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拖延症交作业,《哗变》20190914的观后小作文(严重剧透警告!)
糖堆堆堆猫

人艺排这个剧有三十年历史了吧,算人艺经典剧目,B站还流传着1988年的版本,和今年上演的版本基本没有什么改动,看他们排这个剧,有点职业运动员以赛代练的味道,投入不是很高,制作场景什么都比较简单,完全靠剧本和演员舞台功力在台上把剧撑起来,现场演出也是拳拳到肉让观众直接欣赏到演员精湛的演技和精彩的对白。
关于剧情(有剧透可快速略过)

剧情讲的是二战时期发生在美军军舰凯恩号上的一次哗变事件,凯恩号在穿过台风中心情况危急的时候,军舰的二把手预备役上尉玛瑞克发动了一次针对舰长魁格的哗变,夺取了指挥权,事后军事法庭针对哗变事件进行审理判决,整部话剧展示的就是庭审反转过程加上最后辩护律师格林渥对庭审结果的态度反转,把法庭审理间那些令人反感的琐碎管理事件突然放到家国利益面前考量,点出一些管理上的矛盾在个人恩怨的裹挟和小团体的发酵下直接影响到前线战事,格林渥利用诡辩加心理战打赢了官司,却只能对始作俑者进行道德上的谴责。
现场用大量对白推进情节,检察长查理传唤了哗变事件在场军官、信号兵,辅以技术专家、心理医生团队,意在证明魁格舰长决策正确,事发当时精神正常,并且没有不能胜任职务的精神疾病,哗变是因为以玛瑞克为首的团体对舰长有私人恩怨。辩护律师格林渥在最后把魁格舰长作为己方证人传唤上庭,通过诡辩和心理战一步步激怒魁格舰长,用黄色染料事件、电咖啡壶事件、淡水事件、草莓事件、奶酪事件等一系列集聚了管理矛盾的旧事重提让他在法庭上失控,证明他有类偏狂人格不适合担任舰长,从而让法官相信魁格舰长确实是因为在紧急情况下无法胜任职务而被玛瑞克发动哗变解除职务的。然而格林渥从接手这个案子后,就从自己在空军的服役经历猜出新老军官不和,发现玛瑞克发动哗变完全是因为之前他的同僚——小说家基弗不断暗示煽动让他相信魁格舰长精神不正常无法胜任职务,从而在台风天没有选择说服舰长改变航向而选择了哗变接管指挥,基弗本人却完全置身事外,甚至出庭作证时都没有提供有利于玛瑞克的证词,傻白甜玛瑞克在整个事件里被基弗当枪使却不自知,还一人揽下所有责任,坚持认为基弗是他最好的朋友。格林渥清醒地知道他在法庭上用各种手段证明出来的结果并非事实,魁格舰长确实有性格缺陷,并在管理上有过度严格到偏执的问题,但并不至于无法胜任职务,格林渥的辩护拯救了玛瑞克,却沦为基弗公报私仇的工具,毁了曾经在前线保家卫国的魁格,尤其是格林渥作为一名犹太人,深知二战中在前线的正规军对普通老百姓的意义,然而他作为玛瑞克的辩护律师,即使看清了事情真相,却只能选择全力为他辩护,对基弗的愤怒也仅仅只能靠最后涂他一脸黄奶油和当众谴责来发泄。
有意思的看点(也有剧透:P)
因为整个剧大部分时间展示的是军事法庭庭审实况,没有什么场景切换,长篇累牍的对白堆砌出来的剧很容易让人疲劳,因此观众兴趣点的设置和剧情节奏的把握就非常重要。
第一个看点是海军官兵众生相,出场的不同性格、官阶的证人,比如年轻没文化的信号兵厄本,心直口快的值日官凯斯,威严傲慢的军舰专家萨德,措辞科学严谨最后快被格林渥逼疯的心理专家伦丁,这些性格迥异的角色以及他们在庭审交锋时碰撞出来的各种效果丰富了场上军人这类乏味无趣群体中每个个体的可看性;
第二个看点是魁格“迷惑行为大赏”,随着盘问证人,法庭上由松散到紧凑有节奏地释放出黄色燃料事件、电咖啡壶事件、淡水事件、草莓事件、奶酪事件等被奇特命名的事件,仿佛在现场打开一个又一个套娃一样,一个个控诉着魁格在军队治理方面的奇葩行为,令人啼笑皆非;
第三个看点是格林渥的“赢了世界,输了良心”两大反转,一开始虚实飘忽的出招,放弃盘问检方证人甚至全盘接受检方证人证词,使形势对己方极度不利,下半场开始慢慢反转,刀刀见血的逼问,到最后庭审局面反败为胜,节奏控制非常好,然而就在观众随着舞台上的演员一起心情很爽庆贺魁格滚蛋的时候,格林渥斥责基弗和一众年轻官兵的反转大大增强了这部剧的戏剧性效果,同时也带出了值得讨论和思考的社会问题。
一点点发散
故事本身来说其实不是很接地气,尤其是对我这种完全没有军旅经历和军事法律知识的人来说,但是看到最后其实是一场职业和良心冲突时选择什么的灵魂拷问,这个会适用到很多职业场合,虽然对大部分人来说不会有那么极端的情况。
还有一个就是职场老人和新人之间的隔阂问题,几乎每个新人都会抱怨老领导,而等自己成了职场老人后又会对新人有各种看法。不同年龄层的人成长环境差异和社会大环境变化造成了这些矛盾,就像魁格所说,他当兵的时候对上级的命令是不敢有丝毫违抗的,而他接管军舰的时候这些年轻的下级军官和士兵太过自由散漫甚至无视他的命令,对他毫无尊敬,确实他在军舰上苛刻的管理让很多年轻下属无法忍受觉得受到了虐待,放在现在的观众眼里,魁格确实有点近乎偏执的变态,这有他个人成长经历的原因,也有参加过一线作战的原因,格林渥在最后谴责基弗时候也提到,魁格在一线作战的时候,这些发动哗变的年轻官兵正在享受幸福平安的美好人生。尽管魁格在管理上有各种毛病,和下级军官有矛盾,但他并没有将这些矛盾向上级报告,也没有写进档案影响下级发展,在玛瑞克预备役转正的报告上他还是给予了正面肯定的评语,讽刺的是这个评语和他在法庭上对玛瑞克的驳斥自相矛盾,成为压倒他法庭证词的最后一根稻草。
还有一个是关于基弗和玛瑞克,玛瑞克是很典型的被基弗当枪使而不自知,这个在生活中还挺常见的,就好像一个不明真相的网友,接收了有针对性的洗脑,情绪被不断煽动,就自以为正义地去采取反对行动,而最终吞下恶果的却是自己,煽动情绪的人置身事外,如果发生在现实世界,还未必有格林渥来帮着翻盘。
关于台词
这个剧本是英若诚老先生翻译的,台词风格我很喜欢,很贴合中国人使用语言的习惯,意思表达到位,措辞精准简练,很符合军事法庭语境。而且演员没有浓重的翻译腔,角色语言很符合身份,有些角色的对白甚至用了比较明显的本土化处理,比如没文化的三等信号兵厄本说话就很像北京街头青年,老上校说话老干部式威严,心理专家学者式严谨,表现出来都是中国观众能立刻能阅读出来的职业特质,台词翻译相当优秀。
印象深刻的卡司

