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莫扎特传(Amadues)》中的配乐
来自:树荫
早就想和按莫扎特传中音乐出现的顺序,谈谈这部电影的配乐运用,只是一直没机会,或者是发懒没动笔:P刚看到网上有人谈到这部电影,一下想了起来,干脆趁现在写一写。 首先要说的是,这部电影的配乐不仅仅做到了“恰当”,还做到了“创新”,音乐不只是配合场景的配角,还预示甚至推动着情节的进展,成为电影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重要的“演员”,这也是让我想要动笔写它的原因。相比之下,另一部描写贝多芬的电影《不朽的恋人》,其配乐就只做到了“恰当”而没什么创意。下面我按电影中音乐出现的大致顺序来谈。 刚开始的第二十五交响曲倒没什么可说的,以其小调特性,配以凄风苦雨、精神病院、疯狂的萨列里等等画面,预示了萨莫两人纠缠一生的爱恨癫狂。 接下来萨列里向神父演示K525和少年莫扎特演奏他早期一首变奏曲的运用只是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无甚可说,倒是神父听到K525时的反应和萨列里的回答颇有趣:) 在萨列里和莫扎特初次会面的场景中,电影选择了莫扎特的小夜曲第十号柔板作为切入点,这是个相当聪明的选择。莫扎特作过的小夜曲不计其数,动听的乐章如银河沙数,电影偏偏挑出这一章,当然首先是因为此作此章非常好听。本作是为十三件管乐器创作的作品,较为特殊,常被挑出来单独录音,可见其受欢迎程度,而电影在演示这个乐章时,萨列里的旁白恰恰起到了乐曲解说的作用,准确地与乐曲同步进行,让观众轻易感受到了乐曲的美丽,当萨列里说到“突然,那个持续的高音像天使般划过”时,双簧管的声音正在混沌的低音上轻轻滑行,此时我的感受只能说是“置身天堂”! 这个场景甚至让人感到有必要重新评价解说对理解音乐的作用:) 随后的费加罗咏叹调“不要作情郎”出现的颇有趣,以萨列里一个古板的舞曲主题开始,被莫扎特抻来拉去、移高挪低,搞成了这首著名的咏叹调的旋律,这里其实暗地里表达了“天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观点,并在影片的后半部,用夜女王咏叹调的创作过程再次强调。(这点容后再叙)。这个场景其实也是莫扎特的天才对萨列里的平庸的一次不着痕迹地嘲讽。 (待续 边写边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这个组已经长草很久了 (Nail-Y)
- 转:诗与歌的相濡以沫 法理研一 朱林方 (肖萌)
- 有人一起去重庆圣诞节摇滚派对吗? (Dreaming)
- 引言写成的书 (肖萌)
- 2013毕业民谣CD音乐会(肖萌主持) (肖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