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ingcat:喜欢艾柯也就是喜欢知识的游戏
来自:Diotima
malingcat,豆瓣艾柯迷小组组长,发表过多篇论文探讨艾柯的理论与文学,正在主持一个社科研究项目:“在中世纪与后现代之间:艾柯的世界”。malingcat最喜欢的艾柯著作:《诠释与过度诠释》。理由:其中的阐释学观点影响深远。她最想向读者推荐的艾柯著作:《玫瑰之名》。经典之作,最能体现艾柯的特色,也是为聪明人预备的“文本的盛筵”。 “Umber to Eco”从2005年11月9日小组开张,到2007年3月3日,注册组员251名。比较一下,“谁爱卡尔维诺”小组1086人,“博尔赫斯”小组886人,“纳博科夫”小组459人,喜欢艾柯的,多少有些“小众”气息。 小组成员除了都是艾柯迷,还有艾柯的研究者、艾柯的翻译者、艾柯的编辑出版者。至于为什么喜欢艾柯,大家的共识是:他不仅“太有才了”,“太多艺了”,而且“太有趣了”。艾柯最引人瞩目的,是他在多个世界间轻松游走的能力、还有那不保守也不过激的精神。他的作品既有百科全书的广博,也有迷宫般的吸引力。喜欢艾柯,也就是喜欢知识的游戏。 成功的“学院派作家”体现为四个“同一”:“学者”与“作家”的同一、“畅销”与“经典”的同一、“学术”与“虚构”的同一,“理论”与“实践”的同一。鼎鼎大名的学院派作家包括纳博科夫、索尔·贝娄、约翰·巴思、戴维·洛奇、博尔赫斯、昆德拉,这个名单还包括《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而目前在世的出类拔萃者,就要数翁贝托·艾柯了。 艾柯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他22岁获得博士学位,43岁在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获得终身教授职位。此外,他还拿到了全世界二十多个大学的名誉博士称号。不仅如此,艾柯又是典型的“跨学科学者”,研究者将其粗略分为8大类52种,包含中世纪神学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符号学研究和阐释学研究等等。说他是“当代欧洲最博学的学者”,一点也不为过。 艾柯在研究抽象而艰深的符号学理论的同时,也以少见的勇气对当时学者少有涉猎的大众文化进行了研究,比如超人、小红帽、007系列、柯南·道尔等等,但他并没有将文化价值等级模糊化,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对米老鼠的仔细分析有利于理解为什么普鲁斯特比较复杂。” 难能可贵的是,艾柯又决非那种困守书斋的学者。举个例子,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之际,他与哈贝马斯、德里达等七人发出“全世界的知识分子,联合起来”的呼吁,是为“新七君子宣言”。2005年10月,英国知识分子杂志《prospect》和美国的《foreignpolicy》杂志举行网上投票,在全球100位最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中,艾柯仅次于语言学家诺曼·乔姆斯基,位列第二,影响力可见一斑。 至于他的五部小说,差不多就是他的高深理论之通俗版教科书,《玫瑰之名》对博尔赫斯的影射、《傅科摆》对福柯的致意、《昨日之岛》对《鲁滨逊漂流记》的戏拟、《波多里诺》对《堂吉诃德》的指涉,好似一场盛大的文本狂欢,本身就是关于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关于阐释学的阐释学。一般读者看见历史、谋杀、阴谋、推理、精彩的故事,学者却能看出文本里嵌入的经典作品、学术名家和后现代时髦话语。大家全都得其所哉。 (本专题豆瓣艾柯迷小组亦有贡献)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一个看懂埃柯符号学的方法 (au-delà)
- 有没有 Eco 的传记? (不三不能吃海鲜)
- 玫瑰就是玫瑰 (malingcat)
- 来新书了 (传染性幻象)
- 推荐Eco的第一本 (Sunlight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