魁格舰长。这次在北京看的是冯远征,冯远征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后在这个剧里又一次演绎了一个有精神缺陷的人,他演得有多像呢,就是我会立刻在生活里找到原型,一个以前认识的人,和他一模一样的症状!通过冯远征的演绎我知道了他这种叫类偏狂人格,多年疑惑得以解开哈哈哈。现场看完冯远征的魁格还是很过瘾的,后来在B站又看了88年版朱旭老先生的魁格,感觉比冯远征更好,冯远征比朱旭差在没有演出那种年长军官的年代感,也许看着太年轻了哈哈哈,朱旭版魁格演出了年长军官那种倚老卖老,理所当然,打点官腔,甚至不时有点糊涂带着不耐烦的感觉,和年轻军官有明显代沟,这样的魁格是很令人信服的,他具有下属所说的怯懦、推卸责任、出昏招、吹毛求疵的感觉,而冯远征更多表现出的是性格缺陷(也许是陌生人那部剧深入人心了23333),和同场格林渥、基弗等人甚至都感觉不出年龄差。
玛瑞克。88版的玛瑞克是由近几年格林渥的扮演者吴刚扮演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近几年王雷扮演的玛瑞克。玛瑞克是发动哗变的人,他性格里有天真莽撞的部分,很轻信自己的朋友,但他做事情很果断很坚定,虽然面临法庭受审,他不满自己的辩护律师时候会直接责问,庭审局势不利的时候他也并没有表现出害怕和后悔,他眼里发动哗变是替天行道拯救苍生,和吴刚相比,王雷演的玛瑞克更具有那种愣头青干脆利落的特质。
总结
尽管哗变是人艺很经典的一部作品,但是从观赏娱乐性来说比较一般,海军法庭的题材和几乎一景到底的布景对一般观众来说多少有点乏味,舞台效果全靠演员撑,所以很考验演员功力。现场演员个人应该是不带麦的,用的是舞台收声装置,约1千人的场地台词都很清楚,空耳也很少,有些老演员声如洪钟确实台词基本功非常好。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换卡司我有机会出于好奇会再刷,同样卡司不会去现场二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闲聊|Per aspera ad astra——郑云龙专组闲聊楼(水塔) (龙葛格的硬币)
- 产出|猫猫手专楼——吸猫怎么能少了猫jiojio (Nineteenth)
- 资料|音乐剧经典剧目资源合集(更新部分百度yun~持续更新欢... (脸红全因风太烫)
- 【龙票】南昌将进酒、青岛魔幻时刻、北京榆树下的欲望 (shushu)
- 剧评|郑云龙原创音乐剧《将进酒》repo收集楼 (皮皮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