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与中国当代艺术(节选)

小咚

来自:小咚
2007-03-30 02:59:3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3-30 03:07:14

    乡愁

    …………

    李大方连续性的用“画中画”的方式编造了一个纠缠时间和扭曲空间的互相映衬的镜像迷宫。半块发污的空白相纸,DVD字幕,明信片,如同个人LOGO,又被逐一抛弃。它们在边缘处暴露了——这一切并非现实,只是图像。他在04年的个展“光天化日”中制造出了大量的令人沉吟和伤痛意象,白茫茫的废墟和瓦砾堆积的大片的荒地;杂草、铁道、围栏、铁皮档板、光秃或茂盛的白杨树林;复杂的机械体、巨大的水泥块、无来由的坑、背面弯腰的男人也会反复出现,这使一切看起来像任何一个人曾经经历过的故乡。他借用经典的现实主义手法,用情绪撩拨所有人的底层生活经验,用图像与中国现场一一对照。但情节安排中的荒谬感,却赋予任何一种物象以值得怀疑的意义。他用一种或多或少的带有欺骗性和煽动性的情感,从内部升腾的感染力裹挟着观者跌落到现实性的象征与意义之中,引发起激昂的感慨和无限的解读。而他自己则更深的隐蔽在文本内部,沉浸于一个人制造幻象符号的错位快感和语言无限性的游戏。李大方画面里反复出现的废墟,在《三峡好人》里也一个颇有特征的意像,描述了一个无所不在的被毁灭的故乡。废墟并不只是废墟本身,它是篡改了的记忆、欺骗性的怀旧、被埋葬的秘密。废墟以拒绝的姿态出现,人与废墟之间存在着某种不辩自明的默契,即使一片并不属于自己的废墟中,依然可以凭吊一段生命痕迹的埋葬。一个“努力”的条幅或奖状,可以唤起好景不在的伤感,对理想毁灭的缅怀。这片瓦砾可以被理解为70年代人不可回避的内伤,是他们在理想和信仰崩溃后的精神世界的展现,废墟的后面还将是废墟。

    钟苏收集了所有他能找到10元钱纸币,他把它们逐张拍照,截取,只保留下那幅在现实中已经不复存在的“夔门天下雄”,一一对准,不顾及哪一张是否沾染油污,是否有笔迹划痕。他把它们连接成一个3分钟影像。那些纸面上的痕迹和破损,以及些许的不可避免的小小错位,使这幅胶凹套印版的三峡仿佛在生长,呼吸,进入了历史与时间。他把这叫做《公共艺术》,确实是所有无名的使用者共同创造的时间和故事的痕迹。这让我想起贾樟柯在《三峡好人》里的一个片段,山西(黄河壶口)和四川的棒棒们拿着人民币在一起比较和夸耀自己的家乡。即使在最底层和残酷的贫困生活中,那些人民币上的抒情画面——最廉价的风景画,依然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向往和寄托。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在我看来,乡愁更像是这枚纸币上的风景,廉价、油腻、沾满灰尘,承载着那些视而不见的浪漫和沉默不语的悲伤。

    …………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3-30 03:17:27

    静物

    Still Life是《三峡好人》的英文名字,意为“静物”。贾樟柯认为:长年不变的摆设,桌子上的器物,墙上的饰物都有忧伤的诗意。静物代表一种被忽略的现实,它留有时间的痕迹,但依旧沉默,保守着生活的秘密。这些长镜头下意味深长的场景,成为了一声长叹,一处证明和一个个段落承接的节点。     …………

    秦琪画面的怪异力量从不隐藏在任何奇异的魔怪之中,他把一些日常熟悉的却极端不相干的东西突然接近,制造出令人困窘和尴尬的场面。他试图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场域,使鞍马与希腊众神像,仙鹤与杨杰的电话号码,空泳池与鲜橙多,能够获得一种协同关系和并置的合理性解释。他为这些只有在语言上能够相遇的东西打开了一个不可思意的空间。当他为这些词的奇异性次序连接展现,做层层铺垫,煞费苦心的时候,也无意间撞到了现实的腰。中国的城郊结合部、街道、底层空间,这一切如同巨大的盆景,再度提供了最糟糕的无序,这些不合适的事物被如此合理的停放、排列和安置。这是一个物品堆积的密集之地,时间、历史被抽空之后的虚无之地,no-place——一块现实之中的“非地”。如同在《世界》中,世界之窗公园本身,连同里面打扮成空姐的演员和装做推起比萨斜塔的游客,在“巴黎”和“印度”互相遥望的词汇和空间,就是一个神奇混杂的超现实静物。秦琪提供了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现实,以日常的静物进行对现实的逃避,即使人进入画面也应被视为静物。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一切毫无意义。   …………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3-30 13:10:23

