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颜色——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障碍者 画展
来自:精总陈智民(~陈智民&文艺精神病学~)
当你沉浸于无边的星月夜中、内心悸动与头顶璀璨星空相应——

当你震惊于斑驳流溢的色彩、恍然迷失于红尘似乎又超然其上——

当你被那惊恐的视线所逮捕、不得不坦白自己也曾有过那样的黑暗时刻——

当你被艺术大师的伟大艺术表现力所震撼的同时,应该会有那么些时候发出这样的疑问——他们在创作的时候,是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
事实上,艺术大师中患有精神障碍的为数不少,远的如米开朗基罗、徐渭,近的如梵高、高更·保罗、蒙克、弗里达·卡罗、草间弥生、马克·罗斯科、威廉·德·库宁等等。在精神障碍与伟大文艺成就的关系上,仍然众说纷纭、缺乏定论,人们之所以直觉地相信两者间存在关联是因为——如果你能与大师们的伟大心灵共振,你会真切地觉察到这是一种极端的异常态。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超越语言的艺术,绘画是精神障碍者所钟情的表达方式——潜伏穿过概念和词语的权力防线、直捣最为光明纯粹的精神司令部。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治疗手段的绘画和作为精神自由表达的绘画实现了统一,因为人的精神自我修复的本能和通过表达实现自我确证的本能是相通而近乎同一的。精障者的画作,尽管在名气、拍卖价、知名度上远远不及那些名作,但在艺术的最本原的意义——作为人类精神交流之形式——上讲,又是丝毫不落下风的。世间所有画作的价值,只在于能不能拨开你的心弦,而他们同样有着一双温柔的手。


从一百多年前海德堡大学的汉斯·普林茨霍恩医生将精神障碍者绘画研究并整理成册,到半个世纪前杜布菲创设“原生艺术”的概念、将精障者艺术引入现代主义美术潮流中,再到洛桑原生艺术博物馆收藏展览精障者及其他原生艺术家的画作,百年来这种带着情怀的关注、研究和创作不绝如缕。
而在中国,也有几位可敬的先行者为原生艺术而奔走努力。自从2006年郭海平被精神障碍者的画作震惊,从此立志帮助他们展现自由心灵并让公众更多了解他们,至今已创办若干画室。精障者在那里有充分的创作条件,能够尽情施展才华,其中有一些个案在绘画中得到了康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一科团队多年来实践推广绘画治疗,收藏了一大批精障者画作,其中一些画作视角之独特、手法之新颖、风格之强烈令人啧啧称奇。为了让公众了解精障者的创作,借此一窥他们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特举办本次画展。


此次画展也是配合我院的医院开放日活动,本次共展出30幅画。在画旁有二维码链接文章介绍画作者和艺术评论,在此基础上有一些线上的交流评选活动。
主办:康复一科
地点: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 1号楼(住院部大楼)1楼大厅。
时间:2019.9.4-10,周三到下周二,早上8点到下午7点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对郁达夫的精神病理传记学研究 (精总陈智民)
- 精神病理传记学个案研究:鲁迅的多疑 (精总陈智民)
- 因进食障碍而去世的著名歌手卡伦·卡朋特 (精总陈智民)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和文学创作 (精总陈智民)
- 金斯堡的使用物质的经历 (精总陈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