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选释》精读笔记(长期更新)

万青

来自:万青
2019-10-21 10:45:20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19-11-04 15:34:37

    11.4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注释: 1.括号内的为衬字。 2.参:指参星,属于西方白虎星宿,酉时(晚上5-7点)出现在西方。 3.辰:指辰星,属于二十八星宿的心宿,卯时(早上5-7点)出现在东方。故参辰两星,各不相见,白天时更是全不见。 点评: 这首敦煌曲子词与汉乐府《上邪》相似,都是用夸张比喻,列举大自然中不可能之情景,来抒发情感。只不过《上邪》是直说,两个绝字相呼应,整体一气呵成,只言我爱。这一首反说,以枕前夫妻誓言起,在青山烂、秤锤浮、黄河枯、参辰现、北斗转南、半夜见日6个意象中,却用“休即不能休”回笔,其实是讲现实你负了我,然而我还是不变初衷,除了强烈奔放的爱情,又夹杂了一分悲情。 备注: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19-11-07 22:52:52

    敦煌曲子词~抛毬乐 珠泪纷纷湿罗绮,少年公子负恩多。 当初姊姊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 仔细思量着,淡薄知闻解好么? 注释: 罗绮:多指丝绸梭织衣物。 知闻:一说指朋友、知己,名词(俞平伯先生取此解,理由是后面已经有了“解”这个动词)。一说指交往、交结,动词。个人认为可以把淡薄知闻看作一个词组,就好像“琴里知闻”,意思为凉薄的相交。 点评: 这首词总体用词都很口语化,即使放到现在,读懂并不困难。其实敦煌曲子词大多如此,这也是词与诗的区别之一,较变通的格律,有曲谱可歌的特性,都使得词会杂用口语。 这首词最惊艳的就是最后一句,“淡薄知闻解好么”道出了少年公子的薄情和不懂真心,自带一股悲情。 备注: 琴茶(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到吾今无往还?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03 21:48:32

    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注释与点评: 即使放到现在,读起来也没有任何的障碍。可见唐代的曲子词与口语无异,一是为民间所创作、传唱。二是口语化就是词与诗的一大变化,这一点俞平伯先生在前言中就有提到。三是唐代以来,民间所用口语与现在相比,变化不算太大。 就词本身而言,“夜久更阑风渐紧”是一句点睛之笔,“夜”与“更”接承上句银月这一静物,几个动词“久、阑、渐紧”起转下句悲伤之情绪。但这句实不如柳永的“渐霜风凄紧”。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04 22:06:18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注释: 词牌《菩萨蛮》:《杜阳杂编》曾记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为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简单说,就是唐文人被女蛮国人的穿着吸引,循着这种感觉,创作的词曲,叫作菩萨蛮。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姑且理解为树林吧。 漠漠:有广阔意。 伤心碧:唐代诗人惯用手法,杜甫曾写“清江锦石伤心丽”,伤心即为特别、极其之意。 暝色:夜色。 玉阶:根据 文中意境,应作“栏杆”解。 亭:古语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其实就是古代的驿站。

    点评: 读李白的词,一般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这真的是李白写的么?我们读了太多李白写的诗,意境渺渺、飘逸豪迈、充满浪漫情怀,不愧于贺知章一见,惊称其“谪仙人”的美誉,想必当时也是万千少女的偶像吧。但这首词,不是不好,而是总觉得少了李太白独有的那种意境与味道,太平淡了、太直白了(相对于李白的其他诗而言)。那么这到底是不是李白写的词?史考也无实证。只能说,根据所传敦煌卷子,可以认定唐开元期间已经有了词调。也就是说,李白是有可能即兴之于,写几首词自娱自乐(当然也可能是,李白在青楼纵情恣意、饮酒乘兴之际,给陪同的女子留下一两首词传唱,也未可知)。也只是宋朝僧人文莹作的《湘山野录》中提到了李白的词,这是个人的随笔,讲的也是朝野间的趣闻,实不能证明。(有兴趣的人,可以去读读湘山野录,这本书确实有吹捧当政者的嫌疑)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05 22:01:03

    忆秦娥(李白)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 秦娥:意指秦地女子。词中“霸陵”“乐游原”“咸阳古道”皆在古时秦地。 秦楼月:这不是一个词,秦楼与月是并列关系,在这里只是表达出“月高起,秦娥梦断在秦楼”这两层意思。 霸陵:汉文帝陵墓,在长安东侧,附近有灞桥,唐人在此折柳送别。 乐游原:汉宣帝时被称乐游苑,长安城的最高点,风景秀丽。唐时亦为登高览胜最佳景地。 清秋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多是携伴出游、登高、赏菊等,在这里反衬出后面的“音尘绝”的别离。 音尘:古时意为音信。和道路的沙尘没有关系。

