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棋的逻辑
来自:不如嗑瓜子
中国的影视作品中,很少如此描写女性,在精神层面和男性角色完全平等,一样的忧国忧民,一样想成就一番事业,一样的聪明勇敢,特别感谢这部作品的导演和编剧。遗憾的是,最新的几集更新后,很多人质疑檀棋,有说她是恋爱脑,为了爱情不管不顾;有质疑她是古代奴隶,自由意识不可能觉醒;还有说她智商突然掉线,行为不合逻辑……人的外在行为取决于人的内在意识,简单的说就是取决于你的天性和价值观。忍不住,想为如此美好的女性形象——檀棋,辩驳几句。

一、檀棋是奴隶,不是奴才。
檀棋的身份是奴隶,但是她不是奴才。奴隶是命运,无法选择;而当奴才则是个人的选择。奴隶可以为生存或自由揭竿而起,而奴才则会为生存或利益匍匐在地。“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出现于公元前200多年,不只是当代。如今的社会早就没了奴隶,却不乏奴才,甚至不乏身为奴才而不自知者,他们无法理解一个奴隶居然也会追求尊严、自由和自我价值现实,更不理解为理想和大义而舍身取义的行为逻辑,误以为那取决于你的身份,而非取决于你的灵魂。
檀棋并非生而为奴,她出身名门,保有当年家门恣意荣耀的记忆。十四岁从李必侧,耳濡目染,明其志,随其赴。檀棋撕掉李必给她的奴籍除附时,即没说什么主仆情深,也没提什么誓死效忠,她说的是“公子做了选择,檀棋也做了选择。公子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檀棋,也能。”她追随李必,不是因为她是他的奴隶,而是因为她认同他的远大志向,她渴望做大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檀棋不是一般的奴婢
看过《红楼梦》的应该记得这一段,晴雯得了伤寒,找来胡太医给她看病,胡太医误会晴雯是贾府的小姐。为何会有这种误会?只因晴雯生病找来的是太医院的太医看病,而且那看病的架势,就是一位标准的大户人家小姐(晴雯原是奴才家的奴才,十岁时被赖大家买下带入贾府,因得贾母喜欢,十一岁分配到宝玉屋里伺候)。

檀棋虽为奴婢,但是,人家可是出身六世高门望族李必的贴身女侍,家主有钱有地位,随手就能送一套宅子的富六代。李香香在听说张小敬要救的是靖安司司丞的侍女后,是这样评价的“长安城里高官的女侍,往来皆是权贵,吃穿堪比大家闺秀,办的都是大事,眼光高远。”檀棋在物质上,比这长安城内的绝大多数人强;在精神层面上,她自己出身名门,为奴后接触的也均是权贵大家,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眼界绝非一般女子可比。
说的更直白一些,人家小姑娘喜欢玩的是洋娃娃,关心的是时尚美容;人家檀棋喜欢玩的是政治,关心的是天下百姓。

三、李必对檀棋的认知
李必从右相府把檀棋救出后的这一段剧情是非常讲究的,是他们之间第一次直面认知上的差异。在李必把檀棋留在林相府一事上,檀棋是理解和接受的,因为公子要去救长安百姓,要去干大事,而李必此时也毫不掩饰檀棋对自己的重要性。檀棋先问了姚汝能,李必并没有因为他救了檀棋而有所松动,只是提醒檀棋此人背叛太子,以后不必见了。檀棋又问:“长安百姓安全了吗?”李必回:“你只管按我吩咐办事,不必多问。”
如此引出檀棋的质问:公子终究觉得檀棋只是奴婢吧。

李必何其聪明,之前他给檀棋自由,檀棋不要,此时却质问他。李必意识到檀棋的思想有异动,“你的家族曾经显赫,但已经灭亡了,你十岁入长安为奴,十四岁开始跟着我,我知道你想要自由,我现在可以让你走。但你要知道,我心中鲲鹏志一生不灭,你若跟着我,可以做成大事。”李必劝檀棋留在自己身边,没有用情义,而是用理想。他还是懂檀棋的,知道能够打动她的不是荣华富贵,更不是小情小爱。
然而,他还是习惯性的忽视了一件事,就是檀棋做为一个独立的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不应该是依附于任何人。此时的檀棋自我意识已经觉醒,她要的不仅仅是做大事,不仅仅是成就李必的理想,所以檀棋才会说,“公子始终觉得,檀棋离开公子,就一事无成吧。” 她要做的,是自己的大事,成就自己的信念,而不是永远做李必的附属品。
此时张小敬入镜,与李必一番互通信息,再次一展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你顾大唐的将来,我顾长安的今日”,临走时不忘补刀李必。

