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更新B站混剪5个版本的《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男主都是张震,女主分别是倪妮,杜鹃,汤唯,刘亦菲,梁洛施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
bright 楼主 2020-05-25 17:03:37
我觉得杨昭还是跟着自己的心走吧,开始她也没想跟着陈铭生而去,可是当她忘记他的时候,她突然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就像书里说的她不想用很多年后那样的字眼,她也是在四年之后才决定跟他走。外界因素她在乎么,不在乎。如果真的要交代什么,就不会有故事的开始
-
bright 楼主 2020-05-25 17:22:10
我们俩的出发点不一样。确实不是施舍,两个人可以说是相互成全。就像陈铭生不会问她如果没有那条腿会不会不一样。我是很服这个作者,那么残缺的一个人竟然这样的有魅力。
-
bright 楼主 2020-05-25 17:37:05
杨昭并不能算作一个完全的艺术家,修复艺术作品和进行艺术创作还是有区别的。而且杨昭出生于一个很正常的家庭(略有疏离),她的目标是和陈铭生生活下去,不是说一时兴起。所以你说的前半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我一点没get到,我觉得这是一个女人故事,她遇见一个打动她的男人,勇敢的和他走在一起。杨昭和她母亲谈话那一段,她更生气的是母亲对陈铭生的态度吧,不谈,根本不值得谈,没有价值。
-
念念不忘双龙 2020-05-26 22:13:32
第二遍看完了。 这一次要比上一次更理解杨昭的结局一些了。也许她对自我以及对陈铭生的感情的认知,真的是在第四年她忘记忌日那一刻才真正全面觉悟的。 最后再次感谢推荐!很精彩的故事。🌹
-
bright 楼主 2020-05-27 10:43:45
陈铭生的结局是注定的,改不了的,即使不是被注射了海洛因也会死。我开始猜测他会当时就挂掉,杨昭不会见到他最后一面。可是作者偏偏让陈铭生活着回来了,过了一段时间才死。这个过程就把痛苦的过程放大了,让诀别变成了一场漫长的告别。我不能去设想如果杨昭收到的就是陈铭生的死讯会怎么样,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揪心
-
念念不忘双龙 2020-05-27 11:46:30
是的。为什么我说杨昭内心是艺术家,也是因为这一点。 艺术家可以是职业范畴,也可以是心理范畴,不是说一个人她不是搞艺术的就不能有一颗艺术家的内心。有些搞艺术的,其实和商人没什么两样(薛淼就是个对比设置)所谓艺术家的内心,我个人觉得,必须要包含“极其敏感”(甚至极其敏锐)和“完美主义”,这两个词。杨昭具备。 但是杨昭真的更有趣,她是个矛盾体,她父母一个医生一个律师(极其理性的家庭环境暗示),她高中是理科生、学霸,具有很强的理性和条理性,她房间整齐,作息时间极有条理,少了很多女生的情绪化的东西。但她又在俄罗斯和美国深造艺术,这些学业上的选择都说明,她在探索自己艺术家心理的一面。她也在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她想了解自己出的问题(她自己是个矛盾)。她选择做艺术品修复工作,暗示着她对残缺之美的嗜好。情感对象的选择则更集中说明了这一点。书里自始至终想说,她对陈铭生的爱是纯粹而本能的爱,发自于欲望本身,与陈铭生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是不是英雄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她都没有好好想过陈铭生为什么爱她,也没有探索过陈铭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追求是什么(这要到陈铭生决定放弃生命那一晚才告诉她,但她也没有做出足够的回应,去挽救他)。 她遇见陈铭生,从第一次观察他残缺却又极其美好的身体开始,就注定她将陷入到理性与本能之间不断拉扯的终极痛苦中。直到陈铭生死的时候,甚至他死后四年里,她都还能尽所能理性地处理她内心的矛盾。可当她发现自己真的可以理性地忘记、缓和地缅怀时,她突然觉得极其无趣和无意义。她看着陈铭生的遗像,觉得他没有变过(她的本能欲望也没有变过),但是却在另一个世界,与这个世界无关了。于是她选择离去,去找他,对她来说死亡是这里的结束,确实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
