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喜欢《夺冠》那段的,应该是不了解80年代的上海
大花麻子(吐吐吐槽,不是一个少女的作风)
刚刚在那个帖子里也回复了这个内容。复制过来再具体讨论下。
说不喜欢的,大概都是些不了解80年代上海的人。
这段拍得很有趣很生动,徐峥作为一个上海人,也经历过这样的童年才能有本事用夸张又写实拍摄手法,把上海80年代初的弄堂生活拍出了共鸣。
那时的上海,大家生活在一个弄堂里,条件都差不多好坏。邻里邻居都没有界限,开着门也不怕有小偷。下雨了,谁家衣服晾着人去上班了,邻居会帮你收衣服,夏天傍晚吃好晚饭,弄堂口乘凉,一起分享西瓜。
那时的上海,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谁家有电视机,晚上吃好饭就聚过去看电视。
我记得在我两三岁的时候。家里有了彩色电视机,每天邻居都来看聊斋,那段可怕的前奏音乐至今都是噩梦。
那时的上海,谁家里烧了什么好吃的。弄堂邻居一家家分过来,就算家里没大人在,也不会被饿着,邻居奶奶阿婆都会来投食。
那段手扶天线找信号的片段,家住过棚户区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经历。那时只有住楼房的家里才有有线电视,棚户区石库门只有靠电线接受电视信号,电视没信号了,要么猛拍电视机,要么爬到老虎窗调整天线。
冬冬在最后像超人一样,跑上天台披着披风为大家扶着天线~不就是用夸张的手法将冬冬英雄化吗?在那一刻他就是弄堂爷爷阿婆爷叔阿姨心里的英雄~
最后冬冬哭着奔向爸爸,我也是笑中带泪看完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和我的祖国非常不错 (风雪飘飘然)
- 奥运会那部分那小孩什么鬼? (庭树观灯)
- 想为陈凯歌导演的《白昼流星》说句话 (爱稳稳的杜小姐🐌)
- 白昼流星全场最佳 (小威威)
- 我最喜欢《相遇》这个剧本。 (真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