    评语: 上半阙,“箫声咽”三个字起头,奠定了全词哀伤的基调,其余几句就较为平淡了。下半阙要精彩一些,用乐游原上的清秋节,反衬咸阳路上音尘绝,更显别离后杳无音信的伤感,最后“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加重了秋天萧索的意境。我尤其喜爱“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一句,古道还在,那人却一点消息都没有了,心中不由得生出了忧伤。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首词几乎全篇都是秦汉景象,词句也颇有古体诗的风格,从作者的视角出发,这算是一首古风歌词。也就是说和当今的《东风破》《青花瓷》是一样的,李白还真的是有趣。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06 21:59:30

    章台柳~寄柳氏(韩翃)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杨柳枝(柳氏)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注释: 这两首词,一问一答,故放在一起讲。 章台:汉长安中街名,甚为繁华,早可见于《汉书~张敞传》,后被人借指妓院所在。唐人也将章台与杨柳结合,《古今诗话》“汉张敞为京兆尹,走马章台街。街有柳,终唐世曰章台柳。杜诗云,京兆空柳色。”章台柳,在这里借指柳氏。 依依:形容柔软的样子,《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 一叶随风忽报秋: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意味。

    评语: 这两首词其实是一个小故事,最早是唐许尧佐所作《柳氏传》(又称《章台柳传》),后收录于宋代《太平广记》。唐天宝年间(就是发生了安史之乱的那个年代),昌黎有一个穷秀才叫韩翃(男主),生活落魄但是颇有诗名。同乡有一个有钱的老板叫李生,家有千金还特别喜欢韩翃的才气,给了韩翃一栋房子,还经常请他吃饭、赏歌舞。 时间一长,李生家有一个姬妾柳氏(女主),艳艳一时,喜欢上了韩翃,私下说“韩夫子岂长贫贱者乎”。李生就把韩翃叫来说“柳夫人容色非常,韩秀才文章特异”,我这个姬妾就送你吧,又资助了30万钱。自此,“翃仰柳氏之色,柳氏慕翃之才”,两个人各取所需,过得很开心。 第二年,礼部侍郎在考试中选拔韩翃为上等,韩翃却在家闲住了一年(大概是舍不得柳氏和这样安逸的日子吧)。柳氏就说:“取得功名,自古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你怎么能够为了我而放弃大好前程呢”。于是韩翃幡然醒悟,去奔仕途去了。结果不久之后,爆发了安史之乱,柳氏担心贼人作乱,自己名节不保,就自己剪去长发,毁了容貌,居住在法灵寺。(柳氏还是颇有气节的,而且对韩翃有真感情,因为此后人才为她会做传。)这个时候,韩翃作了平卢节度使的随军书记,就开始派人去找柳氏,用丝绸作了袋子,装着碎金,上面写了这首词。柳氏看到之后哭的很伤心,就回了下面一首词。 可以这么解读,韩翃对柳氏是有感情的,但适逢乱世,不知道柳氏会不会等他,其实是对他们的感情存有怀疑的。所以写了“章台柳,章台柳,现在还时常想起你曾经柔弱美艳的样子,纵使现在还和以前一样,也应该嫁给其他人了吧”。柳氏看完,哭的很伤心,回道“杨柳枝,是在春季才会明艳动人的,现在春去秋来、落叶纷飞,我已经容颜衰老,我们还是不要再见了”。可见,柳氏虽有情,但对韩翃的不信任而伤痛,因此回绝不想再见韩翃。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07 22:11:50

    调笑令(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注释: 燕支山:即焉支山,在甘肃山丹县东。唐代此地与东突厥接壤,是边境。《史记》中记载“匈奴歌曰,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跑:应同刨。

    评语: 1.据史实记载,韦应物没有去过边关,但青年时候经历了安史之乱。这首小令大概也是韦应物借边关胡马抒发自己悲凉的厌战情绪。 2.整首小令都以胡马为主视角,简单的线条,勾勒出边地辽阔荒凉的草原景象,最后一句“边草无穷日暮”,言已尽,意无穷,就感觉心中依旧徘徊着迷路般的迷茫无助之情绪。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10 22:51:06