bright 楼主 2020-05-27 12:34:18
想到你之前的这个问题,说一下我的理解。我觉得作者这样设定两个人的背景还是为了人物后来的选择做铺垫,如果杨昭的家境没有那么好,杨昭是不是就不会对钱那么不在乎,那么杨昭是不是就不会爱上陈铭生。也就是说如果他们俩的财富、社会地位不是这样悬殊就不会有这段感情。如果把他们俩放到同一个水平线上很可能不会擦出火花。这真是既矛盾又统一,悬殊的差距让他们之间拥有一道世俗的鸿沟,又恰恰是这段差距让他们俩相互吸引。
-
一棵树 (学习使我快乐~) 2020-05-27 12:41:50
你说得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杨昭不是这么有钱,光是为了生存就要花费许多精力,她是不可能会看上陈铭生的。而这个杨昭就不是杨昭了,跟我们这些普通人没啥区别。
-
bright 楼主 2020-05-27 13:29:47
其实我也不太懂,我以前觉得是因为他特别懂杨昭,杨昭的一举一动在他眼里都不需要解释。后来看了@念念不忘双龙的解释觉得更合理。从一个艺术家的视角去理解杨昭的所作所为就合理的多,他应该就是她心中的艺术品吧,拥有残缺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这个小说吸引的我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没有所谓的白莲花,我也不会无怨无悔的付出。当陈铭生告诉杨昭他要离开一阵子的时候,杨昭是反对的,当他没有做出承诺的时候杨昭也没打算等他。杨昭是在理智和情感的撕扯下做出最后的决定。
-
bright 楼主 2020-05-27 14:09:54
是的。为什么我说杨昭内心是艺术家,也是因为这一点。 艺术家可以是职业范畴,也可以是心理范畴 是的。为什么我说杨昭内心是艺术家,也是因为这一点。 艺术家可以是职业范畴,也可以是心理范畴,不是说一个人她不是搞艺术的就不能有一颗艺术家的内心。有些搞艺术的,其实和商人没什么两样(薛淼就是个对比设置)所谓艺术家的内心,我个人觉得,必须要包含“极其敏感”(甚至极其敏锐)和“完美主义”,这两个词。杨昭具备。 但是杨昭真的更有趣,她是个矛盾体,她父母一个医生一个律师(极其理性的家庭环境暗示),她高中是理科生、学霸,具有很强的理性和条理性,她房间整齐,作息时间极有条理,少了很多女生的情绪化的东西。但她又在俄罗斯和美国深造艺术,这些学业上的选择都说明,她在探索自己艺术家心理的一面。她也在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她想了解自己出的问题(她自己是个矛盾)。她选择做艺术品修复工作,暗示着她对残缺之美的嗜好。情感对象的选择则更集中说明了这一点。书里自始至终想说,她对陈铭生的爱是纯粹而本能的爱,发自于欲望本身,与陈铭生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是不是英雄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她都没有好好想过陈铭生为什么爱她,也没有探索过陈铭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追求是什么(这要到陈铭生决定放弃生命那一晚才告诉她,但她也没有做出足够的回应,去挽救他)。 她遇见陈铭生,从第一次观察他残缺却又极其美好的身体开始,就注定她将陷入到理性与本能之间不断拉扯的终极痛苦中。直到陈铭生死的时候,甚至他死后四年里,她都还能尽所能理性地处理她内心的矛盾。可当她发现自己真的可以理性地忘记、缓和地缅怀时,她突然觉得极其无趣和无意义。她看着陈铭生的遗像,觉得他没有变过(她的本能欲望也没有变过),但是却在另一个世界,与这个世界无关了。于是她选择离去,去找他,对她来说死亡是这里的结束,确实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 念念不忘双龙“这要到陈铭生决定放弃生命那一晚才告诉她,但她也没有做出足够的回应,去挽救他”这句话你能再解释一下么。我刚重新看了一下结尾你指的是陈铭生说“如果我好了,我就去见你父母”然后杨昭没有明确回应他吗?
