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通识千书

来自:通识千书
2019-09-09 14:46:30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09 18:34:29

    这几天听了万维钢的生活黑客,收获一般。生活黑客就是带有黑客精神的行动派,或者说是「聪明的行动派」,不是一味着去执行系统,而是想着如何去破解系统,不断改进。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0 00:22:30

    论文哥的科学热身,科学热身的关键在于提高体温,最忌讳的就是用静态拉伸来做热身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0 12:23:55

    腿推拉训练 Week2Push2,训练总时长约 40 分钟,今天早上小感冒,本以为会影响状态,没想到状态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1 09:26:30

    1. 将可回顾的东西制作成抽认卡

    2. 制作两种类型的抽认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回顾(手机、电脑)

      • 代码抽认卡
      • 正常抽认卡
    3. 每编程半个小时就要休息一下,并去回顾你的抽认卡

    4. 保持专注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1 12:13:38

    腿推拉训练 Week2Pull2,训练总时长 40 分钟,今天的状态依旧不错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2 09:02:33

    #老瑜的人生算法课#

    我们将人生分为两部分

    • 打造自己这辆赛车 - 应对内心的不确定性
    • 打造赛道 - 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

    赛车一开始也可能是拖拉机,赛道一开始也可能是泥泞地,当现实是一片烂泥地,法拉利未必比拖拉机跑得更好,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全然接受现状,将打造赛车当成是自己最重要的使命,同时,放下身段,放低姿态,注重行动和反馈。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2 09:16:14

    #老瑜的人生算法课#

    赛车理论分为九个段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初段闭环。闭环这个概念源于管理学,即戴明环,指的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四个步骤。同样的,认知也应该形成闭环,认知闭环由感知、认知、决策、行动这四个部分所构成。

    闭环借鉴的是蚁群算法。蚂蚁找到食物后要进行搬运,搬运的路径有无限种可能。一开始蚂蚁只是选择随机的一条,并在路径上留下信息素,随着时间的增长,最优路径上总会留下最多的信息素,而后面的蚂蚁只需要选择信息素最多的路径即可。

    人生有无限可能,无数条的路径,你不可能穷尽。但是人的每一次完整的行动构成了一个闭环,每个闭环就好像一只蚂蚁选择的一条路径一样,孤立的看微不足道的,你不能指望自己一下子就找到最优路径,你只能从每一次的最小行动中去逐渐优化你的人生路径。记住:

    伟大 = 做好 * 重复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6 09:31:30

    测试效应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7 08:34:55

    昨日饮食小记:

    早 - 酸奶、奥利奥、猕猴桃一个 午 - 米饭、骨汤、四季豆、鳕鱼、奥尔良鸡肉、鸡蛋一个 下午 - 橙汁一瓶 晚上 - 粥 、骨头肉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7 21:25:13

    今日饮食小记

    早 - 酸奶、奥利奥、鸡蛋一个 午 - 炒饭 、牛肉一块、紫菜混沌汤、柚子 下午 - 橙汁一瓶 晚上 - 粥、蛋卷、鸡蛋、芥菜、柚子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7 21:42:30

    自我决定论

    动机

    行为的动力方面,是内部的心理过程,是实现一定目的的行为原因。

    自我决定论(SDT)

    以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为两个端点的 连续体

    • 内在动机 - 出于兴趣和活动本身而行动
    • 外在动机 - 为了行为所伴随着的结果而行动

    外在动机到内在动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很多种

    • 外部动机(外部) - 为了奖赏、回避惩罚或者出于顺从;
    • 接受动机(有点外部) - 个体在接受外部规则的同时,也受到自我加以的约束,比如避免内疚、焦虑或者获得自我提高;
    • 认同动机(有点内部)- 个体发自内心的接受外部的规则,个人认为规则的重要性,但是行为仍然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
    • 整合动机(内部) - 完全内化了外部规则,外部规则与个人的目标达成一致,但是仍然具有工具性
    • 内部动机(内部) - 兴趣使然