    竹枝三首(刘禹锡) 其一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注释: 竹枝:《乐府诗集》记载“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词九首”。那么,创作时间应该在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之后,即“永贞革新”失败后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之后。 点评:整首词用语都偏口语化,且音节和谐,句句可歌。前两句写景,第一句白描手法直言山桃盛开之繁茂,颜色之明艳;第二句一个“拍”字尤其传神,描绘出春天江水绕山而流的活力。后两句比兴,以所见之景烘托出心中情意,以花红明艳但花期短暂比为男子对女主的情意,以无尽江水比我的愁绪,确实恰到好处。但我们现在读来就觉得有些俗套了,很难有深切的共鸣。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11 21:21:06

    其二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注释: 1.瞿塘:长江三峡之一,在重庆市奉节县,在三峡中长度最短,却最雄伟险峻。 2.嘈嘈:形容声音杂乱的样子。如《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多与水声雨声相和。

    点评: 这一首是竹枝词里我最喜欢的一首。前两句依旧白描,直言瞿塘峡的险峻,水流急湍,声音嘈杂,险滩极多(十二这里是虚指)。后两句比兴,诗人以自身遭遇比兴,一个“长恨”道出了对改革失利,世路维艰的无比愤恨,一个“等闲平地起波澜”点出人心复杂,真是极其精妙,又一气呵成。总的来看,瞿塘之险,水流变化之急湍,何尝不是诗人看到了世道之险阻,人心之难测。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12 21:42:00

    其三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释: 1.钏:汉代即有,几个手镯合并在一起,被名为“钏”。 2.畲:楚俗烧榛种田曰畲,即所谓“刀耕火种”。杜甫亦有《秋日夔府咏怀》“烧畲度地偏”。 点评: 四句词,句句绘一景,或动或静,烟火气十足,颇有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味道。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15 22:22:49

    浪淘沙(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偎。 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注释: 1.澄洲:有两个解释,一是同“澄州”(今广西上林县),据报道广西上林人自古多淘金者。二是指橘黄色的水中洲地。个人倾向第一种解释。 2.淘金女伴:古时即有淘沙金的劳动者,称为“淘金”或“淘沙”。许浑曾在《题峡山寺》中写道“蛮女半淘金”。

    点评: 这首词也是很朴实易懂,前两句写实景,后两句抒发感慨。通过日照过后江雾分开,仅仅两个动词,很好的引导着读者的视角转向淘金女们在江边休息的场景,视角转化自然,整体画面感极强。 在那个年代,诗人能够关注到底层劳动人民,指出王侯贵妇之金钱富贵都是底层人民沙中浪底劳作所得,思想性殊为不易。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16 12:13:22

    竹枝(白居易)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得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注释: 1.瞿塘:长江三峡之一,在重庆市奉节县. 2.白帝城:在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刘备伐吴败归,就死在白帝城。由此用地名即景,有怀古意。 3.闇:同暗,残夜鸟啼之意。传世本《尊前集》,黄荛圃旧藏明钞本,《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汲古阁本,均作“闇”。疆村本作“闲”,盖误。 4.竹枝:四川东部一带民歌。

    点评: 前两句是实景,瞿塘峡水流湍急,故冬日初晴,烟雾在水面缭绕,而此时诗人在白帝城下看着月将西沉,两幅景象协调一体。后两句则是因白帝城引出的情绪,俱言悲切之情。 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他的诗词不仅通俗易懂,还大多讽喻时事,泄导人情。这首词的词眼大抵就是第二句,其他几句除了写景就是渲染悲凉情绪,也是为了突出第二句的怀古之意,怀古之中有没有暗讽执政者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18 22:15:43

    望江南(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注释: 1.望江南:唐教坊曲名。诗人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望江南’一名‘忆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2.月中寻桂子:桂子即桂花;月中寻桂子,即在天竺寺中秋赏月之意,有用典。《南部新书》说:“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又,白居易在《东城桂》诗自注曰“旧说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3.郡亭:应为杭州虚白亭,白居易有《郡亭》诗“况有虚白亭,坐见海门山”。

    点评: 这首词要结合诗人的经历来看,白居易青年时曾旅居苏杭,也曾担任两地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就是对江南生活的追忆。 一首小令,能发挥的空间很少,以《望江南》来说仅中间两句,加起来不过14字。由是诗人选取了两个场景,即天竺寺赏月和亭上观江潮,有人有景,动静结合。

    备注: 《忆江南》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19 22:08:45

    菩萨蛮(温庭筠)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翦。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 1.水精帘:同水晶帘。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可见唐朝时期已有水晶,多在贵族阶层流传使用。 2.颇黎:同玻璃。 3.藕丝:不是指食物藕丝。古语中,藕丝为颜色意,青白色。在这里是借代用法,以颜色借代衣裙。如词人的另篇《归国遥》“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都是指如秋色般的衣裙。 4.人胜:也称“人日”,即古时在正月初七过的一个节日,有翦彩,出游等活动,男女皆可参加。《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翦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 5.香红:这里不是形容词,也是借代指花,可能是鲜花头饰,也可能是两鬓簪花。 6.玉钗头上风:风即春风,与词人《咏春幡》“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似。