-
bright 楼主 2020-05-27 14:21:03
是的。为什么我说杨昭内心是艺术家,也是因为这一点。 艺术家可以是职业范畴,也可以是心理范畴 是的。为什么我说杨昭内心是艺术家,也是因为这一点。 艺术家可以是职业范畴,也可以是心理范畴,不是说一个人她不是搞艺术的就不能有一颗艺术家的内心。有些搞艺术的,其实和商人没什么两样(薛淼就是个对比设置)所谓艺术家的内心,我个人觉得,必须要包含“极其敏感”(甚至极其敏锐)和“完美主义”,这两个词。杨昭具备。 但是杨昭真的更有趣,她是个矛盾体,她父母一个医生一个律师(极其理性的家庭环境暗示),她高中是理科生、学霸,具有很强的理性和条理性,她房间整齐,作息时间极有条理,少了很多女生的情绪化的东西。但她又在俄罗斯和美国深造艺术,这些学业上的选择都说明,她在探索自己艺术家心理的一面。她也在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她想了解自己出的问题(她自己是个矛盾)。她选择做艺术品修复工作,暗示着她对残缺之美的嗜好。情感对象的选择则更集中说明了这一点。书里自始至终想说,她对陈铭生的爱是纯粹而本能的爱,发自于欲望本身,与陈铭生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是不是英雄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她都没有好好想过陈铭生为什么爱她,也没有探索过陈铭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追求是什么(这要到陈铭生决定放弃生命那一晚才告诉她,但她也没有做出足够的回应,去挽救他)。 她遇见陈铭生,从第一次观察他残缺却又极其美好的身体开始,就注定她将陷入到理性与本能之间不断拉扯的终极痛苦中。直到陈铭生死的时候,甚至他死后四年里,她都还能尽所能理性地处理她内心的矛盾。可当她发现自己真的可以理性地忘记、缓和地缅怀时,她突然觉得极其无趣和无意义。她看着陈铭生的遗像,觉得他没有变过(她的本能欲望也没有变过),但是却在另一个世界,与这个世界无关了。于是她选择离去,去找他,对她来说死亡是这里的结束,确实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 念念不忘双龙你这个回答我看了好多遍,然后产生了一个疑惑。。。杨昭在和陈铭生的爱情里到底是爱陈铭生这个人还是爱和陈铭生相爱的自己?如果要是单纯从欣赏一件艺术品的角度来欣赏陈铭生是不是有点将陈铭生物化了?我没有否定你的意思,我只是单纯的没看懂。
-
念念不忘双龙 2020-05-27 14:39:46
再解释一下,作者对两人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悬殊的设置,我也没有异议,这种强烈对比是必要的,衬托了两人感情的纯粹和浓烈。 我之前一直不太理解的主要是那个情节,就是杨昭带薛淼回家,结果和父母谈起陈铭生,遭到强烈反对,然后她上楼到洗漱间,被薛淼撞上她极其脆弱的样子,还不听地说“凭什么”。我第一次看时觉得这里,杨昭的反应有些过,书前面交代她家整体氛围是关系冷淡疏离的,父母反对固然是世俗眼光的反射,那她自己何必如此在意和纠结,她不是独立有主见的一人么。而且以这个情节为制高点的周围,还有很多世俗眼光的具体情节描述,杨锦天和薛淼,都在她周围反复给予类似的压力,她都有茫然的表现。 第二遍看的时候,我大致能接受一些了,她也不是铁板一块,不是从一开始就认清了自己的欲望的,这是个过程,从认识陈铭生开始,她自我认知的过程也开始了。 对她来说,有个关键节点,就是陈铭生要离开他去执行任务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她有多么无法接受生活里没有他,陈铭生是她本能欲望的外化,她那时明白了她根本不可能从心理上摆脱他(她的欲望)。为什么她总想让陈铭生见她父母,父母是她理性内心的外化,她其实需要自己的理性和欲望能够和平共处。 后来她就不再执着外界认不认可陈铭生了,因为她知道怎样将欲望保管好,那是她自己的事情了。春节那晚她有想过把陈铭生介绍给家人,但是转念觉得何必尴尬,各自安好吧。
-
念念不忘双龙 2020-05-27 20:49:05