    看来当代艺术真的是人气杀手,发上来之后,果然一点动静也没有,一点动静也没有……

  • 丹意

    丹意 组长 2007-03-30 13:25:20

    你得承住气,说不定他们正在制造炸弹呢~~ :)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3-30 16:28:24

    当代艺术的话题确实是太小众了,看来真应该技术性的研究一下如何大众的问题了。

  • boks

    boks (九霄行雷无人问,且援北斗酌江湖) 2007-03-30 16:41:52

    喜恶是纯个人的事,观影体验尤其和自身经历悟性有关; 不觉得贾多锋芒、精英和好看,尽管曾经很喜欢

    不知争论到最后能有甚么结果,无非走向意形(阶级、品位、审美)和帮派(象牙、书袋、学院派)的对峙 ~

  • 注销

    注销 2007-03-30 17:48:58

    小咚急什么,这里的王八喜欢夜间活动,这下子还没起床呢。

  • 注销

    注销 2007-03-30 18:03:28

    看了,没看懂,但感觉写的好!小咚加油!

  • 豆友1049238

    豆友1049238 2007-03-30 19:01:05

    实习中,周末下班,过来支持一下。小咚是学美术出身,谈论当代艺术也偏重于美术,而言说艺术又必须有内涵,诠释意义,所以也关注叙事。一般小咚风格的分析,是画面加叙事加截面诠释。 不过,本人比较喜欢音乐……有没有音乐分析方面的篇章?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3-31 16:30:43

    谢谢谢谢~ 不敢乱说音乐,感觉技术性也很强。感觉好的乐评是能够用精妙的感觉互相置换的那种。

  • 豆友1049238

    豆友1049238 2007-03-31 16:39:40

    音乐的技术性确实很强,现在市面上的乐评很多不能上台面。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我对美术的感觉总是不如音乐。好的乐评一定要有乐理分析,而乐评中相对能容纳哲学的空间比美术小。 另外,当代艺术可能受众面过小,“作者”过于突出而“读者”相对被挤压,这恰恰与当代的精神转向相悖。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3-31 16:49:35

    fish果然相当敏感,当代艺术在某种角度上讲是排除娱乐的,虽然它一直频繁的试图向娱乐抛媚眼,或拉拉扯扯。

    昨天看电影《魔术师》,突然发现一种熟悉的气味。艺术评论实际上是艺术创作的一种破坏性工作。被破解的密码无异于魔术师脏了手。

  • 豆友1091133

    豆友1091133 2007-03-31 17:26:37

    2007-03-31 16:49:35 小咚 (北京) 艺术评论实际上是艺术创作的一种破坏性工作。被破解的密码无异于魔术师脏了手。

    说句外行话,艺术评论是不是就相当于解释一个笑话为什么好笑?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3-31 22:58:46

    如果从社会学角度,从"杨玉环有无处女膜"也可以探讨晚唐各民族混居文化和婚嫁习俗互相渗透的程度. 从符号学、人类学、精神分析、文化研究和政治经济皆可以谈,巴特的《明室》《S/Z》桑塔格的《论摄影》福柯的《词与物》本雅明都可以叫艺术评论。 当然,“笑死我了”和“没什么好笑”,也叫。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7-03-31 23:06:34

    [内容不可见]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7-03-31 23:07:43

    [内容不可见]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3-31 23:16:07

    乐评中哲学也未必少,阿多诺写乐评力推勋伯格,而很流行的颜峻也从没印象见过分析乐理。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好的美术评论,美术家会很在意。而音乐史(不用说理论),却少有音乐家了解。至于电影导演,不知道有谁会看影评。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3-31 23:21:27

