出一下吧,不会当你广告的^^

    老兄,这个就免了吧,实在想知道,私下联络好些。

  • 鬼獭

    鬼獭 楼主 2007-03-05 19:39:33

    老鬼曾经有幸接触过上等龙井,那是家里的一位长辈在某大公司当领导的时候客户赠送的礼品,是杭州十八棵茶叶公司出的龙井茶。当时对绿茶知之甚少,那位长辈不喝茶,就送给我,说这东西好像很贵的样子,两个圆筒,每个圆筒里是一个锡箔袋子,每个袋子里面是50克茶叶。我打开看看,茶叶形状确实比以前接触的龙井好看一些,叶型要饱满许多,颜色也稍稍黄一些,问起来一股清香,后来得知那种香气叫做豆花香。回到家拿大杯子冲泡,特意烧了一壶开水,冲水入杯,把杯子里的茶叶冲的翻腾起来,马上问到香气扑鼻。但由于水太烫,吸吸溜溜地吹了半天,喝到嘴里,感觉没什么味道,远不如闻起来那么清香,再品,还是如此,不过能感觉到水本身不像以前喝的绿茶那种停在嘴里下不去的感觉(不知道这种感觉的请喝一口稍烫一些的水,含在口中马上咽下去),虽然水比较热,但无需在嘴里含半天,很顺滑的就可以下咽,而且下咽后在喉咙的部位向上泛出那股淡淡的清澈甘甜的感觉。老鬼当时对这个茶的评价是“不过如此”,因为那时老鬼喝的最多的是茉莉花茶,喜欢那种留在口中的浓香,这个茶对我来说太淡了。于是上网茶关于十八棵的由来,才知道是乾隆皇帝钦赐的名字,是十八棵茶树。所以,老鬼认为上千元的东西买回来的不过是名气而已,因此并没怎么珍惜,只是在茉莉花茶喝的多了想换口味的时候,才冲泡一杯龙井,而且发现在夏天把冲泡的龙井放到冰箱里放凉后,喝起来的感觉的确无与伦比。 后来开始接触铁观音,认识了茶商老大。茶商老大不仅仅经营铁观音,同时也经营绿茶。偶然一次,让他给我冲杯绿茶,于是他拿出来一个标着1800元/斤价签的茶叶铝桶,里面的茶叶全是细小的芽尖,说这个茶200元/斤,对于你来说足够了。然后用一个玻璃杯,在空杯子里倒少半杯开水,晃了几下,捏了一些茶叶放进去,继续晃,然后再次倒入开水,这回水差不多多半杯的样子,继续摇晃,然后再冲入开水,这次就不再摇晃了,直接递给我。 你个大爷的开水放温乎了再放茶叶还是头一次看见,怨不得为什么人家都说“泡茶”而不是“冲茶”了,确实是“泡”啊!茶商老大一脸诧异说绿茶都是这么泡的呀。于是我马上想起家里的十八棵龙井,我靠!!!! 茶商老大冲泡的绿茶确实不错,用我老婆的话说,“青栩栩的如玉米须子味儿”,我见识了绿茶的新泡法,感觉这200元的绿茶味道超过家里的十八棵龙井,于是让茶商老大拿出好一点的绿茶让我见识一下,茶商老大也不小气,拿出一个标价3600的铝筒,说这跟我刚才喝的那款茶是同一种茶,但品级高些,卖价400/斤。按照刚才冲泡的方式重新泡了一杯,老鬼一喝,大失所望:味道淡了,没有了那种“玉米须子味儿”,水感似乎好一些。就说这个茶还不如刚才那个,味淡。茶商老大笑了,说你现在这个水平还不到喝好茶的时候,所以劝你从我这里买铁观音,两三百元的级别足够了,否则你肯定说我骗你,因为越是真正的好茶,越是无味,飘香在外的品级都高不了哪儿去。我于是问这家伙,我家里有十八棵龙井算不算好茶。结果一说完,就发现旁边正在挑茶梗的两个MM停下手里的活儿看着我,然后又继续挑茶梗。茶商老大笑了,说如果你真的有那样的茶,也是缘分得来的。我说那个茶就没味儿,只是下咽后有回气芬芳的感觉。老大说那就对了,不过这东西给你可真是有点浪费,你还有多少? ……