这个问题我也反复想了很久。 先得搞清楚陈铭生为什么放弃。杨昭来看他两次,他就在第二次晚上放弃了。应该说这两次探视的信息量很大,可以从里面的很多情节探索出陈铭生是怎么想的。 一个是他发现之前以为自己托起这个女子,而现在明白一直是这个女子托起他,从一开始那个雨夜就注定了。这一点很好理解,他如果没有遇见杨昭,那他废了一条腿的前缉毒警、现出租车司机还有什么生活的意义,是杨昭把他从泥沼里拉出来的,他自己说。他现在这个样子,就更加是他需要杨昭多于杨昭需要他,又何谈托起杨昭和给杨昭幸福。他的话说到一半“治不好的话,你是不是就。。。”后半句我猜“就一直这样陪着我?”他其实很怕这个成为现实。 二是他认为自己很清楚杨昭为什么喜欢他。这个杨昭在他面前坦白过,她就是爱他残缺但有力量的身体,而且这种爱是与性紧密联系的,他的残缺更加刺激她这方面的欲望,他在杨昭面前完全不用自惭形秽,反而有一种被追求的幸福感,令他在两人的关系中往往占有主动地位。所以他现在的样子令他很绝望,他暗示她“可能有些毛病治不好的”。 至于他妈妈的表现,则加重了他对现实不可控的痛苦感受,令他情绪和身体都走到濒临崩溃的边缘。 那么为什么说杨昭的回应有问题呢? 首先她的不回应肯定不是主动的,而是不自知的,是在她无法了解陈铭生内心想法的情况下做出的反应。其实文磊的很多语言是一种反向暗示,“你别嫌弃他”,其实是陈铭生嫌弃他自己。可惜杨昭的自我太强大,看不到这些暗示所表露的真相。 她对陈铭生“致命”的做法有两个: 一个是劝他出国治病,这加重了陈铭生觉得自己只能依靠她,成了拖累,更别提给她幸福。 二是杨昭第二天穿着连衣裙化着妆来见他,这是明显的性暗示,他说了“这是在欺负我”,杨昭还加了一个反问“是吗?”她在强调暗示。陈铭生本能地要去触摸她,手臂没有动,他的左腿却突兀地动了一下,这是对他沉重的打击,他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再满足她了。 最令人唏嘘的画面是:杨昭从陈的胸口往下吻,这时陈母闯入。对于杨昭,这个行为其实表明无论陈铭生多么残缺,她都爱他,甚至他越是残缺就越爱他。但在陈铭生那里,他只能躺着什么都做不了,还任由“外人”无情地闯入打断,无能为力。 我忍不住想,那杨昭应该怎么做呢,才会让陈铭生重新振作起来?其实很简单的,就是告诉他:她根本离不开他,没有他她就活不下去,请他为她而活。。。 可是这些又怎么是杨昭这种性格会说的话呢?她还在觉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呢。 其实很快她就知道自食其果了,但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
念念不忘双龙 2020-05-27 22:40:44
艺术品,这词是用来形容我自己对陈铭生的感受的吧,我读这个人物时一直有大理石雕像在眼前晃的感觉😂。让你产生疑惑了,真抱歉。用这个词,是从文学艺术欣赏的角度,这个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细腻,也可谓是一个难能可贵的艺术产物。绝没有物化的意思。 至于杨昭,她对残缺之美的追求是很明显的,她对陈铭生的感情也肯定是因为他那条残缺的腿所引起的,甚至正像你提出的疑问,她可能爱他是因为爱她自己(有局限性),但是这个故事强调了自我探索的过程。不仅她在探索,他也在探索。我觉得,相爱的意义就在于此,在认识对方的同时,认识了自己。
-
bright 楼主 2020-05-27 22:42:06
两个人比较一下,陈铭生对现实的顾虑更强烈一些,比如他去买戒指的时候,他总想证明什么。可能杨昭的反应并没有给陈铭生带来生存的勇气,她越是爱他,他就越不能接受自己。就像何丽真在医院对万昆说“我想我们在一起还是快乐更多一些。”何丽真是一个保守而传统的女人,杨昭就是完全另外一种感觉。可能男人在脆弱时一个更需要他的女人更能给他带来生的欲望。可是杨昭那样强势的性格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
-
bright 楼主 2020-05-28 10:59:10
是的。为什么我说杨昭内心是艺术家,也是因为这一点。 艺术家可以是职业范畴,也可以是心理范畴 是的。为什么我说杨昭内心是艺术家,也是因为这一点。 艺术家可以是职业范畴,也可以是心理范畴,不是说一个人她不是搞艺术的就不能有一颗艺术家的内心。有些搞艺术的,其实和商人没什么两样(薛淼就是个对比设置)所谓艺术家的内心,我个人觉得,必须要包含“极其敏感”(甚至极其敏锐)和“完美主义”,这两个词。杨昭具备。 但是杨昭真的更有趣,她是个矛盾体,她父母一个医生一个律师(极其理性的家庭环境暗示),她高中是理科生、学霸,具有很强的理性和条理性,她房间整齐,作息时间极有条理,少了很多女生的情绪化的东西。但她又在俄罗斯和美国深造艺术,这些学业上的选择都说明,她在探索自己艺术家心理的一面。