檀棋请李必设法免张小敬死罪,李必以唐律拒之。李必其实是试过的,只是被拒绝了,或者说李必在救张小敬这事上,没有救檀棋这么上心。也侧面说明,大唐律法还是相当严肃的,十恶之罪,不会轻易为了一个世家贵族而松动尺寸。檀棋又质问:“今日的事将被后人代代流传,如果一个张都尉这样的人,最终被朝廷处死,那么我唐子民,谁还敢真心为大唐办事。”

李必是被说动心的,他知道,损害民心和社会风气之危害,远大于刻板的遵守大唐律法。只是事情分轻重缓急,他要考虑的是长安百姓和太子的安危,是大唐的未来,张小敬不是他会以命相救的事。于是檀棋请命自己去办此事,李必不解,“这是要改唐律的事,你要如何做?”檀棋当然没本事改唐律,即便是李必、何监,甚至太子、右相,都没那个本事,整个大唐,能够凌驾于唐律之上的,只有圣人。

檀棋很清楚,唯有出险招,行惊世之举,方有一线可能,免张小敬之死罪。为不牵连李必,檀棋当众演了出戏,拜别李必。日后追究,虽说李必少不得被斥责,但是以他的身世和交情,至少不会被降大罪。李必知道檀棋要去做一件大事,有危险,却没有阻止檀棋,这里有情,有尊重,有醒悟,还有了解吧。一个幼年时学跳舞也要学到极致的女子,一但下了决心,又怎么可能轻易被人阻止。
四、张小敬对檀棋的意义。
李必的日常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常随其侧的檀棋,接触的都是那个辉煌朝代的顶尖人物,为何会短短几个时辰里,就独独对一个低层武士动了心?因为张小敬对于檀棋来说,不止是爱情。
初时,檀棋是不相信张小敬的,提醒李必要防范他这个死囚逃脱逆反。

而张小敬对李必和檀棋这对主仆也是同样不信任,当面吐槽。

张小敬对檀棋的改观是从檀棋告诉张小敬,李必是为大唐百姓操劳办事,不许张小敬坏事。而檀棋则是在张小敬执意查所有的油料时,对他心生敬意。
檀棋护李必,不是因为李必是主人,而是因为他在守护黎民百姓,对檀棋来说,守护李必就等于守护黎民百姓;张小敬不畏皇权,执意查所有的油料生意,同样是为守护黎民百姓。在精神层面上,他们两人是相互欣赏的。

当两人第二次见面时,善于洞察人心的张小敬准确的点中檀棋的心思,“李必没看顾好你,让你低瞧了你自己”。张小敬为何如此说,因为仅仅随口一句“把臂护给我拿来。”就立即引来刚刚才主动为昏迷中的张小敬净身更衣的檀棋的反弹。若李必真的没把檀棋当奴婢看待,那么少年时即跟随李必的檀棋,是不会表现的如此敏感。这多年的隐忍和坚强,让张小敬一句“等今天办完事,我替你揍他。”卸下心防。

檀棋为张小敬去找了永王,回到靖安司复命时,李必明显动气了,“如何去了这么久,你中途去了哪儿” “我在此等你复命,你去替张都尉办的什么事?” “此时你肯为张小敬办私事,为何?” 连续发问。其时,檀棋已经率先让望楼回报狼卫的情况,并未耽误事情,修道多年的李必会如此,是因为檀棋居然擅自主张。他问檀棋为何如此,而她称自己也没想明白。其实她是受到了张小敬的影响,潜意识里,她想证明张小敬是对的,她可以。

张小敬被救出右骁卫后,三人走在长安大街上,唯一的一次轻松愉快地聊天。张小敬笃定檀棋是喜欢自己的,因为她又看他了,用那种眼神看他。什么眼神呢?是钦佩爱慕的眼神。檀棋冒奇险,入右骁卫解救张小敬,尽展其胆识谋略,再被抓后,她亦不畏威吓,不惧牺牲,从容面对,冷静周旋。这样一位奇女子,会看上什么样的男人,或者说,什么样的男人才配得上她?一定得是一位伟丈夫,大英雄吧。所以张小敬才会吸引檀棋,因为他们是同类人,或者说,张小敬是她的榜样,是她心之向往成为的人。

