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地球》到《上海堡垒》 国产科幻电影之我观
来自:玒梦忆者何
截至本文发出在豆瓣上的评分,《流浪地球》7.9。《上海堡垒》3.3。有人说《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的新篇章,《上海堡垒》要把它合上。当然豆瓣的评分由于小众人的偏好以及大众化后的舆论洪流可靠性有所降低,聊作参考,不予置评。我今天从科幻性的角度对这两部作品加以评论 《流浪地球》,国产科幻电影的开路者当之无愧。 《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笔者观后因为学业繁忙未做评论。如今在暑假期间将其补上。 有一位我非常喜欢的up主说。评价一部作品需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感官,视觉效果,画面风格,人物形象,音乐配置。无疑《流浪地球》的科幻效果经过细细的打磨。无论是全实景拍摄的太空空间站,经过多次修改的行星发动机,还是和《火星救援》一样的太空戏,确实十分精致不必赘述。二是感性,《流浪地球》无论是众人合力拯救行星发动机。还是吴京舍身引爆空间站点燃木星,其气魄和燃点将观众情绪调动的恰到好处。三是理性叙事的节奏,人物的性格,行为与逻辑《流浪地球》处理的都没有问题。在故事情节上《流浪地球》截取了原作中一笔带过的一小段内容。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加以放大细说。很好的兼顾了大格局与故事性。人物的情感表达流畅自然而真实。四是内涵。《流浪地球》向我们传达了团结就是力量。文明高于一切,家国情怀与担当这样积极向上的主旨。因此可以说《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的电影的领路者当之无愧。 不过我有一不认同的地方。感性与理性,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平衡。一直是科幻电影的永恒主题。在大刘早期的作品中,《梦之海》中利用科技来创造绝美的艺术。《诗云》讲述了人类的艺术文明是科技至上主义难以达到的瑰宝。《朝闻道》与《中国太阳》表达了人类对宇宙的无穷探索欲望。而在大刘后期的作品,尤其《三体》中,程心未能认识到宇宙的真相。沉溺于人类的爱之中,以爱的名义两次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而韦德作为一个绝对理性的人。不择手段的前进,以人类文明的生存为首要目标,才能保持百分之百的威慑度。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大刘对于这一基本问题的看法。在生存面前理性高于感性,科学大于人文。而论人存在的意义与目的,则是人文要大于科学。科学是服务于人文的。而人类舍弃自己,寻求科学,也是一种科学的人文精神。 在《流浪地球》最后的高潮部分。刘启想起小时候父亲对他说的话,放火点燃木星,利用其反激之力脱困。我知道很多人说这是科幻电影,有不切实际的成分是很正常的。我认为这样处理也没有错。毕竟作为一部商业电影,需要有激情的反转,与能调动观众情绪的情节。点燃木星拯救地球,结尾呼应前后缘合,以高潮收尾也更符合观众的预期。但在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关头联合国竟然批准一个早已被以色列科学家否认不切实际的妄想,而领航员则是毁掉了人类生存的方舟来一成功概率极小的赌博。在大刘《流浪地球》原作中,有 一些民众通过望远镜自己观察太阳发现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加上一味居安求稳的心理,阴谋论的揣测。联合政府是在欺骗自己。最终谣言越传越大,推倒了联合政府。然而当太阳氦闪爆发的那一刻,‘‘在这突然出现的灿烂阳光下,海面上最后的地球派们仍稳稳地站着,仿佛五千多尊雕像。’’可见大刘在人类生存的问题面前。是绝不含糊的。认为理性高于感性。我认为这电影这一处理。并不符合大刘的本意。 《上海堡垒》并非合上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篇章,而是未入科幻之大流。 我在豆瓣上看到了关于《上海堡垒》多种多样的评论。有人说特效低廉五毛特效。有人说。演员演技低下全程尬聊。有人说剧情感情混乱,张弛无度。还是借用范帅的一句话。观众在认知脱节的时候。会本能的把观感降低的原因归咎到他们任何他们认为的毛病身上。不论他是不是真的毛病。 有很多人说这是我看过最垃圾的科幻电影。先问是不是,后问为什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上海堡垒其实并不是一部硬科幻作品,而是在科幻架构下的言情电影。如果我们通过言情片的角度看这部电影一切自然顺理成章。导演滕华涛是一个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导演。拍过许多的都市言情电视电影。其中包括口碑不错的《北京爱情故事》《失恋三十三天》《我们的美好生活》。他导演这部电影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再看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就是标准的言情套路。