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墙》序
朵丽丝
Pink Floyd的《迷墙》可以说是在世界摇滚乐历史上最奇妙和最具想象力的专辑。自1979年发行、到1982年后拍的电影,如果不是非常精确地说,《迷墙》成了"概念专辑"的同义词。在炸弹爆炸的声光色影里,《迷墙》描写了一个虚构主角的人生:Pink Floyd,从他被英格兰战争蹂躏的童年,到他长大后的自我孤立,至成为世界著名的摇滚明星。从一出生,Pink的一生就是一直处在失败和孤立的深渊。他出生于一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国家以"义务"的名义牺牲了父亲的生命,母亲将她过度的爱与恐惧给了儿子,Pink选择建一堵墙把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外界隔断,使他能够生活在一种平静中,疏离源于生活的身心困扰。每件令Pink痛苦的事情,无非是日益增长的墙上一块砖头:没有父爱的童年,霸道的母亲,国王寄来的父亲的死亡证明书,演员的浅薄,冷漠的婚姻,他为了寻求解脱求助于毒品。当他的墙接近完工时,每块砖进一步隔断了Pink与世界的联系, Pink迷失在疯狂的空虚中,把水泥浇铸在迷墙的最后一块砖头上。但完成铸墙之后,Pink很快意识到与世隔绝的对精神负面的影响,绝望地眼看着自己支离破碎的心灵,转变成二战期间的独裁世界, 国家的创伤杀害了他的父亲,从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玷污了他的生命。精神审判作为这部最伟大的戏剧表演的高潮, 故事以作为谜一般循环往复出现于Pink的余生的讯息结束。无论这是一个最终被人们视为堕落而玩世不恭的人生故事,还是一个怀抱希望的隐喻死亡和再生的精神之旅,《迷墙》无疑是当之无愧的音乐里程碑。和大多数艺术一样,Pink Floyd的概念专辑是结合想象和作者的个人生活。 当时沃特斯罗杰是乐队的灵魂人物,乐队在1977年期间的"动物"乐队的巡演,令疯狂崇拜的肤浅而简单的摇滚歌星的乐迷们醒悟过来,变得不再着迷于虚假而无知的摇滚。为了描绘成人疏远的感情以及那些因二战失去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创伤,Roger虚构了有血有肉的人物Pink。乐队的第一个灵魂人物,Syd Barret,这个疯狂的故事围绕着他吸毒生活,直到乐队拥有了Roger通过创造忧郁的摇滚巨星Pink的灵感进一步推动了乐队走向辉煌,Syd退隐了。David Gilmour,Nick Mason, 和Richard Wright几个乐队成员的贡献使得Pink得以成功塑造,这个当代平凡英雄,一个现代普通人的努力挣扎与寻找,或者是逐渐失去自我和被战争撕成碎片的时代意义。(注:由于低音歌手Roger Waters和主吉它手David Gilmour配合表演,许多年后我收到乐迷们的来信询问每首歌的段落是谁演唱,因此,我把歌手放在段落括号之前, 例如(David Gilmour) Of course mama's gonna help build a wall. (Roger Waters) Mother, do you think she's good enough -- for me?等等。) (朵丽丝译2007-02-05)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When the Tigers Broke Free, part1》分析 (朵丽丝)
-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1》分析 (朵丽丝)
- 《The Thin Ice》分析 (朵丽丝)
- 《In the Flesh?》分析 (朵丽丝)
- 《迷墙》序 (朵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