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为物,恍兮惚兮,情之所至,如斯如斯---------长评
来自:造翼者1977

对于九宸,道是在红尘中守住本心,居尘而出尘,对境无心,心无染着。感情是火中取莲,恩义两全,不是让此生无念,而是让一切时,一切念都不能撼动道心,站在生命的最高处,有着超越一切的平静。再多困苦依然内心向暖,坦然接受生命中的黯淡与荣光,在知死而方生中了悟现有的一切既是应当守护的真实,九宸的感情静水流深般的沉郁,一旦认定却又无改无移,不假修饰,纯任自然,何人能如此?唯有赤子。
今天才知道李商隐在玉阳宫修过道藏,属于上清派。所以他写过的一首诗意境很适合 。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这种隐忍克制又隽永浓烈的爱,是东方人特有的意境和底蕴,悲悯而又超脱,连痛苦也是敛无声息的,也是建立在仁义礼智信之上的爱,一切都值得。
现实中的感情总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因为爱无所附丽,建立在私心之上,所以结局往往只有一种,如同川端康成所说,夫妻最后往往见证了对方最不堪的一面而心生怨怼。只有无条件的爱,类似于菩提心,大悲心之大爱才会根基稳固,无坚不摧。彼此就是对方的信仰,没有妄语,没有心计,甚至也没了自我。彼此是身心的一部分。没了人我又何来是非?有付出必能换来感恩,这种感恩是一种柔软之心,从心性当中自然流露,毫无勉强,而责任也出自于内心真意,不是牵强没有负担之感。所以当感情建立在感恩和悲心之上,才有根基。当两个人高度的自律,才会有道德感的婚姻,而不是单独的对对方有所要求。宸汐缘里面的感情就是感恩悲心和责任交融的。忘我方能成道,忘我才能成全彼此。佛是没有对立面的。心外无法。心外也没有恋人,只有对善缘的珍惜。世间并无好人和坏人。有的只是有缘和无缘的人。一生一世,珍惜善缘化结恶缘除此之外也无事可做了。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神仙也有烦恼,也会有五毒三苦,会傷会痛,三界如火宅,不能久留,人间不值得,我们要发愿往生净土,不然生死海中,万劫轮回。纯想即飞,纯情则堕,何不早觅真源,借假修真?如果会看的话,会发现《红楼梦》其实是道书,一场繁华恩爱。转瞬即空。痴心错付于无常之法,历劫也不过是了悟色即是空。但我们既然来到了人世。敦尽伦常,持守己道,也是修行,因为空即是色。
道教认为衰老是一种疾病,并不是铁律,通过修行是可以逆转生命,返本归元,最终达到 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地步 ,而现代的人过早成熟,其实是被万缘染着,盗取真性,是一种精神上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天行健,君子当自强而不息。宇宙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生而为人万物之灵,要随着宇宙不断的进化,才不会被淘汰。所以我们要变得更好,更强,更自律。专注与自己的责任而非利益,才能立于精神的最高处。 相信喜欢此剧的人应该都是在精神上有所追求的人。你的本我也许想通过这部剧告诉你,忠恕之道。恩爱之道,仁义之道。君子当澡雪精神,爱惜羽毛。每天精进,像神尊一样,整日修炼,长养修为,去除戾气,对治心魔,道心坚定不移,为六界及至一人付出一切!不用渴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神尊。
此剧配色音乐服饰都超出预期,洗练空灵, 张震先生的演绎有电影的质感,丰神俊朗,湛若神明,又有一种少年心性,纯澈动人,打戏刚猛利落,令人信服,四十多岁的年龄还能如此,实属难得。复杂多样的战神方能摄住人心,久久回味。 剧中人这梦一般的身姿面容、身世遭遇,梦一般的爱情期待和心灵叹息,正需要这梦一样的氛围来表现,人生本就一场娱乐之梦,懂了亦幻亦真,心生万法,当下就是清明梦,保持觉性好好体悟,梦中处处藏有真意。 献给今夏《宸汐缘》的有缘人和有心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擀面皮多加面筋)
- 平安喜乐 自在常乐 (佛前琉璃灯)
- 姊妹篇来了!都姓jiu! (runheart)
- 没有一个重大的决定会出于一个简单的理由-林默之还珠赴死 (igar)
- 李东学真的有那么让人难受吗 (嗯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