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甄别小组里的旅游攻略、出行约伴等信息真伪,如遇非法行为可向站方举报。
流连临清 看运河文化百年繁华
雅阳
因京杭大运河而兴的临清市,是山东的北大门。研究《金瓶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临清正是《金瓶梅》故事发生的背景地。具有开发《金瓶梅》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 千年运河,曾承载着鲁西临清的繁荣,今日水退船隐,只留下历史追寻的故人往事。悠悠京腔、运河钞关、鳌头矶、舍利宝塔……仍然留下谜一般的印记。梅花上将张自忠、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生活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山东临清这片神奇的土地,令世人充满探寻的目光。 明、清时期,运河与卫河在临清这里交汇,水运的优势带动了经济的繁荣。有人形容盛极一时的临清:“科第接踵,舟车毕集,货财萃止,诚天下佳丽之地。”特别是自明永乐十五年会通渠开通后,漕运兴盛,临清成为汇集7省漕粮北运的中枢和内陆通往北京的咽喉战略要冲。大小船舶成百上千,南来北往,络绎不绝。 临清运河 临清运河沿岸热闹繁盛景象和社会习俗,为产生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以《金瓶梅》(词话本)为例,书中写了主食、菜肴、糕点、酒、茶、干鲜果等多达三百余种,有五十余种面食至今在临清多有流传。如“炊饼”(烧饼)、“黄米面枣儿糕”、“烙饼”、“寿桃”、“玉米面鹅油蒸饼”、“葱花羊肉一寸扁食”、“粽子”、“冷糕”(切糕),还有“花糕、包子、馒头、元宵、麻花”等,都是临清人常吃的面食。“炸酱面、温面”,更是临清人喜爱的饭食之一。这些一起构成了一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几多风流余韵让人回味。到临清品烧麦,看《金瓶梅》描写的风土人情,别有一番滋味。 遥想当年,临清运河两岸商贾林立,车水马龙,舟帆船影,达官贵人,赶考举子,大商小贩,无论是从江南入京还是自京南下,临清都是必经之地,就连康熙、乾隆皇帝南巡,也被临清风景所迷,美味所吸引。 运河钞关探寻古运河的年轮 当商业借助了运河交通之势,蓬勃兴盛起来后,临清一时富甲天下。设在临清的运河钞关,便是有力的见证。临清的运河钞关,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派驻临清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始建于明宣德四年,这里每年征收的商船之税,都超过了京城的崇文门钞关,临清钞关税收居全国8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 临清运河钞关是中国古代运河税收机构的唯一典型遗存,目前保存完好的只有两侧的殿堂。或许钞关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太过沉重,以至于每一处碑刻、每一块砖石都显现出历史的年轮。 领略独占鳌头的风韵 在临清城区内,古运河有两条,一曰元运河,一曰明运河,鳌头矶位于临清城内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的交汇处,是一组结构精巧、风格典雅的明代建筑,当年文人墨客赋诗览胜多会于此。 登临鳌头矶,可以远眺运河船闸和水闸。临清闸始建于元代,元世祖忽必烈时开凿山东运河,在卫河处建起临清闸。当时河道浅窄,水源不足,只能限大约150多艘船只通航,超大船只则无法通行。明朝建都北京后,都城皇宫营建所需物资、南粮北运等都因运河淤塞陷于瘫痪。如何解决这一当时最为棘手的难题呢?据史书记载,明成祖朱棣派工部尚书宋礼督领济南、兖州、青州、东昌四府25万民役治理会通河。永乐十五年,会通河水闸终于建成,以闸之启闭来调节水位,在汶上至临清高低相差30米、长约150多公里的水路上形成了多个台阶式的河道,每段之间变成一个水系。通漕至临清时,关闭头闸,北往的漕船进入闸河;然后开启头闸,关闭二闸,使水位降至与卫河持平,漕船转入卫河。南去的漕船再依次相反操作,使漕船再转入运河。这样,就确保了江南和通州的船只通航。当年,年通过临清转输漕粮,最多可达500万石。当时仅会通河就建有31处船闸,以船闸启闭升降来调节运河水位,保障船只安全通过,沿用至今,不得不说是中国运河水运史上的伟大创举。 