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与中国当代艺术(节选)
来自:小咚
纪录 在我看来,贾樟柯的纪录片《东》,两个大热门的结合并没有带来意外的惊喜,它更像是一种相同意义的重复与强调。我们会注意到11月21日《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拍出的新闻。我并不知道贾樟柯在威尼斯电影节中的《东》在这个石破天惊的神话里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作为纪录片的选材在贾樟柯的电影系列里不能不说是一次出轨,一直被称为拍卖杀手的刘小东是一个太过火热的人物,与贾长期低调的卑微人物的平民视角差去甚远。刘与当年《冬春的日子》里那个压抑的失败艺术家形像已经全不一样,这是一个很难拍得出歧义和真实来的主题。也许,对于已经试图邀请张曼玉参加角色扮演的贾樟柯,拍一个在艺术小众中的著名刘小东也并不算什么,但我依然怀疑贾在做这个片子时所表现出的主动性与初衷。我们所热爱的是那个只用堂弟和朋友,就可以下菜;只用日常的脏乱街景,就可以飞翔的导演。他可以用这样一些词来形容,朴素、本色、含蓄。他从不表演戏剧性的情节,宏大的打斗场面,偶像明星的熟知的脸,东方情调符号的视觉奇观,即使这些是东、西方票房最有力的保证。一种奋不顾身的投奔弱智与媚俗态度,已经使第五代导演纷纷下水,拥抱市场,同时也遭到文艺青年和知识分子的唾弃。 在某种角度上,刘小东本身的艺术实践,也与贾有一些路数上的出入。贾的本事则在操控一个低层的常见故事,在编码的隐喻、编排和重组下,成为诗意化了的,激烈的痛楚与隐忍的疯狂。刘更依赖写生,他的技术娴熟而悦目,他具有一种赤裸裸的真实的强硬力量。他需要对像自身所具有的魔力,这也容易被对像所牵制,得更像纪录片了。他跑到泰国去找11个妓女做模特,在绘画领域的题材里,这依然是一个富有刺激性和猎奇色彩的题目。也许这个地域上的跨越,也具有某种有意的回避的成份。《东》里面模特苦难的经历,更像是艺术家推销作品时所杜撰的传奇故事,只是这次升级到了一个更为华丽的胶片版。这种不安的感觉也不得使人联想起,在保利拍卖的同时,附近的南新仓里举办的“多米诺”展,以反商业性的方式把墙上的写生涂抹干净,更像是一场操纵媒体言说和娱乐界传闻而精心打造的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高耀洁飞往美国 (format c:/q)
- 有谁知道陆德明的今天? (丹意)
- 大家都还在吗? (牧歌)
- 请关注我的小说《雪狐狸》 (康人)
- 为什么夜里手电筒从下往上照到人的脸上…… (羅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