她也在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她想了解自己出的问题(她自己是个矛盾)。她选择做艺术品修复工作,暗示着她对残缺之美的嗜好。情感对象的选择则更集中说明了这一点。书里自始至终想说,她对陈铭生的爱是纯粹而本能的爱,发自于欲望本身,与陈铭生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是不是英雄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她都没有好好想过陈铭生为什么爱她,也没有探索过陈铭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追求是什么(这要到陈铭生决定放弃生命那一晚才告诉她,但她也没有做出足够的回应,去挽救他)。 她遇见陈铭生,从第一次观察他残缺却又极其美好的身体开始,就注定她将陷入到理性与本能之间不断拉扯的终极痛苦中。直到陈铭生死的时候,甚至他死后四年里,她都还能尽所能理性地处理她内心的矛盾。可当她发现自己真的可以理性地忘记、缓和地缅怀时,她突然觉得极其无趣和无意义。她看着陈铭生的遗像,觉得他没有变过(她的本能欲望也没有变过),但是却在另一个世界,与这个世界无关了。于是她选择离去,去找他,对她来说死亡是这里的结束,确实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 念念不忘双龙今天又看了一遍你的回复,感觉陈铭生就是杨昭的一个high点,她和他在一起的时候那么压抑又那么快乐,她知道那是一片沼泽,可是她控制不住自己走进去
-
bright 楼主 2020-05-28 11:10:16
这个问题我也反复想了很久。 先得搞清楚陈铭生为什么放弃。杨昭来看他两次,他就在第二次晚上放 这个问题我也反复想了很久。 先得搞清楚陈铭生为什么放弃。杨昭来看他两次,他就在第二次晚上放弃了。应该说这两次探视的信息量很大,可以从里面的很多情节探索出陈铭生是怎么想的。 一个是他发现之前以为自己托起这个女子,而现在明白一直是这个女子托起他,从一开始那个雨夜就注定了。这一点很好理解,他如果没有遇见杨昭,那他废了一条腿的前缉毒警、现出租车司机还有什么生活的意义,是杨昭把他从泥沼里拉出来的,他自己说。他现在这个样子,就更加是他需要杨昭多于杨昭需要他,又何谈托起杨昭和给杨昭幸福。他的话说到一半“治不好的话,你是不是就。。。”后半句我猜“就一直这样陪着我?”他其实很怕这个成为现实。 二是他认为自己很清楚杨昭为什么喜欢他。这个杨昭在他面前坦白过,她就是爱他残缺但有力量的身体,而且这种爱是与性紧密联系的,他的残缺更加刺激她这方面的欲望,他在杨昭面前完全不用自惭形秽,反而有一种被追求的幸福感,令他在两人的关系中往往占有主动地位。所以他现在的样子令他很绝望,他暗示她“可能有些毛病治不好的”。 至于他妈妈的表现,则加重了他对现实不可控的痛苦感受,令他情绪和身体都走到濒临崩溃的边缘。 那么为什么说杨昭的回应有问题呢? 首先她的不回应肯定不是主动的,而是不自知的,是在她无法了解陈铭生内心想法的情况下做出的反应。其实文磊的很多语言是一种反向暗示,“你别嫌弃他”,其实是陈铭生嫌弃他自己。可惜杨昭的自我太强大,看不到这些暗示所表露的真相。 她对陈铭生“致命”的做法有两个: 一个是劝他出国治病,这加重了陈铭生觉得自己只能依靠她,成了拖累,更别提给她幸福。 二是杨昭第二天穿着连衣裙化着妆来见他,这是明显的性暗示,他说了“这是在欺负我”,杨昭还加了一个反问“是吗?”她在强调暗示。陈铭生本能地要去触摸她,手臂没有动,他的左腿却突兀地动了一下,这是对他沉重的打击,他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再满足她了。 最令人唏嘘的画面是:杨昭从陈的胸口往下吻,这时陈母闯入。对于杨昭,这个行为其实表明无论陈铭生多么残缺,她都爱他,甚至他越是残缺就越爱他。但在陈铭生那里,他只能躺着什么都做不了,还任由“外人”无情地闯入打断,无能为力。 我忍不住想,那杨昭应该怎么做呢,才会让陈铭生重新振作起来?其实很简单的,就是告诉他:她根本离不开他,没有他她就活不下去,请他为她而活。。。 可是这些又怎么是杨昭这种性格会说的话呢?她还在觉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呢。 其实很快她就知道自食其果了,但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 念念不忘双龙解释的太明白了,解决了我的疑惑。虽然作者中途对陈铭生心软了,但是她控制不了人物最后的命运,从那个雨夜开始,一切就注定了