    不是影评,也不是论文。杂志约稿,写一点电影和艺术的关联性。题目也不是这个。写得不好,挂一点片段,供批。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7-03-31 23:25:08

    [内容不可见]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3-31 23:33:05

    杂志体的杂文吧,肯定不是论文,所以我是感觉不应该这样轻易的对待贾樟柯,原本不愿意拿出来挂的说。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7-03-31 23:53:59

    [内容不可见]

  • 交叉跑动

    交叉跑动 2007-04-01 00:16:54

    支持小咚! 顺便说件趣事,去年在碛口搞活动,院子里挂着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的复制品,很多人看的一头雾水,气氛有点儿凝重。陈丹青便说,“是不是很像在给一家内衣做广告呢?”众人大笑。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4-01 00:28:49

    影评和艺评大概有很多的不一样,电影的因素非常丰富,声音、情节、形象、场景、时间,人情世故,历史背景等等,如同一个再造的/密集的/戏剧的现实。需要做的是减法。 艺术作品是已经精简过的结果,如同电影里的一桢,有时候需要开启的是多个通道,启发另外的可能性。一句话明确的中心指向,反而容易成为一个低级的误导,也许大众需要的就是这个。 我是一个很谨慎到不愿给出结论的人,我通常会怀疑我的结论,而更愿意呈现我怀疑的过程。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4-01 00:32:25

    老丹皮牛B啊~~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7-04-01 01:05:13

    [内容不可见]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7-04-01 01:15:44

    [内容不可见]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4-01 01:43:08

    我的思路经常建立在一种怀疑之上,并以此为起点,比如"乡愁",在节省的部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儒教等中国性的故乡的质疑."静物"是对现实性意义的怀疑,"纪录"也是在怀疑贾和刘的高调组合的合法性.

    对主流话语的批判性和怀疑,好象总是挥之不去,大概有一种情绪上的逆动.也许并不是什么健康的人格.

  • 元创

    元创 (我的专业是打酱油) 2007-04-01 01:52:19

    海月,如果不同意她的观点,就应该批评她的观点。这样的对话会比较有质量。

    如果不喜欢她这样写文章,当然也可以批评,但这就没什么很大的意思。

    如果看不懂,那不是因为她写的“没有逻辑”,而是你没有要看懂。

    实是求是的说,小咚写的无论是什么,总给了我这样的外行一些好玩的信息。而其他人很少给出什么。

    北京就是一个文化中心,这没有办法。但大家都可以去那里的,不要生气哈。贾一个老西,不也是要到北京去混吗?

    豆瓣的贾粉小组还很大的说,我支持海月到那个小组去挑他们的场子。不过,贾“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贾粉也不是。海月一定邀几个助拳啊。

  • 狄奥尼索斯

    狄奥尼索斯 2007-04-01 02:14:22

    是到了该教育家说话的时候了,让我们把下一个回复的机会留给他。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7-04-01 02:31:23

    [内容不可见]

  • 元创

    元创 (我的专业是打酱油) 2007-04-01 09:09:25

    海月,算了,你没时间看帖子,也不必回了。挑战风车的人才不刻板呢,而且我把挑战风车看成是一个褒意词。你也不是刻板。

    开句玩笑,精英比较少,他们只好彼此外行。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7-04-01 10:16:47

    [内容不可见]

  • 元创

    元创 (我的专业是打酱油) 2007-04-01 13:22:08

    对不起,唐吉诃德看于N年前,他是不是刻板真的忘了。但去年写Python程序时,试过Quixote框架,这个绝对不是刻板的代名词。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4-01 16:43:44

    其实,没个人都不会做他觉得完全无意义的事,甚至包括来论坛灌水。虽然我们经常会怀疑到生存或所做事情的意义,但还是会给存在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这个借口千差万别,就好象价值观。

    就如同一个军阀,不一定会明白钱钟书;一个批发商,并不在乎谁是鲍德里亚;一个靠买版面生存的杂志,无所谓没有学术操守。也许对这些价值观应该一视同仁,但人生的境界确有许多不同,每个人只在自己的通道里行走,选择哪个入口与未来怎样,都要自己承担。

