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咬文嚼字——怎么写吴语
Jumbo Cockle(客服笑我的眷戀)
和北方话一样,吴语也是可以用汉字记录的。从已发现的文献来看,成熟的吴语白话文传统至少从明代就开始有了,很多各地吴语通用的词汇在这些历史文献中有了明确的写法,今天的汉字字库里还有不少方言汉字是吴语特有的,比如“朆”、“覅”、“啘”。 但是现在网络上很多吴语区的网友喜欢用普通话的近音字来写吴语,比如把“上海人”写成“桑海拧”,把属格“的”写成“额”。这种现象反映出很不好的趋势,第一,反映了书写者潜意识里把普通话发音当作汉字唯一的发音,主动将吴音汉字这份文化财富弃之不用;第二,反映了吴语人口的文盲化,只有小学生作文才会因为只会说不会写而用拼音或者同(近)音字替代。 有人可能以为“桑海拧”的书写方法可以保存吴语发音,其实这种认识是错的,因为普通话的声韵体系和吴语不同。例如“上”在吴语里是浊音声母,在普通话里根本没有这个音位,“桑”“上”无论如何都不同音。这种记录方法记下的内容不仅义不符,音也不对,只会割裂书面吴语的传统,对吴语的传承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我们提倡用音义相符,符合传统的方式写吴语,要意识到汉字不是普通话的专利。虽然学校里只教会我们用普通话念汉字,但是作为江南吴越文化的传人,我们应该学会用吴音念汉字,用正确的汉字记录吴语。 本着上述的理念,这个专题打算每次介绍一个吴语常用字,一个一个字地来扫除吴语文盲。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
819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90男青年真诚找结婚对象 (独身病)
- 沪语/上海话学习交流群 (维清)
- 93年女上海相亲 (六斤六两)
- 推荐一部沪语小说 (民国沪语广播)
- 【限量】蔡依林演唱会应援扇 (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