-
bright 楼主 2020-05-29 15:53:13
作者确实说过她写文的目的是为了自high,是为了YY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汉子。但是我想作者在创作和完善陈铭生这个人物的时候是投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如果她连自己都无法感动那她也无法感动读者。假如只是将陈铭生视为一个意淫的对象,一个艺术家追求的终极艺术品,那么杨昭的感情就不会这样真挚。杨昭在去五台山之前的状态就是一个恋爱中的女人的状态,她没有做好任何的准备就给陈铭生打电话,她开始依赖陈铭生,她等着陈铭生来做决定。如果说她完全的视作陈铭生为自己苦苦追寻的终极艺术品,那么她对陈铭生是会有强烈的占有欲(心理上的)和改造欲,比如给陈铭生买一副和美国人一样的高科技假肢,但是杨昭并没有。她虽然强势介入他的感情,但是她没有想改造他,她一直很尊重陈铭生,所以说杨昭对陈铭生还是爱情大于好奇,大于内心对残缺之美的渴望。杨昭也是在不断的发掘自己的内心,她承认蒋晴说的有一部分是对的,她对他的好奇和渴望源于那一条腿,源于残缺又赋于力量的身体。但是这只是开启故事的一把钥匙,一个点,如果把这个点换做成其他方面可能更好被人接受一些。比如一个男生喜欢一个长发飘飘的女生,或者一个女生喜欢一个篮球打的特别好的男生,这只是这个人吸引你的受力点,当接触下来就会发觉真正吸引你的还是这个人,不会有女人仅仅因为男生篮球打的好就爱他一辈子。
-
念念不忘双龙 2020-05-29 16:52:07
作者确实说过她写文的目的是为了自high,是为了YY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汉子。但是我想作者在创作和 作者确实说过她写文的目的是为了自high,是为了YY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汉子。但是我想作者在创作和完善陈铭生这个人物的时候是投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如果她连自己都无法感动那她也无法感动读者。假如只是将陈铭生视为一个意淫的对象,一个艺术家追求的终极艺术品,那么杨昭的感情就不会这样真挚。杨昭在去五台山之前的状态就是一个恋爱中的女人的状态,她没有做好任何的准备就给陈铭生打电话,她开始依赖陈铭生,她等着陈铭生来做决定。如果说她完全的视作陈铭生为自己苦苦追寻的终极艺术品,那么她对陈铭生是会有强烈的占有欲(心理上的)和改造欲,比如给陈铭生买一副和美国人一样的高科技假肢,但是杨昭并没有。她虽然强势介入他的感情,但是她没有想改造他,她一直很尊重陈铭生,所以说杨昭对陈铭生还是爱情大于好奇,大于内心对残缺之美的渴望。杨昭也是在不断的发掘自己的内心,她承认蒋晴说的有一部分是对的,她对他的好奇和渴望源于那一条腿,源于残缺又赋于力量的身体。但是这只是开启故事的一把钥匙,一个点,如果把这个点换做成其他方面可能更好被人接受一些。比如一个男生喜欢一个长发飘飘的女生,或者一个女生喜欢一个篮球打的特别好的男生,这只是这个人吸引你的受力点,当接触下来就会发觉真正吸引你的还是这个人,不会有女人仅仅因为男生篮球打的好就爱他一辈子。 ... bright我个人始终觉得陈铭生这个人物很不真实,他的性格、行为、内在和外在形象,包括和杨昭的关系,都是作者的理想化塑造,这是我说的意淫的意思。 意淫这个词很不好吗?我没觉得。 为什么不可以意淫,不论一个作者的性别,他/她时常在拿自己笔下的人物表达理想化的思想和情绪,那都是意淫(缘缘不是吗?也是)。作品之间,可能会分出所谓的深刻和肤浅,但其实重点在于这个手段与作品主要思想的关系,而且更关键是看主要思想有没有价值。 这个故事是女性情感或者心理探索故事,意淫的比重大一些也是正常的,故事的价值比较偏个人化和内在化,可能社会意义少一些(所谓格局略窄),但依然有它表达的目的。这就够了。 缺一条腿、长发飘飘和篮球男孩,都是一个理想化形象的外在特征,是意淫对象的一个外观特点,可“缺一条腿”明显是一种独特审美,而长发飘飘和篮球男孩则明显是大众化审美,相比之下,哪个更有意淫的水准,就很明显了。 意淫跟性没有直接关系,见图。
-
bright 楼主 2020-05-29 16:57:31
重点不在意淫这个上,在对待陈铭生的态度上
-
念念不忘双龙 2020-05-29 16:58:06