电影甚至对原作的言情情感线索加以了修改使之更加合理可信。在原著中林澜与杨建南订婚。江洋单方面追上司林澜。而作为大明星的路依依似乎要倒贴了江洋。江洋在这样的三角关系中着摆不定。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剧情有点熟悉?没错就是《超时空要塞》。这从林澜和杨建南双双便当之后,江洋也抱得美人路依依归。让人不得不感叹贵圈真乱。而在电影之中。路依依和潘汉田二人组成cp。林澜和杨建南貌似没有订婚。最终江洋追得林澜。是不是感觉没有那么狗血?只不过是由于电影时长限制。没有太多的机会来呈现出配角之间的感线显得有些突兀。因此感情戏再来看看上海堡垒的人物设定。当时外星人来袭,猝不及防。云南作为军队上司。在大学生中选拔人才。处理炮防御系统。襄阳当时入股也不足一年多。这样的一个角色当然显得有一些不成熟。而且作为炎平片。男主角不选小鲜肉主演。也说不过去。所以选鹿晗来演这样一部电影并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导演并没有这部作品的世界观和前后故事完整的呈现给观众。而这样一个小鲜肉出现在军队中当然显得有些突兀。 再看上海堡垒的科幻设定。主线是简单的地球人反击外星人的。常规套路。而其中视觉特效做的其实并没有问题。飞机空战可以《独立日2》一判高下,只不过在对外星人的描写上显得单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电影不好看?因为我们在心理预期的时候,并没有把它当做一部言情片来看,而是被他宣发的“国产科幻灾难爱情片”所欺骗。而为什么上海堡垒之所以算不上一部科幻片呢因为真正优秀的科幻电影并不在于视觉特效。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1982年的《银翼杀手》。1984年开播的终结者。几十年前的特效技术怎么能与今天相提并论? 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大格局。格局一为广度。更为深度。 广度在于时空上的宏大开阔。银河帝国中那遍布银河系光年之外的伟大帝国;永恒的终结中从远古到未来几十亿年的时间穿梭;《2001太空漫游》飞船像一片草叶融入巨大的太空城之环,而在更远处的是更加无尽的星河,配上交响乐背景音乐太空史诗当之无愧。《流浪地球》中直插天际的行星发动机,覆盖整个天空的木星,无边的宇宙中漫游中的地球,都是一种宏大的美感。 然而在深度面前,广度退居其次。深度是作者在内涵层面的探索与思考。一部作品可以没有宏大的架构,在主旨上的深刻更能给人以震撼。主旨与内蕴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安德的游戏》中。人类与虫族的三次战役,其实看起来就是跟游戏一样,其争斗方式也如同人类之间的计谋与策略。王晋康作品《与吾同在》中虽也是人类与外星人之间的战役,描写并没有《安德的游戏》那么宏大但其实是探讨了人类历史,现实,乃至整个宇宙中善与恶谁是文明发展的动力。与其说是人类与外星人之间的战役,其实是作者反观人类自身的一面镜子。大刘的作品《乡村教师》外星人在地球上随机抽取样本以评估地球人的智力水平。其实反推一下,外星人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基本上所有的外星物种都实现了意识共联。揭示了进化水平低端的人类必须通过教师这一特定的职业来传递文明,不禁细思极恐。而三体之所以成为国人所认可的科幻基石正是因为其深度深不可测。三体2中,大刘从基本的公理出发探讨整个宇宙文明之间的关系。暂且不论黑暗森林理论是否严谨,单是这份气魄就令人震撼。那么多的科幻作品,无论架上多么大的设定,其故事冲突本质上仍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探讨的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刘慈欣仿佛是要用想象力冲破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理论一样,运用推理来推知全无知的宇宙。这正是我佩服他的原因。三体3中。则是大刘对第二部的延伸。讲述了人类应怎样面对这样宏大的宇宙。在已经认识到宇宙全貌后,在面对人类危机之时,人类需要把在温室中培养出来的人性放在第二,把理性放在第一。 这样的大格局大气魄正是上海堡垒所缺少的。他的故事主线是言情。我们发现除去种种的科幻设定。江洋与林澜的爱情故事放在普通军队中,甚至放在上班族之中也是一样成立的。作为一个在七夕档的爱情片,自然不可能具有多么深刻的主旨。因此套上科幻的皮囊却不具有科幻的灵魂,反而显得有些突兀。当然这并不是电影的问题。原本的作品中已经确定了这是无法挽回的,导演能做的只是讲好这个故事。只不过电影因为时间长短的限制缺少细节的呈现更加大了这种违和感,造成了观影体验的下降也便不足为奇了。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女蒸男 (妮妮)
- 都进来看看,90年男小帅会做饭,真诚找对象奔结婚 (安稳)
- In 1997, the woman found someone to chat with. (Winter)
- 寻找志同道合的你,90年男找女奔结婚 (云端)
- 90年男,怎样才能找到人生伴侣!!! (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