李必在分析右刹藏身哪个寺庙时,只有张小敬询问一旁伺候的檀棋有什么看法“你本来也不只会端茶倒水熏衣服”,檀棋推翻了李必和徐宾的推测,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之后檀棋设计诱捕杀死右刹的守捉狼,却说自己用的是欺骗之术,下作手段,张小敬直言“我喜欢”。是的,檀棋是聪慧的,不逊于任何人,但是,她也是自卑的,这自卑来自于身份,更自于李必太过优秀以及他在潜意识里一直把檀棋当成奴婢,从属于他,听命于他。而张小敬则一直平等的对她,肯定她的能力,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景寺,檀棋告诉张小敬,自己从小就羡慕守捉狼,觉得他们自由自在,不用学什么坐立行走的规矩,想怎么活怎么活。还记得张小敬是如何对李必的说吗?他从不按规矩办事。这两个人,骨子里都是随性自由的人。
张小敬反问檀棋:“李必待你不好吗?”
“好啊,只要习惯听从命令,公子应该是长安城里待下人最好的人了。我该知足。”李必对她的好,是有条件的。
檀棋劝张小敬逃去守捉城,她想看到好人有好报。此时张小敬突然因为亲吻她而道歉,檀棋没有接他的话,却说了一大段话:“我替公子在官城上走动久了,见到的净是些身在其位却遇事缩头的人。公子呢,虽然出身贵胄,但他们欺他无权,也视他为蝼蚁一般看待。所以做什么事都很难成。我只是觉得这一天天过的特别没有意思。但是,今天在长安城又遇到像你这样的人,我突然觉得这长安城倒有它的可爱之处,所以我也想尽自己所能,做些更有用的事。”
张小敬在听完这段话后,是释然、理解和骄傲的表情。(雷佳音演的真好)
张小敬道歉,是误以为檀棋劝他逃走是出于情,他许不了檀棋未来,怕耽误辜负檀棋。而其实呢,檀棋自然是喜欢他的,喜欢他不同于那些尸位素餐视百姓如蝼蚁之人,喜欢他为救长安百姓,不讲规矩,倾力而为,以命相搏的无畏气概。这个喜欢,不仅限于张小敬,而是对这天下所有的如张小敬一般的人。

张小敬:你将来有什么打算?
檀棋:我是一个奴婢。我不需要打算。
张小敬:谁又喜欢为奴呢?
檀棋:跟着公子能做大事,有意义,我愿意。
张小敬:你有什么自己想做的事吗?你分得清对错吗?
檀棋:有又怎么样?一定没有公子想的了不起。所以,不想也罢。
张小敬:只服从命令,不去多想想,你自己的本事就发挥不出来。太可惜了。
檀棋:我该像你一样。做一个不管不顾的登徙子。什么也不怕,把想做的事做到底。
檀棋处于濒死状态下的这个梦,其实是外在的奴婢檀棋和内在的自我檀棋之间的一场对话。是张小敬触发了檀棋对自我意识的探寻,所以在梦境中,张小敬代表的是自我檀棋,他一直在提问,引导着对话的进行,最终两个“我”达成共识。至此,檀棋找到了自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张小敬之于檀棋,不仅仅是爱情,更多的是欣赏、榜样、共同的价值观和另一个自己。当你理解了檀棋为什么而爱上张小敬时,就会理解檀棋为什么不是单纯的因为爱情而去救张小敬。她更是为自己的信念,为世间的是非对错,为不让像张小敬这样的英雄寒心,为不让大唐子民寒心,她为的是这天下的公正道义,去做一个不管不顾的登徒子。
五、时代背景——唐代或许是中国数千年来女性自我意识最强的时代。
华夏文明最初对女性也没那么多约束。先秦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未婚男女可自由恋爱和约会。到了魏晋时期,虽是中国社会和政治最动荡黑暗的时期,却也是最具自由精神的时代,女性地位得到提高,社会普遍赞赏聪慧有才学的女性。等到唐代,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璀璨的朝代,民族融合、文化碰撞、文明自信,让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先进。唐代女性接受教育更加普遍,才女辈出。女性可以改嫁,而无需受到指责。唐代女性着男装非常普遍,能参与骑射活动,能自由外出行走办事。男女平等达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中国女性在政治层面上影响,在唐代达到顶峰。

