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上关于书的广告还能相信几多——又说鲁迅全集
来自:独自在山坡
2019-08-10 21:25:58
已编辑
相关帖子:
2021年8月21日补充:
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的《鲁迅译文集》第四卷收入《小彼得》

2008年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鲁迅译文全集》第五卷也收入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年7月8日更新
2020年5月读客出版的《鲁迅全集》在京东上广告说 一字未删



实情是第七第十四卷都有删节,
第七卷 删去《两地书》

第十四卷 删去《小彼得》

2019年10月26日添一家 广东人民出版社 《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共19册) 》: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共19册):以鲁迅手稿为基础,以初版为依据,接近作品的历史原貌。目前市场完备的一套鲁迅作品
京东介绍注释酌情做了修改和删节。
这套著作分类全编是类全集性质的书,只不过不用全集做名字。一本都翻完了,一条注释都没看到,不带这么耍我的!!

2019年10月25日添一家 九州出版社《鲁迅全集》:
鲁迅全集(套装全20卷):谨循1938年初版为底本,简体横排真正无删改全本(囊括收录了鲁迅-许广平“两地书”)
括住的文字似乎针对的是同心版 ,然鹅目录显示这次九州版并没有把1938年初版的全部重排出版。


鲁迅的版权自从过了版权法保护的期限之后,市面上各种不同版本的鲁迅全集渐渐多了起来,其中以性价比获得不少买家的同心出版社版一度在豆瓣有不低的出镜率。
无他,除了价格相宜外,尤以在几家大的电商上打着广告吸引着我的关注:
“ 唯一无删改 ”


我想我会相信你吧,不过检验一下又有何妨。
于是去找同心和民国20卷本的电子版来作个对比,可惜1938年《鲁迅全集》的初版本终于没能找到,只好找1948年的光华版来充数。一比之下,唯有惊讶于今日广告人才的语言艺术水平。
若果信了他的鞋就真的吃了广告的亏耶
先看同心版第七卷的目录


再看1948光华版目录


活生生把两地书给灭了
---------------------------------------------------------------------------------------------------------------------------------
接着看第十四卷
同心版的:



再看1948光华版的目录:


我们的小彼得哪儿去了!?
-
月之暗面 2019-08-11 22:04:53
我看的青年版不是原信稿扫描版的(我理解的“原信稿”应该是指以作者的书信为底稿印刷出来的形式?不知这样理解是否准确) 另外我想,页数之所以差了将近一半,会不会是因为青年版只是收录了他们之间的部分书信?当初我看这书时完全忽略了这方面的问题,只记得前言还是后记什么的有提到他们出版的这部两地书不像别的版本那样改动什么之类的,大概就是他们比较忠实于原信稿的意思。不过正如你的标题所写的那样,大多数出版社都是自吹自擂的,总之可信度不高吧
-
独自在山坡 楼主 2019-08-11 22:13:28
有点误会。我没有青年版的实体书,只能找电子版插眼,但在网上没找到用该书实体书扫描二之作的电子版,只找到其他形式的电子版。
页数少了一半,是推断青年版没有收《两地书》,只收了它的原信,两地书是一个创作于1932年的作品,以历年周许二人之间的来往信件改写。青年版只收了周许二人之间的来往信件的原信,同时以周树人手抄留为自用的底本互为校对。
-
端木焚琴 (绿苹书屋◆曳尾于书) 2020-07-08 14:57:15
有版权的,所以不收了。两地书http://www.chengducopyright.com/show-34-1495-1.html 有版权的,所以不收了。两地书http://www.chengducopyright.com/show-34-1495-1.html 独自在山坡所以说,这其实是38版《鲁迅全集》本身的问题导致,或者说38版其实是《鲁迅许广平合著全集》。 后人编集《鲁迅“单人”全集》自然不应该再照搬38版。当然读客的广告有失水准,这是另一个问题。
还有一点是许广平2018年去世,到今天也满50年了,现在重印两地书和小彼得应该不存在问题了吧。
-
端木焚琴 (绿苹书屋◆曳尾于书) 2020-07-08 16:09:34
鲁迅的著作权确实早已过期,但人文社拥有的是《鲁迅全集》的校勘编排注释版权,这也是合理的,对文本的整理也属于版权法的保护范围。
就好比中华书局拥有二十四史的校勘版权,有的人侵权说司马迁死了两千年了,但最后还是中华书局打官司胜诉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杂牌出版社都用1938版的原因,其实都是被迫的。而他们的广告吹的好像38版就最好,这就是纯粹忽悠人了。
-
独自在山坡 楼主 2020-07-09 13:28:15
他小两口的事,当事人自然比较清楚。鲁迅的初衷当然是划归许霞名下的。但许广平可不这样认为。
她说:“后来教到《小彼得》,在批阅我试译的稿件之后,更示范地亲自译出一遍,这就是现在收入《鲁迅全集》里的译本了。”她在《关于鲁迅的生活·青年人与鲁迅》中说得更明白:“《小彼得》那本书,原来是他拿来教我学日文的,每天学过就叫我试试翻译。意思是懂了,就总是翻不妥当,改而又改,因为还是他的心血多,已经是他的译品了。在试译的时候,他也说:‘开手就让你翻译童话,却很有些不相宜的地方。’而且这小小的一部书,如果懂得原文的拿来比较一下,就晓得他是怎样地费了力气,他一面译一面老是说:‘唉,这本书实在不容易翻。’也可以见得,就是这样小小的一本童话,他也一样的认真,绝没有骗骗孩子的心思。所以现在就收在全集里。”
在许广平看来,《小彼得》实际上已经是鲁迅的译作,所以鲁迅去世后,她就把这本书编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鲁迅译文集》、2008年福建教育出版社的《鲁迅译文全集》也循例收编。
-
端木焚琴 (绿苹书屋◆曳尾于书) 2020-07-09 13:37:34
以上引文出自刘波的“许遐与许霞的故事”一文吧,此文后面也明确表达了:“许霞不是许遐,这是鲁迅的本意,该把署名许霞翻译的《小彼得》与《访革命后的托尔斯太故乡记》移出《鲁迅全集》。”
按我的看法,许广平与鲁迅关系虽然亲密,但也没有权利更改鲁迅的著作权。而鲁迅本人已将此书明确列为“许广平译,鲁迅校改”,后人编辑《鲁迅全集》自然应以鲁迅的看法为准。
-
独自在山坡 楼主 2020-07-09 14:32:12
鲁迅在序言里写道:“……所以我当校改之际,就大加改译一通,比较地近于流畅了。——这也就是说,倘因此而生出不妥之处来,也已经是校改者的责任。”
再参考许广平的说法,我的看法是这书乃两人合译。如此既可以收入鲁迅译文全集,也可以收入许广平译文全集里。
-
端木焚琴 (绿苹书屋◆曳尾于书) 2020-07-09 14:50:16
鲁迅确实也有合译的作品,比如与周作人合译的翻译小说,但是那些书鲁迅自己都明确表示是“合译”,情况和小彼得完全不同。
“大加改译”也仍然是校改的范围,鲁迅在序言中也以“校改者”自居,以区分另一个“译者”。同时,此书初版本的版权页也只署许广平一人。
并且,鲁迅自己开列“鲁迅译著书目”里明确区分了“译著”和“校订”两种类型著作,《小彼得》列入“校订”类,因此很明显鲁迅是不认同此书是自己的译著的。“许广平译,鲁迅校改”才是比较正确的称法。
止庵主编的《鲁迅著译编年全集》就对《小彼得》一书有过明确的划分,认为属于“其余他人之作,概不收入”。
-
独自在山坡 楼主 2020-07-09 15:09:02
鲁迅确实也有合译的作品,比如与周作人合译的翻译小说,但是那些书鲁迅自己都明确表示是“合译” 鲁迅确实也有合译的作品,比如与周作人合译的翻译小说,但是那些书鲁迅自己都明确表示是“合译”,情况和小彼得完全不同。 “大加改译”也仍然是校改的范围,鲁迅在序言中也以“校改者”自居,以区分另一个“译者”。同时,此书初版本的版权页也只署许广平一人。 并且,鲁迅自己开列“鲁迅译著书目”里明确区分了“译著”和“校订”两种类型著作,《小彼得》列入“校订”类,因此很明显鲁迅是不认同此书是自己的译著的。“许广平译,鲁迅校改”才是比较正确的称法。 止庵主编的《鲁迅著译编年全集》就对《小彼得》一书有过明确的划分,认为属于“其余他人之作,概不收入”。 ... 端木焚琴如果这有鲁迅一家之言,这样遵从鲁迅说法还勉强讲得通,但当初版署名译者许霞(假如许霞是许广平的话)已经详细解释过收入全集的原因后还不收入,就太过通拘泥了。
连初版署名者都不认为是自己个人作品的情况下,那应该归到谁的名下
-
端木焚琴 (绿苹书屋◆曳尾于书) 2020-07-09 15:47:07
山坡兄,这个问题其实也应该比较清楚了,不再多说了。
鲁迅生前表示过此书自己是校者而非译者,后来许广平编《鲁迅全集》又加了进去(未征得,也不可能征得鲁迅同意)——这种情况后人应该如何判断? 假如鲁迅后来还活着,甚至他和许广平婚姻关系破裂,不认同许广平的说法,这又怎么办呢?
所以我还是比较倾向于止庵编《鲁迅著译编年全集》的做法的。两种文献发生冲突时,既然有鲁迅自己的原文存留,判定作者还是校改者还是应该以此为主要参考。
-
端木焚琴 (绿苹书屋◆曳尾于书) 2020-07-09 16:08:28
《鲁迅著译编年全集》对于鲁迅文章的不同情况的取舍还是有很有讲究的,可以参考,比如:
“凡例”所说,“鲁迅生前编入自己文集而确系他人所作或由他人代笔者,列为附录。”这包括周作人的四篇文章(原收《热风》)、瞿秋白的十二篇文章(原收《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以及冯雪峰代笔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等。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瞿秋白、周作人代笔的文章(生前署名鲁迅作者,其实不是鲁迅所写),是列为附录收进的。
相反的一种情况:《小彼得》等“生前未署名鲁迅作者,后人改认作是鲁迅所写”的,则不予收入。 这批文章包括《与支那未知的友人》(周作人译),《项链》(常惠译)、《以理论为中心的俄国无产阶级文学发达史》(冯雪峰译),《〈毁灭〉代序》(“朱杜二君”译)、《〈毁灭〉作者自传》(亦还译)、《关于〈毁灭〉》(洛扬即冯雪峰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聊斋志异》版本介绍 (木子流殇)
- 三国演义(历史考证版) (木头)
- 晒书:七彩弹幕版《三国演义汇评汇校本》 (聽雨閣)
- 4.23作业 (hbcwh)
- 读书月,在多多上买的书 (疏桐流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