临清舍利宝塔 舍利宝塔被称为运河四大名塔,是这样的吗?是的。临清舍利宝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通州的燃灯塔、杭州的六合塔、镇江的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为运河岸边一标志性建筑。此塔建于何时?有多高?有什么样的建筑风格?此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塔高61米,九级八面,楼阁式,通体近垂直,砖木结构,塔顶呈将军盔形,属省内仅见,基座八面,每面长4.9米,底面积为186平方米,其空间面积可达7000平方米,外檐砖木结构,檐下为陶质仿木出挑斗拱,转角斗拱下垂莲花垂柱,斗拱下部镶嵌陶质“阿弥陀佛”四字。进入塔室,各层辟有转角形石质梯道,可迂回逐层登至顶层。各层为穹隆顶,顶上施龙骨架,地面平托金丝楠木楼板,平面铺青砖,每层辟八门,四明四暗。各层塔心室内皆有刻石,画像镶嵌壁上,宝塔中心部位原有金丝楠木通天柱,上至塔刹下直落地宫,以承托每层平面负荷,此作法当属宋代遗风。 这座宝塔的建筑材料在选用上与现存的同类建筑有什么不同?一个是舍宝塔建塔用砖和北京故宫等建筑的用砖相同,用的都是临清贡砖;二是舍利宝塔采用了当时严禁民间使用的金丝楠木。 龙山晚眺 在平原之地的临清怎么会有一座土山呢?它的形成,是与运河联系在一起的。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凿会通河南支,所挖的泥土堆积在此处,形成了山的雏形。为确保漕船运道畅通无阻,便规定每年一次清淤,三年一大疏浚,清出的泥土就又堆积在土山之上。这样历经几百年的堆积,成为了临清地方形胜,旧志中被列为十六景之一,名谓“土山晚眺”。都说龙山还与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有联系,是怎回事呢?书中多次描写了这座土山,据专家考证,《金瓶梅》的作者有在临清长期生活的经历,于是他自然而然将龙山作为了小说的一个背景。书中写到西门庆的妻子李瓶儿,就埋在龙山脚下 五样松 五样松 东郊陈坟村北,有1株古树松柏,为明永乐年间所植,因叶状有竹篾、米粒、喇叭、针、剌5样,故俗称“五样松”。此桧柏高16米,树围2米,树干中腰凸结叠出,树冠绿荫如伞,其枝曲弯蜿伸,似虬龙腾旋。每年春来,枝吐青翠,叶摇婆娑,姿态万千,游人纷至,凭栏观赏。临清县志中载有邑人张树梅以“东郊孤松”赋诗:“中有长松高百尺,枝柯蜿蜒如龙蛇。菀枯不与凡卉并,郁然直上色参天。” 临清人有许多说法,有人说它由远方而来,原为两株,后来自己走了一株,有时,还能看到那树的影子;有人说,它是陈坟村陈姓人家种于墓地的,祖先为防后世盗卖,原在树上钉进许多铁棍……它确是陈氏祖产,据陈氏后人相传,明永乐年间,其先祖曾任锦衣卫,先祖母年历浙江绍兴府北上时,因怀念故土乡情,将故园的五种柏树苗扭成一束,插入花盆,随粮船带来临清。后来,树逐渐长大,遂植于庭院。先祖母去世后,即移栽其墓旁,以作纪念,日久年深,终于长成现在这个样子。后人以其树大而奇特,列为一大景观,谓之“东郊孤松”。 临清贡砖 临清砖与北京城有怎样的关系?在北京故宫、天坛、十三陵等名胜古迹的建造用砖上,都会看到“临清”的字样,这是因为明清两代修建北京皇宫各大殿和紫禁城城墙用砖,以及明代修建的北京十三陵和清代修建的东陵、西陵等皇陵用的砖,绝大部分是山东临清砖。史学界有“漂来的北京城”一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历史上京城皇族“衣食住行”所需,大都是通过大运河从富庶的江南地区“漂”过去的,而其中“住”的主要部分,即营建北京皇城的贡砖,也大都出自临清。 临清有专门的机构吗?明永乐初即在临清设有“工部营缮分司”,专门督办烧制砖并运往北京,所以临清砖窑也始于此。明清两代的临清砖窑有数百座,都分布在运河沿岸。从明永乐初一直到清代末年才停烧,前后延续了近500年。 那皇家宫殿所需要贡砖为什么要在几百里之遥的临清烧造呢?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内因。临清的土质很特别,很多地方地下1米多就会出现红、白、黄层层相间的“莲花土”,这种土是由黄河冲击而形成。土质细腻无杂质,沙黏适宜,成砖后以“击之有声、断之无孔、不碱不蚀”而著称。另一个是外因。临清依傍运河,运输方便,相当一部分临清贡砖是搭乘漕运船直接运到北京的。 凤岭钟英 风岭钟英与鳌头矶隔河相望,是今日的大众公园,此处由始建于民国二十二年的进德分会改建而成。