    内部动机的三大要素:

    • 自主 - 掌控感
    • 胜任 - 能力感(合理的挑战、关注进步、减少外在奖励、允许犯错、积极的反馈、信息性奖励而非控制性奖励)
    • 归属 - 关系感

    根据三大要素,可以查看自己在某方面的「自我决定指数」

    • 健身 - 自主(高)、胜任(中)、归属(中低)
    • 篮球 - 自主(高)、胜任(中高)、归属(中高)
    • 阅读 - 自主(高)、胜任(中高)、归属(中高)
    • 编程 - 自主(高)、胜任(中)、归属(低)

    总的来说,自己的自我决定指数不高,没有自主、胜任、归属都满足的方面。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7 22:38:05

    蚁群算法给了我灵感,人由无数的闭环所构成,每个闭环就是一次最小行动,只有靠谱的闭环不断的累加,才能出现最优的路径。针对这点,我们面临的问题如下:

    1. 没有形成闭环,没有最小行动而言,例如,学了之后就彻底忘了,这就没有闭环可言;
    2. 没有量的累加,只有简单的几个闭环,例如,练几天休息几天,没有达到基本的量,就无法看到最优路径;

    也许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幻想着改变马上发生,但是就算给你一台时光机,你所能改变的也只是一个闭环,单个闭环并不能促成你的质变,因此,无论何时,后悔都是没用的。

    但是人类比蚂蚁高明多了,我们可以对自己的闭环加以量化,自己进一步观察,量化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行为的量化,一种是结果的量化。例如,阅读的一个闭环就是一张知识卡片、编程的一个闭环就是一个 gist、锻炼的一个闭环就是一个完整的训练流程(如腿推拉),每一顿餐也可以是一个闭环,每一次通勤也可以是一个闭环(例如我在通勤的时间思考了这篇文章)。

    当你积累足够多的闭环,你的优势就逐渐体现出来,你就逐渐成了某某领域的达人,人们就开始给你打上某个专业的标签,这些就成了优势。

    这也让我萌生了做一个项目的想法,我将这个项目称之为「元人生」,借助 SQL 这门半衰期很长的语言,可以记录下个人的各种闭环,这些数据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毫无意义,但是对个人来说却非常具有价值,可以从中看到一条条记录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8 08:59:43

    产品手记 1

    快速了解行业的八字决 - 上下左右,古今中外

    • 上 - 行业的上游,即资源的来源
    • 下 - 行业的下游,即受众
    • 左右 - 竞争对手(本行业、跨行业)、行业环境
    • 古今 - 行业上下左右的发展历史
    • 中外 - 现成的借鉴模式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8 09:01:18

    产品手记 2

    在进入一个行业的时候,先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1. 行业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2. 行业痛点和机会在哪里?
    3. 为什么你能做成,你打算怎么做?

    回答的时候尽量客观,从数据出发,尽量忽视个人品质的重要性(防止过多的主观自信)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8 09:08:08

    产品手记 3

    如何对行业有一个客观的调查:

    1. 先明确调研的目标,再对目标进行拆解,设计具体的的调研过程大纲,再基于这个大纲来设计问题;
    2. 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准确且一致的,不要把目标直接当成问题(我做 XX 产品,你会买单吗)
    3. 不要提假设性的问题(如果我们做了一个新的(具体的)功能,你会愿意为此付费吗),因为人对于未知的情景评估并不准确,而且可能会试图美化自己;
    4. 问题不要带有引导性,或者说带有答案的倾向性(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整体不景气的预期下,你是否认为买房是优质投资手段

    ) 5. 整体性行为数据 > 可用测试 > 问卷调查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8 09:16:36