作者确实说过她写文的目的是为了自high,是为了YY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汉子。但是我想作者在创作和 作者确实说过她写文的目的是为了自high,是为了YY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汉子。但是我想作者在创作和完善陈铭生这个人物的时候是投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如果她连自己都无法感动那她也无法感动读者。假如只是将陈铭生视为一个意淫的对象,一个艺术家追求的终极艺术品,那么杨昭的感情就不会这样真挚。杨昭在去五台山之前的状态就是一个恋爱中的女人的状态,她没有做好任何的准备就给陈铭生打电话,她开始依赖陈铭生,她等着陈铭生来做决定。如果说她完全的视作陈铭生为自己苦苦追寻的终极艺术品,那么她对陈铭生是会有强烈的占有欲(心理上的)和改造欲,比如给陈铭生买一副和美国人一样的高科技假肢,但是杨昭并没有。她虽然强势介入他的感情,但是她没有想改造他,她一直很尊重陈铭生,所以说杨昭对陈铭生还是爱情大于好奇,大于内心对残缺之美的渴望。杨昭也是在不断的发掘自己的内心,她承认蒋晴说的有一部分是对的,她对他的好奇和渴望源于那一条腿,源于残缺又赋于力量的身体。但是这只是开启故事的一把钥匙,一个点,如果把这个点换做成其他方面可能更好被人接受一些。比如一个男生喜欢一个长发飘飘的女生,或者一个女生喜欢一个篮球打的特别好的男生,这只是这个人吸引你的受力点,当接触下来就会发觉真正吸引你的还是这个人,不会有女人仅仅因为男生篮球打的好就爱他一辈子。 ... bright讨论到这,让我想到《查泰莱夫人》,女性角度和男主的设置有很多类似的规律可循。 女性长期在社会里出于劣势地位,女性的意淫对象不可避免的是男性,而且往往与性有关,因为这个主题基本上已经成了“自由”的代名词,思想和身体两方面的自由。
-
珍妮弗 2020-05-29 17:06:20
作者确实说过她写文的目的是为了自high,是为了YY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汉子。但是我想作者在创作和 作者确实说过她写文的目的是为了自high,是为了YY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汉子。但是我想作者在创作和完善陈铭生这个人物的时候是投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如果她连自己都无法感动那她也无法感动读者。假如只是将陈铭生视为一个意淫的对象,一个艺术家追求的终极艺术品,那么杨昭的感情就不会这样真挚。杨昭在去五台山之前的状态就是一个恋爱中的女人的状态,她没有做好任何的准备就给陈铭生打电话,她开始依赖陈铭生,她等着陈铭生来做决定。如果说她完全的视作陈铭生为自己苦苦追寻的终极艺术品,那么她对陈铭生是会有强烈的占有欲(心理上的)和改造欲,比如给陈铭生买一副和美国人一样的高科技假肢,但是杨昭并没有。她虽然强势介入他的感情,但是她没有想改造他,她一直很尊重陈铭生,所以说杨昭对陈铭生还是爱情大于好奇,大于内心对残缺之美的渴望。杨昭也是在不断的发掘自己的内心,她承认蒋晴说的有一部分是对的,她对他的好奇和渴望源于那一条腿,源于残缺又赋于力量的身体。但是这只是开启故事的一把钥匙,一个点,如果把这个点换做成其他方面可能更好被人接受一些。比如一个男生喜欢一个长发飘飘的女生,或者一个女生喜欢一个篮球打的特别好的男生,这只是这个人吸引你的受力点,当接触下来就会发觉真正吸引你的还是这个人,不会有女人仅仅因为男生篮球打的好就爱他一辈子。 ... bright同意~杨昭刚开始接近陈铭生是欲望,但渐渐地陷入了爱情中,用她自己的比喻,刚开始只是对沼泽好奇,没想到被沼泽里面的藤蔓缠住了。 陈铭生离开的日子,她的慌乱失措最后愤然扔掉手机,也是觉得自己被感情牵绊得没办法平静工作生活,不像那个冷静理性的自己了吧。。。 最打动我的是杨昭和陈铭生对彼此的坦诚和信任,不需多言,能透过冰冷的外表,读懂对方炙热的心,表面波澜不惊,内心暗流涌动得很戳人。
-
一棵树 (学习使我快乐~) 2020-05-29 19:39:49
陈铭生对杨昭是爱,就那对情侣找他说杨昭变态那回。杨昭说出“坦坦荡荡”这段话后,作者写到陈铭生的反应,类似于他看到了她的本质,所以爱上她。但是杨昭对陈铭生的感情,我不太清楚,太复杂了。
-
念念不忘双龙 2020-05-31 20:21:58
哈哈,我扯远了。 可能是因为我从来没想过杨昭是不是爱陈铭生这个问题,因为在我这儿,这就没有是个问题过,肯定是爱呀,不管这爱开始是从什么独特角度诱发的。 言情小说么?好吧,我更想说它是女性自我探索小说(可能没这类别,呵呵)😁