公园西北隅,有一片隆起的土岭,原“高数仞,长二里许”,每当“夏秋间汶水涨发,树木青葱,具有胜致”,又称凤凰岭,临清旧景“凤岭钟英”就是指此处。 为什么此处称为凤凰岭?此处原有一座建筑称“无为观”。乾隆三十年(1765年),他给无为观题“福佑津途”作榜,题“双闸节宣资利济,三元调燮协宁居”作联。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南巡又来到这里,看到这里景色宜人,竟引得他走下龙舟,自无为观下船,乘马由岭上至板闸鸡嘴坎登舟漫步在岭上。从此,此岭便赢得了“凤凰岭”的美誉。使这里成为名胜的,并不仅仅是由于乾隆皇帝把一个“无为观”的名字改成了凤凰岭,更主要是这里下临汶河,从河上看岭,壁立千尺,遮天蔽日,岭上树木葱茏,浓郁蓊郁,汶河由东而来,至此忽然转了一个九十度的直弯,滔滔河水像一下子进入了一个静谧、清凉的幽幽洞天,旅人至此都愿下船小憩。旧日凤凰岭上设有石桌石凳,草亭树荫,全没有闹市的繁华,但远望汶河,白帆片片,近看岭下,竹篱草舍,清风徐来,百鸟争鸣,一杯粗茶便使劳累顿消,心旷神怡。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先后撰书《临清叹》、《临清歌》著名的长篇诗文,并刻石立于凤凰岭下。诗文开篇两句写道:“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乾隆多次为“无为观”题诗,并书写上石。凤凰岭是怎么形成的?是由于多次疏浚运河时将挖出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后植多种树木花草,成为运河沿岸的一道美景。 临清大宁寺 大宁寺建于何时?该寺始建年代无考,明万历、清乾隆年间两次重修。坐落在临清大寺街,同静宁寺、天宁寺、满宁寺并称为“临清四大寺”。那么大宁寺原来和现在都是什么样子哪?原寺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祭殿、戏楼、大雄宝殿、伽蓝殿,东西两侧辅以对称禅堂、斋堂,是“壮丽甲于诸刹”的建筑群。现存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单檐硬山布瓦顶。明、次间前后建有四柱楹檐廊,檐廊硬山卷棚顶与主殿相配连,成勾连搭式。殿中原塑有释迦牟尼佛像,还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佛像。该殿为临清现存唯一完整的寺观古建筑。 现存有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大宁寺稳长老重修大雄宝殿碑记》等三道碑碣及经幢。碑文中记有当时“环四周为市廛,金银钱布,贝玉珠玑堆积如山”的民间商业繁荣景象。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对大宁寺的神奇传说更为感兴趣,还有个传说呢。相传,有一个乞丐住在此庙,入住后不久就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发现香客放在佛前台子上的点心果品等,到第二天都不翼而飞了。开始乞丐不以为然,结果却连连如此。乞丐便把这件奇怪的事告诉了在附近居住的老人,老人听了若有所思,嘴里念念有词的说:“佛祖显灵了”。后来有个壮汉得知了此事,他偏不信这个邪,对周围的居民说:“世上那有这般神奇的事,等我把这个盗贼抓来给你们看”。当晚壮汉就住在了大宁寺庙里,等了很长时间见盗贼还没有动静,他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过了不久一阵凉风吹过,壮汉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心想盗贼看到本爷爷在此,大概是不敢来了吧。说话间忽然一道黑影从眼前晃过,壮汉刚想拿起棍棒去打,可是他好像忽然被施了魔法一样,拿起棍棒的手怎么也动弹不得,整个人僵在那里。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召集组员!一起助力开启小组中秋家宴! (小组活动官)
- 杭州西湖 (机器猫)
- 英语先生免费试听小班课,美国外教亲自教! (Mr.English)
- 专业教师团队,为你专门定制全英语言环境 (Mr.English)
- 英语先生免费试听小班课,美国外教亲自教! (Mr.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