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论红色主旋律电影如何破局?
abcd无心人
国庆70周年之际,献礼电影《决胜时刻》隆重上映,虽然票房可观,但评论却两极分化,有人说“感动的让人泪流满面”,也有人说“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而实际上,这部电影确实算得上是诚意之作,但它的打开方式确实有不妥当之处。
换言之,在时代转型之际,红色主旋律电影要想长盛不衰,要想像感染老一辈人一样感染年青一代,真正体现教育意义,就必须要谋思破局。
一、如何讲述历史的必然性?
从历史角度来说,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但问题是,这种必然依赖于当时的历史国情和时代特质,如果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那么,即便电影没有将这种必然讲出来,他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因为这是他的亲身经历,早已内熟于心。
而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即便人人对他耳提面命,即使他自己也深信不疑,内心深处也不会有深切的感受。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的事,很多时候不就是“只有针扎在自己身上才会觉得痛”吗,只有亲身经历的,才会感同身受。
所以,红色主旋律电影,最主要的不是讲情怀,或者是聚焦在壮烈牺牲,而是要把这种历史的必然性讲出来,要讲出那个时代的国情和特质,并通过国情和特质把“必然性”自然流露出来,逻辑可靠,不煽情不做作,让人产生真实的代入感,要让一个一点儿都不懂那个时代的人看了以后会想“当时就该是这么选择,如果当时我在,我也会这么做”,如果能达到这点那就是真的成功了。
毕竟,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红色电影,不是给老一辈或中年一辈人回忆和自慰的,而是要给我们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下一代去看的,是要让他们记住和传承的,不是让他们记住几个人物,或者家长里短,或者谁和谁的爱情,而是要让他们记住那个时代的国情和特质,记住那个时代的风貌和精神,记住早已被历史证明的那种“必然性”。要知道,他们才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果我们的历史只有老一辈能够记得和理解,那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这就需要电影人真正的下功夫去钻研。要讲历史,但不能像纪录片一样平铺直叙;要有剧情和冲突,但又不能随意捏造历史;要凸显正气,但不能真的像现实一样靠开会、讲报告、喊口号;要体现亲民,但又不能刻意和庸俗……这确实很难,但是不能不做。
二、年轻人的观影取向是什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电影人的心里,一致认为,年轻人喜欢的就是或爱情、或搞怪、或装傻装可怜装可爱。一遇到某翻拍剧加了大量不符原著设定的剧情遭到质疑时,片方总是会说,我们要争取年轻人,要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但年轻人的口味就是电影人自以为是的那样吗?
想当年,没有爱情的《琅琊榜》赢得了多少人的喜爱,难道这些喜爱中没有一个年轻人吗?正剧《人民的名义》热播时,自以为迎合年轻人的“黄毛”却被吐槽最多,难道吐槽的人中没有年轻人吗?《破冰行动》的女主角遭到了多少群嘲?
其实,电影人没必要对我们的教育失去信心。我们的年轻人,纵然社会经验少,纵然格局不高,甚至真的幼稚轻浮,但三观真的没有崩坏。生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他们,见过的东西更多,对时代的感受更敏感,对政治的参与感也更强,他们甚至比老一辈更期待真正的精品力作和货真价实的正剧。
只不过相比老一辈,年轻人更富有娱乐精神,既然没有好的,那总得娱乐消遣吧,那就看着差不多的乐呵乐呵罢了。如果一部制作不怎样的有了热度,那不代表它就是年轻人真正喜欢的标签,而如果一部确实制作精良的不被喜欢,错的不是制作精良,而是其他方面有缺陷。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一代人,真真正正印在心里记住的一定是经得起考验的精品,一时的热度绝不会被真正记住。
因此,电影人要想赢得年轻人,首先就必须要放弃自己的自以为是,真真正正的丰富主线和钻研剧情。
退一万步讲,即便年轻人的观影取向就是肤浅和庸俗,那电影要做的,也不是迎合年轻人,而是要用剧情和逻辑讲述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让肤浅和庸俗的年轻人眼前一亮并深以为然。电影的功能是引导社会价值观,而不是迎合社会价值观。
三、形似和神似哪个重要?
作为主旋律的红色电影,注重形似第一几乎已成了习惯。但实际上,演绎领袖,最重要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不是模仿口音或动作,而是剧情和人物的塑造。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演员能够把领袖人物的那种气壮山河的气概表现了出来,让观影的人切切实实感受到了震撼和鼓舞,会不自觉地融入剧情中,不会去计较长得像不像,反而同样会把震撼和鼓舞代入到真正的领袖人物身上而尊敬或感动。
其实电影中,这些特型演员的演技确实炉火纯青,但是不可否认总有一种无形的枷锁束缚住了他们的发挥:
在演戏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样演得更像,而不是怎样让这个角色更有感染力。不只是他们,任何一个出演领袖的演员,在出演的时候都应该先忘记自己出演的是一个领袖,再深入地钻入角色,像钻研其他角色一样想的是如何演好角色,而不是怎样演得像。
也许老一辈人,看到只要演得像,不管其他如何都会自动代入历史而热泪盈眶,但年轻一代,他们看的更多的是剧情和人物,至于像不像倒在其次。还是那句话,我们的电影不只是给老一辈看的,更重要的是让下一代甚至下下下一代记住和传承的,神似即可,形似真的不重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任弼时拉的曲子叫啥名,真好听 (暖色余生_)
- 在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前,为什么就朱德将军行军礼,毛主席他... (Yoking Ran)
- 黄景瑜跟马天宇都一言难尽 (祖上五代纯路人)
- 没看懂,为啥最后老蒋放弃轰炸计划了? (豆友184753243)
- 老梁不配做教员对手有人反对吗 (a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