    产品手记 4 如何快速试水行业

    MVP - 剧烈缩减产品范围,用最少的资源构建出符合预期的最小功能集合并投入验证。

    用户跟你说的不一定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有可能是个伪需求;需要用 MVP 思想去验证「用户是不是真的会对此感兴趣」,即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创造性地提供解决方案,实现一到两个核心用例。以验证这个核心问题是真实存在的,或者解决方案是用户喜闻乐见的。

    MVP 思想原则

    • 测试驱动开发 - 想清楚自己想验证的问题,要收集哪些数据项,还有这些数据项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不同结果代表的结论;
    • 验证长板,而非短板 - 尽量去关注核心的、差异化的体验;
    • 尽量使用低成本方案促进项目的推进 - 用人工代替系统、用第三方服务、利用规则缩小场景(机器人客服)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8 09:24:00

    产品手记 5 如何做好产品立项

    • 全面地识别公司内外的相关方 - 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立场及资源(技术、运营、业务、财务、法务、公关市场)
    • 明确需求,联合利益 - 理解不同部门的利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 估算代价,安排计划 - 协调有资源权限的相关方愿意投入资源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8 23:16:18

    人生算法的 A 计划看完了,共九段,简单的做下总结。

    人生九段,是自我的打造,是对内心不确定性的应对。

    • 初段闭环,完成比完美重要,这里的完成并非简单的完成,而是要形成闭环,也可以称之为「最小行动」,伟大 = 做好 + 重复

    • 二段切换,善用大脑的两个系统。学习时可分为 Focused Mode 和 Diffuse Mode 模式,自控时可分为象与骑象人,思考时可分为系统1 和系统2;

    • 三段内控,你拥有选择的自由。在外界刺激和回应之间,存在着一个空间, 我们的回应就存在于这个空间之中, 我们的成长和幸福蕴含在我们的回应中。可以通过「暂停」、「写下来」等方式激活自己的内控区。

    • 四段重启,优秀的表现不等于持续表现优异,最伟大的篮球手也有 55% 的时候投篮不中,忽视沉没成本的影响;

    • 五段增长,增长的两个关键,一是快速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找到增长的内核所在(试错在所难免);二是将其规模化;

    • 六段内核。内核要足够简单,要能够大概率获得成功,也要能够可复制。不要幻想着一夜暴富,找到自己的内核慢慢将其规模化;

    • 七段复利。对于个人来说,在圈子中成为专家是最能够达到复利效应的。

    • 八段愿景。愿景由两大要素组成,核心理念和未来蓝图。核心理念就是你努力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蓝图就是你努力要做成什么样的事。愿景要解决「Why」层面的问题。

    • 九段涌现。涌现实际上是对前面理论的一个总结,为什么做好 + 重复能成功,看似简单,实际上就是一个复杂系统从混沌到秩序的过程。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9 09:53:12

    阳志平谈成年人的学习

    成年人的自学、读书、课程设计,其实,不要设计为什么由易到难。成年人的学习与高考中考非常不一样,它是认知+技能。认知靠榜样、靠见到足够多的好东西,才能优化你的模式。而技能,也同样不存在什么由易到难,成年人的技能往往是场景导向的。培养自己的场景导向的技能更重要。

    读书最大的错误就是以为,读了一本容易的书,再读难的书,会更理想。这是南辕北辙。我们都大大低估了你的大脑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一旦大脑被错误的思想占领,你想清除,太难了。更好的做法是,拿难的书多读几遍,每一轮有每一轮的收获。难的课程,多上几次,上几次什么都明白了。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19 18:14:57

    今天开始构建 meta-app,当成是一个业余项目,meta-app 是一款自我管理工具,目前的设想是分为两方面,一是量化自我,二是卡片管理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23 17:07:29

    如果大道的行动不足以改变你的行为,那么它不足以称之为大道。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24 10:04:58