檀棋在唐代的社会背景下,综合她的天性、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其自我意识的觉醒毫不突兀,也非不符合历史。
那她闯兴庆宫面圣的想法,就突兀吗?怎么会呢,她这样一位勇敢、聪敏、冷静、坚强的奇女子,敢闯皇城军营,为何就不敢闯兴庆宫救张小敬?最多一死。
她之所以选择面圣,是因为没有其他办法了。谁肯救张小敬呢?徐宾吗,他没那个能力。李必吗,他有名无权,除非以身家性命为赌注,他不会的,他的命是留给大唐未来的。改唐律吗,只怕林九郎也没这个能力。连杨玉环都拒绝为十恶之罪的人求情。那么,还有谁肯帮张小敬?或者说能帮张小敬?就剩下圣人本人了,所以,面圣陈情,是唯一生机。
但是,那是几乎毫无希望的事啊,檀棋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因为,那是她想做的事;因为,值得;因为,不退。
这不正是张小敬救长安,姚汝能救檀棋,八团坚守燧烽堡的原因吗?
这不正是檀棋倾慕张小敬的原因吗?
檀棋救张小敬不是一时冲动,不是智商下线,更不是什么恋爱脑。她的行为动机一直贯穿全剧,层层铺垫,最终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促成她入宫面圣的决定。要理解一个人物的行为,就要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PS:最后,质疑檀棋闯兴庆宫靠瞎撞的。兴庆宫虽不是皇宫,上元节宫宴,人多事杂,但是守备也是很严紧的,檀棋一个奴婢,不靠瞎撞托个熟人什么的,靠什么进去?主角光环吗?她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呗。
========================
对于质疑檀棋为什么不助张小敬查案,而是要去面圣免其死罪,认为这行为有逻辑问题的朋友们,请看第33集:
林相府外,李必救出檀棋,张小敬和李必的对话:
张小敬:小李必,有线索了。我要回趟靖安司取证物。你有办法吗?
李必:夺回靖安司职权需要时间,可眼下,太子要入花萼楼,圣人对太子疑虑未消,若不尽快设法,太子今夜会有性命之忧。
张小敬:明白了,你顾大唐的将来,我顾今日的长安。好好干。如果有心力的话,留心点竹器。
张小敬掏出一本册子给李必:这个留着,以后有用。
李必:这里哪来的?
张小敬:徐宾查到的。
李必:徐宾还没有死?
张小敬:别老把人家当奴隶。(走了)
很短的一段对话,表达了什么信息?
一、李必此时连张小敬查到什么线索都没问。(他救下檀棋后,心思就全转到太子身上了。)
二、李必此时连入靖安司取证物的能力都没有。(李必此时已经没能力助张小敬查案了,更别提消除张小敬的通缉令了。)
三、李必此时要设法保太子的命。(剧中通过何监和李必的口,多次强调,太子就是大唐的将来。税制改革可以改善百姓生计,恢复大唐的经济活力,而太子是支持改革的,太子能救天下百姓。对于李必来说,太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李必对檀棋所说的事有轻重缓急,不是指让她先查案,再帮张小敬免死罪,而是指先保太子,再查案,至于张小敬的死罪,李必其实是没有办法的。)
四、张小敬和李必达成共识,张小敬继续设法查案,李必则设法保太子。
五、李必和张小敬都没有让檀棋帮忙查案。(李必都没动让檀棋助张小敬的念头,是因为檀棋是他的奴婢,应该优先帮他救太子,而且檀棋在他身边比跟着张小敬安全,他毕竟刚救出檀棋,自然不愿意她马上又去涉险;张小敬没提出,是因为他要去靖安司,很危险,檀棋刚捡回条命,他也不希望檀棋再涉险。)
檀棋多聪慧,不需要旁人帮忙分析这段对话的信息,她就听明白了!此时,李必想要救太子,张小敬想要查案,那么谁想要救张小敬?檀棋想!
有说檀棋此时应该优先想办法消除张小敬的通缉令,拜托,她主子都没办法,她一个奴婢拿什么去消除右相的通缉令?找皇帝刷脸吗?那既然都面圣了,还不如直接搞个大的,消除张小敬的死罪!
========================
剧情到此处,由当初的查案五人组(张小敬、李必、檀棋、姚汝能、徐宾)一条线,彻底分为五条线分头展开,我相信他们最终还会汇合的(很有意思的一点,这五人虽然当初一起查案,但是从最初开始,他们的目地都各有不同之处。)。张小敬、李必、檀棋其实还是在主线上的,姚汝能和徐宾目前都不在主线上,后面几集的发展,还真是让人期待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刚追剧,这剧的时间尺度太不合理了 (赛赛)
- 延迟追剧,有没有跟我一样刚入坑的? (野马烧不尽)
- 主角的双标问题 (lone pig)
- 陆三为什么找个日本演员? (此去经年)
- 这几个女角色尤其是檀棋的扮演者热依扎是不是有什么背景内幕? (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