  • 鬼獭

    鬼獭 楼主 2007-03-06 02:35:20

    老鬼在铁观音的历程中,也确实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每当老鬼感觉当前喝的茶的级别已经满足不了老鬼的口味时,老鬼自然要老大给升一个档次,老大自然找一个他认为合适的价格品级的茶给老鬼品尝,一般情况下老鬼就认可老大的推荐。有的时候突然想来一个飞跃,比如从500/斤的级别跨越到1000的级别,反而觉得茶价高得超过品质,在口感、韵的方面得到的提高都被香气的降低抵消掉了,那时老鬼最关注的就是“兰花香”,因此,香气降低是老鬼不能接受的,所以就停留在某一个阶段一段时间。但是,也有例外情况,有的时候茶商老大使坏,先给我泡一泡适合我的水准的,喝到第三泡后就换一泡更高级的,而且至少高出两个价格档次。老鬼根据以前经验,肯定觉得高价的茶水淡,香气隐隐的藏在水里,于是看在高价格的面子上凑合喝到第三泡,然后此时,茶商老大突然把先前给老鬼泡的茶冲上水,让老鬼品味老鬼准备花钱买的那泡茶的第四泡水,结果是,老鬼怀疑这还是不是刚才喝过的茶,怎么突然有这么多不好的感受。于是茶商老大哈哈大笑,说,看,这档次踢起来容易,降回去可难了。没喝到好茶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茶已经不错了,喝到好茶也没感觉如何,但马上从好茶回到原来的茶,其区别实在是太明显了。于是老鬼的品茶的价格层次一下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

    不过有的时候也适得其反,如果茶商老大提供的茶的价格远远超出老鬼的承受能力,老鬼就连同选好的茶一起放弃,全都不买了。 好像老鬼越说越远了,总在边缘地带周旋,迟迟进入不了正题。老鬼自己也感觉到了,哪位老大起个头,把老鬼拉回来?什么什么?纯料跟拼配--不对,离那个还远着呢!。。。。。大树茶跟台地茶?哪位老大这么牛B这么聪明这么有悟性这么拽被老鬼拉着跑了这么一大圈还能回到本垒--你太有才了!老鬼都把这个给忘了,难为您还能记得。。。。。。 刚才白话了这么半天,想说的似乎是好茶无味,类似真水五香的,本来老鬼的认识层次到今天这个地步是不敢把这句话说出来的,万一被砖头砸中就不好了。幸亏老鬼今天翻贴子时发现已经有人这么说过了,那么这肯定不是老鬼的发明,所以老鬼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你们拍老鬼,老鬼就当拍的是别人。 事实上,如果老鬼当初糟蹋掉的十八棵龙井如果是真货,那么无疑肯定是大树茶,根据大树茶苦涩度低、质厚回甘的特点,那么做出的茶叶成品应该是具有“味淡、醇滑”的特点,符合老鬼当时的感受。更为重要的是,味淡并非味薄,指的是在口腔中舌的感受并不明显,能感觉到的是在茶汤中“包裹”着纯香,是一种“暗香”,老鬼一直找不出对这种“暗香”的形象描述词汇,后来在与一个新茶友共同品饮老鬼从茶商老大那里骗来的高档铁观音时,那个以前从未接触铁观音的新茶友却用一句话准确地描述了这种感受,他说“这个茶与刚才那个茶相比,茶的香与茶汤是整的、分不开的。。。。。。”。老鬼惭愧,即使到今天也找不出比这更形象的描述方式了,茶的香气与茶汤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用味觉形象表达出来,就是所谓的“香在水里”。。。。。。靠,怎么又扯远了!回头说大树,大树原料相比幼树,老鬼不去探索什么儿茶素、茶多酚什么的含量,老鬼不懂那些,也不准备学。老鬼以前说过,用心去悟,悟到了就能得道,比死背一些数据更能说服人。茶这东西,对中国人来说多多少少是有些神化色彩的,否则也就不会有什么“茶禅一味”的说法了。世上万物,物物相通,通的是“理”,看不到“通”是你的高度站得不够,而非“理”不能通也。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431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