-
一棵树 (学习使我快乐~) 2020-06-05 13:48:29
-
joanna 2021-05-11 01:57:45
这个问题我也反复想了很久。 先得搞清楚陈铭生为什么放弃。杨昭来看他两次,他就在第二次晚上放 这个问题我也反复想了很久。 先得搞清楚陈铭生为什么放弃。杨昭来看他两次,他就在第二次晚上放弃了。应该说这两次探视的信息量很大,可以从里面的很多情节探索出陈铭生是怎么想的。 一个是他发现之前以为自己托起这个女子,而现在明白一直是这个女子托起他,从一开始那个雨夜就注定了。这一点很好理解,他如果没有遇见杨昭,那他废了一条腿的前缉毒警、现出租车司机还有什么生活的意义,是杨昭把他从泥沼里拉出来的,他自己说。他现在这个样子,就更加是他需要杨昭多于杨昭需要他,又何谈托起杨昭和给杨昭幸福。他的话说到一半“治不好的话,你是不是就。。。”后半句我猜“就一直这样陪着我?”他其实很怕这个成为现实。 二是他认为自己很清楚杨昭为什么喜欢他。这个杨昭在他面前坦白过,她就是爱他残缺但有力量的身体,而且这种爱是与性紧密联系的,他的残缺更加刺激她这方面的欲望,他在杨昭面前完全不用自惭形秽,反而有一种被追求的幸福感,令他在两人的关系中往往占有主动地位。所以他现在的样子令他很绝望,他暗示她“可能有些毛病治不好的”。 至于他妈妈的表现,则加重了他对现实不可控的痛苦感受,令他情绪和身体都走到濒临崩溃的边缘。 那么为什么说杨昭的回应有问题呢? 首先她的不回应肯定不是主动的,而是不自知的,是在她无法了解陈铭生内心想法的情况下做出的反应。其实文磊的很多语言是一种反向暗示,“你别嫌弃他”,其实是陈铭生嫌弃他自己。可惜杨昭的自我太强大,看不到这些暗示所表露的真相。 她对陈铭生“致命”的做法有两个: 一个是劝他出国治病,这加重了陈铭生觉得自己只能依靠她,成了拖累,更别提给她幸福。 二是杨昭第二天穿着连衣裙化着妆来见他,这是明显的性暗示,他说了“这是在欺负我”,杨昭还加了一个反问“是吗?”她在强调暗示。陈铭生本能地要去触摸她,手臂没有动,他的左腿却突兀地动了一下,这是对他沉重的打击,他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再满足她了。 最令人唏嘘的画面是:杨昭从陈的胸口往下吻,这时陈母闯入。对于杨昭,这个行为其实表明无论陈铭生多么残缺,她都爱他,甚至他越是残缺就越爱他。但在陈铭生那里,他只能躺着什么都做不了,还任由“外人”无情地闯入打断,无能为力。 我忍不住想,那杨昭应该怎么做呢,才会让陈铭生重新振作起来?其实很简单的,就是告诉他:她根本离不开他,没有他她就活不下去,请他为她而活。。。 可是这些又怎么是杨昭这种性格会说的话呢?她还在觉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呢。 其实很快她就知道自食其果了,但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 念念不忘双龙寫的好好~
-
joanna 2021-05-11 08:14:11
那是肯定的,陈铭生一定不可能接受杨昭的生活方式,但他也看不下去杨昭为了他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水平,肯定得磨合,但我也觉得他们是可以打败现实中鸡毛蒜皮的一对儿,上面提到的所谓现实问题,对他们来说就是生活中的磨合,我觉得作者写的好就是这点写的真好,让人真的能感觉到,他们是灵魂的伴侣,无可取代那种,所以殉情甚至都可以被看成自然而然的选择,哎,真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种无可取代的灵魂伴侣~
-
joanna 2021-05-11 08:42:52
对!同意!这点就很吸引人,T跟其他作者脱颖而出就因为这个,话说回来,你也写得很好啊!!
而且年轻时根本不能理解这些女人为什么喜欢社会地位上不如自己的男人,年轻时超级关注外在的物质是否匹配,其实现在结了婚之后觉得男人女人,还是一颗心一个脑子最动人,女人能有的最大限度的自由就是能有阅历有经验挑选一个合适的爱人。不管他处境如何…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擀面皮多加面筋)
- 平安喜乐 自在常乐 (佛前琉璃灯)
- 姊妹篇来了!都姓jiu! (runheart)
- 没有一个重大的决定会出于一个简单的理由-林默之还珠赴死 (igar)
- 李东学真的有那么让人难受吗 (嗯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