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

旖旎♫♪♬

旖旎♫♪♬(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组长
2007-03-07 01:25:48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旖旎♫♪♬

    旖旎♫♪♬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组长 楼主 2007-03-08 00:21:40

    再隆重推出朱光潜的经验~ ------------------- 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帐,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身上去受用。 -------------------- 读书多有两大流弊: 1.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 古人读书虽少,而一部就读得透人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 现在书籍易得,“过目”虽多,“留心”的却少。 2.贪多而不务得 在无足轻重的书上浪费时间和经理,东达一圈,西踢一脚,成了“消耗战”。 -------------------------- 读书需选得精,读得彻底。“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悠游。 读的书分为两类 1.获世界公民所必须的知识 常识不但是现世界公民所必须,就是专门学者也不能缺少它。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这对于分工研究或许是必要,而对于淹通深造却是牺牲。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 正所谓“先博学而后守约”。 2.为做专门学问 --------------------------- 有人读书,全凭自己兴趣。一年之中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我自己似乎有这种倾向) 好处: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 坏处: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须的“经院式”系统训练,产生畸形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的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

    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读书就不能不有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 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

    苏东坡言: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并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做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

    精读可以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

    记忆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原本枝叶都放在脑里储藏起,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储藏,过目即忘,则读亦等于不读。 想一种科学的方法,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游泳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

  • 旖旎♫♪♬

    旖旎♫♪♬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组长 楼主 2007-03-08 00:32:49

    to:鼹鼠 时下流行的书确实该放放~

    to:道临天下 蔡元培自己说是读书六十年的遗憾吧。他是个名教育家,但也许并不是他自己理想成为的有所建树的学者吧。

    to:背对世界 “理解与记忆的关系”这一点确实值得强调,也正是说“先博学而后致知”吧。 我这里的提炼侧重的还是更高效率梳理知识系统的方法,我想无论东方西方,在致学的基本方法上还是相通的吧。 不过也希望你有好的材料提供,比如西方学者的读书方法。但我想中国古代“博”的人挺多,随便说一个,王安石,斡旋于政治,制定法律,推行新政和改革,又是文学家和诗人。西方学者专的多,不过也更精。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896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