    而价值观,就是支撑他辛苦做完所有事情的借口,每个人都无法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和挑剔别人的,所以元创说“只好彼此外行”,这大概是一种遥远的相互的敬意。 “理解”就是暂时抛弃自己,进入别人的通道,试着去看另一个世界。大概丹意有这样凿墙挖壁的本领,所以有这个组。    海月说“喜欢和真诚朴实的人交流”,大概可以置换为“喜欢和与认同我价值观的人交流”,谁都希望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呼百应,而把不同政见者视为乖张和说谎的。连“彼此外行”都不忍耐。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4-01 16:56:41

    文章写得不好,我承认,所以一直迟疑着不愿发。 讨论一下什么是好看的文章,看大师怎么样论证和深入,也很好啊。不谈自己的拙文,省得伤心。 我一直敬佩朱大可那样连成语都解释成白话的不屈不挠通俗,我可不是精英,那不是骂人呢?我也很痛恨有人在吃饭的时候,开口闭口说“象我这种精英知识分子……”。

  • 牧歌

    牧歌 2007-04-01 17:43:48

    这个帖真是越搞越……不大有意思了。基本上都没到小咚阐述内容的里面去讨论问题。其实大家探讨似乎就是个发帖或写文章形式和方式的问题。捧小咚也没有针对其内容捧,批评文章的也没针对具体的内容来批评。        对主贴我不发表看法的原因是对里面讲的人物和内容都不熟悉,文章显然更像是面对作者那“小圈子”里的人来写的,那一部分搞“现代艺术”可能在不需要检索背景的情况下就可以了解作者说的什么,是否有道理,其他的人可能先还是得去了解下《东》、刘小东……之类的吧,至于那些实验或“现代”艺术,光看那贴里的陈述显然是不够的,最好直接看视觉图形……做好准备后,再品评就会好很多。        于是这个帖的大部分阅读者(除少数所谓的“行内人”)就要做分流了:你想参与她的语境吧,好,请先花费点时间和精力做上面的知识背景“补课”吧;你觉得暂时还不想去了解《东》、刘小东、以及后面一大串名不见经传(当然是圈子外)的人和物事……那么,还是绕道比较好。        以前曾经和一个美术学院老师交往,他油画画得好,我就以为他生活过的很浪漫,于是他就对我说:耾二头肌穿过小臂的中轴线就到达了锁骨,而在这个以弧度半径为基准的概率分配中,第五小肌的突起就起了平衡其力感的作用,不过色彩的涂抹还要照顾到左大肌下面的肋骨,其二元分概率又会比圆球状绘形要大(原文忘记,这里是胡乱伪造的)……        老师突然以这种方式和我说话,告诉我上油画基础课的内容,是为了答复我当美术老师是否“浪漫”的问题,我也迅捷明白了他的意思。附带的,我也知道,暂时来说,我肯定不适合和他探讨耾二头肌的表现问题。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7-04-02 00:59:00

    [内容不可见]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7-04-02 01:03:25

    [内容不可见]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4-02 02:37:14

    我不得不佩服一下,海月其实一直都很有激怒别人的天赋,我还是闪远些好.希望你在自己的现实生活里能稍微好一点,不会象在网上经常所表现的这样四处挑衅,期待与人激烈的吵架,时间长对花花草草和身心都不大好.另外,我也对你非常严密的逻辑和明确的意向性表示由衷的敬佩着折服.

    我的文章都是些无稽之谈,谈的也都是些更无稽的事儿,往往是图一时痛快,到处传播毒素,充满了我邪恶的人生观和诡辩的价值论,当然都是文字拼凑的游戏.难道还想宏扬真、善、美的和谐理念不成?估计除非海月这样的文笔,才能真正实现文以载道的理想。让我们这些个歪理邪说一个字三块钱的贱卖去吧。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7-04-02 03:18:08

    [内容不可见]

  • 丹意

    丹意 组长 2007-04-02 07:48:07

    求你们,别争了!!

    小咚,海月又不是“真理大师”,她那些话,你若觉得有理就听之,没理,全当“耳边风”好了,那么在意干嘛?郁闷……

    海月,巴别塔的文章呢?上一轮里有三个都交了……莫非,你想做最后一个?快点快点,还是多往那儿动动你的脑筋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32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