    点评: 读过《人间词话》不难发现,王国维是不太喜欢温庭筠的,只给了“精妙绝人”这个评价,说其仅“句秀”。我觉得有失偏颇,温庭筠的词句不仅仅是艳丽,这些词句组合在一起也有独特的韵味,有隐藏颇深的真感情真境界。 前两句,水精帘,玻璃枕,暖帐,熏香,鸳鸯锦等多个静物并列,勾勒出深闺女子的生活,用词艳丽,是词人惯用的手法。点睛之笔是后两句“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大多人认为是梦境,我觉得是远景。就像是一个镜头,从女子闺房缓缓移出,转向窗外的远景,而后过渡到下阙的参加人胜活动青春少女。而这句话承上启下,选景颇为巧妙,江水之上,垂柳依依,烟雾渺渺,就在这悠远的景色下,大雁飞过打破了宁静的画面,抬头看到的是将落的月亮和青白色的天空,韵味无穷。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21 21:44:05

    菩萨蛮(温庭筠)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注释: 1.宫:这里应该取房屋意,即《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这宫。”所以满宫可以理解为满室。 2.金雁:指的是衣上的绣文,也暗含鸿雁传书,古人音信传来的意思。 3.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市,相传为西施浣纱处。这里女主是以西施自比。 4.曲:弯曲的地方,如河曲,溪曲等。 5.杨柳色依依:应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典故。

    点评: 整首词写思乡怀人之情。上片以满院的月光暗示女主人公深夜难眠,以眼前景色引出家乡春意满园,故人却在关外万里,音信疏隔。下片以西施自况,颜色依旧,但何时丈夫才会回来。让人很容易联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 虽然写的是思念边塞守关将士的思妇,依旧有温庭筠的风格,造句精工,用词艳丽。然而胜在章法别致,从首句起一直弥漫着伤感情绪,娓娓道来,颇为动人。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24 22:21:26

    菩萨蛮(温庭筠)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注释: 1.深处:承接上文的“重帘”,指帘帷的深处。 2.麝烟:焚麝香的烟,算是一种香料。另有一说,是以香料和油脂制成的香烛。 3.花落月明残:不一定是实景,而是为了突出一种悲凉情绪。与李存勖《如梦令》“残月落花烟重”。 4.锦衾:锦制的被子。 5.晓寒:晓寒二字精妙,女主人公自卧时至晓,一夜的愁肠。

    点评: 上片是实景,每笔都在渲染环境幽静孤独。如月至正午却说“才至”,重帘中悄悄无人语等等。其中叶嘉莹先生将“深处麝烟长”中的“长”字,与王维诗中“墟里上孤烟”的“上”字及“大漠孤烟直”的“直”字相比。认为“飞卿词与摩诘诗,虽一浓一淡,一绮艳一闲逸,然而其为近于绘画式之客观艺术这点颇为相近。 下片感伤。最精妙的就在最后两句“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承上意脉,有不尽之味。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2-25 21:44:37

    更漏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注释: 1.漏声:更漏报点之声。 2.迢递:遥远之意。 3.塞雁:指北雁,春来北飞。 4.城乌:城头上的乌鸦。 5.金鹧鸪:前两者是真的鸟,金鹧鸪则是绣在画屏上的。 6.谢家池阁:谢氏为南朝望族,居处多有池阁之胜。后来便成为一共名。这里指女主住处。后,韦庄《浣溪沙》亦有“小池池阁谢娘家”。 7.红烛背:一说以物遮住红烛,使其光线不向人直射。

    点评: 这首词是温庭筠的代表作,“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是其中名句。 上片,柳丝春雨,花外更漏声音渺远,无一不透出离别伤感的情绪。“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三句最为巧妙,塞雁,城乌都是真的鸟,金鹧鸪却是绣的或者画的,是死物,意想奇妙。大抵意思是,画上金鹧鸪虽然金贵,然而在我面前,又何尝没有城乌塞雁的悲凉。 下片,简单的夜中怀人,熏香独坐的无聊惆怅,灭烛就寝入梦也思君。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3-01 21:55:59

    更漏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注释: 1.照:应取察知,明白的意思。将香炉和红蜡拟人化,皆着我凄凄离情。 2.画堂:华丽的堂舍,如唐朝崔颢的《王家少妇》“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3.夜长衾枕寒:此中情感与“锦衾知晓寒”相近。 4.不道:不顾,不理会。

