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阿来的剧本后,这个锅,李仁港背定了
业心影评(谎言自有理由,真实则无缘无故)
在国庆档三大主旋律片中,《攀登者》可以说从最受期待的一个,变成了最受质疑一个,无论是评分还是票房,都是三部片中最低的。
顶级的演员,顶级的演技,却摊上了一个不及格的导演,这是《攀登者》遭遇滑铁卢的主要原因。之前对此进行分析过,在看完阿来的原作剧本后,我更是确信了这一点。
1、 两段感情戏:在阿来的剧本中,确实有着与电影一样的感情戏,但每一段感情戏都让位于攀登珠峰的主题,表现的极其克制。在黑牡丹与李国梁的感情戏中,电影的安排是一见钟情,在训练中为李国梁偷工减料,在登山中给团队拖后腿,而剧本中,这些被人诟病的缺点,一个都没有,黑牡丹确实暗恋着李国梁,但从没有因为这个就疏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在登山的过程中,救过李国梁,而且在电影中,导演并没有对黑牡丹是否有登山经验做出必要说明,这就导致黑牡丹最后登顶缺乏合理性依据,而剧本中,阿来写的是她已经有了6年的登山经验。而在方五洲与徐缨的感情戏中,导演在电影刻画了许多情节,有迷路,有上到第二台阶与王五洲对话,而且是在登顶的最后关头,正是争分夺秒的时候,他们却花了几分钟谈论私人感情,这些内容,在剧本里都是统统没有的。可以说,剧本是用感情戏为严酷的攀登增添一丝温情,而电影却拍成了珠峰绝念,这让观众怎么接受?
2、 写实与“战狼式”的英雄主义:电影中,导演可以说将吴京的英雄主义形象运用到极致,在六七千米的高空疯狂跳跃,甚至为了救徐缨,硬是生抗目测有千斤重的雪块,最后竟然没有受重伤,这在现实中合理吗?反正这些英雄主义的情节阿来是一个都没有写在剧本里的,都是导演加上去,这样消费吴京,导演意欲何为?
3、 人物群像刻画:电影中,我们能记住的攀登队员有吴京演的方五洲,胡歌演的杨光,井柏然演的李国梁,其中最主要的是吴京的方五洲,他一个人承包了攀登的大部分戏份,导致其他人物在攀登上的形象都十分单薄,而在阿来的剧本中,王五洲甚至可以说不是攀登的主角,真正在攀登中在占大头的是李国梁带领的登山队伍,而且深度刻画了在攀登过程中李国梁、多杰贡布和其他队员,在一共七十九章的剧本中,李国梁是在第六十七章牺牲的,吴京的方五洲更多是在大本营中发挥作用,最后在第七十章到第七十三章就完成了攀登,而且这其中并没有徐缨的戏份,更没有徐缨的牺牲。
可以说,阿来的剧本是将感情线置于国家大义与荣耀之下,并没有让它在整个故事中喧宾夺主,这更加突出了攀登残酷以及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国家利益的悲壮感,而且整个攀登过程都是依照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进行描述的,没有电影中出现的诸多逻辑硬伤。
矛盾奖获得者的阿来撰写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剧本,却被李仁港导演魔改成了这样,这部电影的失败谁该负责已经一目了然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明显逻辑问题 ( Conan)
- 我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攀登者其实是鬼故事? (选好心爱的罐子)
- 参加了首映礼,从一个登山爱好者的角度谈谈电影... (Chrysanthemum)
- 攀登者票房(重磅) (豆友189551459)
- 这么冷的天,那么高海拔 (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