    奋斗与挣扎

    挣扎是有目标、无方法,自然也是无结果的努力。由焦虑驱动的挣扎,其特点是局部、节点的方向感汇聚成整体的混沌,众多的矢量之和趋近于零。

    焦虑感是一种变质的紧迫感。紧迫感的特点是面对重大的挑战迅速确定清晰的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为方法和流程,紧张而有序地解决一个个阶段性问题,遇到阻力快速试错,直到实现目标。紧迫感最大的特点是保持「操之在我」的心智状态,不给恐慌和怨怼留任何空间。

    焦虑的典型征候

    • 唯恐错过,不放过眼前任何「或许什么时候管用」的新机会、新信息、新知识;
    • 持续地囤积,在囤积中获得一种暂时的安稳感,正在成为我们奋斗的新常态;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24 10:05:10

    同步

    同步的宗教哲学解读

    人的作为、境遇都不过是心性品质自内而外同步的结果。

    如同使用 iTunes 将电脑里存储、编辑好的内容同步到 iPhone 手机上,也如用 QQ 同步助手将存储在云端的通信录同步到新手机上,新手机立即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你原来的手机。

    你买到的新衣服之所以是一件「旧」衣服,原因是,你的购买行为其实是一种「同步化」的行为,当你出手购物时,存储在你大脑中的标准、趣味和习惯就一股脑地「同步」到你的「新欢」中——你所有的「新欢」都不过是「旧爱」。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24 10:05:21

    原则

    达利奥说,真正的改变只能发生在原则层面。

    人的思维、行为和表达方式都受制于蕴含其中的原则,在你的原则没有发生实质性进化的情况下,你能改变的——无论是内在外在——都微乎其微。

    很多人长期以来的工作和生活之所以是无意义的重复,是因为他们从未改变、优化他们的原则,甚至从未反省过一直在驱使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底层代码是怎样的。

    你生活、工作着就是在犯着错误,都在经历着痛苦,即使你看上去已经很成功。犯错误是人的宿命,人与人的差别只是犯错误的方式的差别。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正确地犯错误」的人和「错误地犯错误」的人。

    前者总是能够持续地以 X 光般的反省方法获知自己行为原则中的 Bug,持续地消除 Bug,优化原则,实现原则性进化。后者则总是自觉无辜地犯错误,从来不与自己的简陋、粗劣的原则打照面。

    鲁迅说,人与人的差别有时候要大于人与猿的差别,对于人的认知,也可作如是观。

  • 通识千书

    通识千书 楼主 2019-09-24 10:05:33

    认知的「微创伤」

    我们往往不自知地成了认知的留级生,尽管看上去是努力地升级并且觉得自己已经升级了。升级、进化、蜕变,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痛苦。消遣自娱式、不触及原则的努力无法让人实现「从猿到人」的进化。

    有一年回老家与一位长辈闲聊时,谈起了我自己小时候一些可爱的愚痴。他说,有一次他看到我一手拿着镜子,一手不停在镜子后边想要抓什么东西。 大笑之余,我意识到,幼小的我内心一定经历了一次小小的「认知地震」,或者经历了一次认知的「微创伤」。

    我们从小就不断经历着类似的事情。

    当我们看到烧水壶时就要伸手去摸,结果被烫得哇哇大哭;看到筷子在盛水碗里里「变弯」了,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正是这些「小地震」「微创伤」,促成了我们在认知上的进化。因为它们动摇、伤及了我们已经形成并且一直在管用的原则。

    所谓「认知地震」,指的是你原有的、看似稳固的认知,由于某个事件或场景遭致坍塌。

    而认知的升级,就是在认知废墟上重建认知。

    我们多数人幸运又不幸地让自己的认知停留在了非地震带上,停留在子宫般温暖、宁静的「认知的故乡」,用安兰德的话说,我们虽然活着,但尚未出生。

    在这一季的课程里,我试图要做的,就是与同学们在认知上持续地经历种种「微创伤」。

    我们不仅要拥有自己的知识账本,还需要有一种严格地给自己做知识审计的习惯。

    我和大家每天都在自己的知识日记里记下一页,上半页是:「以前,我一直以为,……」,下半页写着「没有人告诉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3581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