    点评: 这首词上片浓丽,下片疏淡。其上片已将离情,凄苦,思极无眠道出,下片却能用雨落梧桐,承接上片情感,更增离苦,实为精妙之句。尤其“一叶叶,一声声”承“梧桐树,三更雨”,一气直下,且用叠词,更显情深。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3-05 11:42:46

    杨柳枝(温庭筠)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注释:

    1.织锦:暗用锦字寄诗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窦滔妻苏氏》。苏蕙,自小颇有诗才,后嫁与窦滔。窦滔在苻坚作秦君主时任秦州刺史,被贬官到了流沙县,并在当地纳了一个美丽女子为妾。苏蕙听闻很伤心,便织锦为回文旋图诗赠给窦滔,词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窦滔见后,颇为感动,想起两人之间的过往,于是重归于好。后来,织锦一词多用于妻子思念丈夫。

    2.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翻用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亦有张敬忠《边词》“二月垂杨未挂丝”的意思。

    点评:

    这首词前两句和后两句跳跃很大,不像温庭筠被人熟知的作品。由春柳莺语的思妇,直接过渡到边塞萧索。两者对比,更觉得征人面对塞外荒凉的原野,看不到三月的春风,自然更感受不到此时妻子深深的思念。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3-08 21:12:59

    生查子(韩偓)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注释:

    1. 生查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2.妆奁:古代女子用来盛放梳妆用品的匣子。也就是现在的梳妆盒。 3.故故:故意。 4.那:同哪。 5.凤凰钗:一种贵重的金钗,钗头上饰以凤凰形。早可见于王嘉的《拾遗记~晋时事》“(石崇)使翔风调玉以付工人,为倒龙之珮,萦金为凤冠之钗。” 6.鸳鸯被:《古诗十九首》中有“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后,鸳鸯被多指婚后生活。 7.金穗:灯芯结为灯花,偶而会有火星掉落。

    点评: 这首词我不是很喜欢,纯粹的闺中艳词,构思倒是颇为精巧细致。查了一下诗词背景,大约创作于唐大中十四年至广明元年(860-880年)之间,词人韩偓在南唐皇帝唐昭宗下任兵部侍郎等职,专写女子裙裾脂粉之词供皇帝娱乐,收录于《尊前集》。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3-10 22:53:29

    浪淘沙(皇甫松)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 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

    注释: 1.皇甫松:又作嵩,字子奇,睦州(今属浙江)人。皇甫湜子。《花间集》称为“皇甫先辈”。(唐人呼进士为先辈) 2.滩头:江、河、湖、海边水涨淹没、水退显露的淤积平地。这首词中类似的词还有,浦和沙嘴。 3.罾:即渔网,罾船就是渔船。 4.浦:水边,这首词中指的就是下句的沙嘴。 5.沙嘴:指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

    点评: 这首词还是比较平淡的,借《浪淘沙》词牌本意,写江河变迁以抒发人生感慨,物是人非而已。 最后两句是核心,飞鸟归宿,却发现去年的沙嘴如今却是江心,如此迷茫无耐。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3-12 22:02:55

    望江南(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注释: 1.兰烬:灯烛之芯结花如兰。其实就是灯花。李贺《恼公》即有“蜡泪垂兰烬”。 2.红蕉:今日的美人蕉,叶小,其花鲜明可喜。另有蕉红之意,古时蜀人语染深红者谓之蕉红。这两句就是说,残夜灯昏,映照画屏一片深红。 3.梅熟日:梅指的是果梅。梅熟日,即江南一带初夏(7,8月份)梅熟且多连绵雨。如宋代贺铸的《青玉案》“梅子黄时雨”。 4.驿边桥:古时有驿舍,那临水有桥叫“驿桥”吧。

    点评: 这首写旅客思乡,亦梦境,亦画境,诗情含而不露,婉转凄清,余味无穷。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这三句最佳。江南梅熟日,雨潇潇中,夜船低声飘扬,画面又转向远方,驿桥人语话离别。情感凄清、冷寂,蕴涵着丝丝哀怨,亦有对江南故乡的深切怀思。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3-16 22:30:35

    望江南(皇甫松)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注释: 1.残月:指快要落下的月亮。 2.帘旌:帘额,即帘子上部所缀软帘。白居易《旧房》“床帷半故帘旌断”。 3.秣陵:即金陵,今南京市。 4.惆怅事:梦醒后旧欢不能再遇,变为惆怅。用笔含蓄。 5.双髻:少女的发式,这里代指少女。

    点评: 这首词和上首同写梦境,手法颇有相似。借用俞陛云的点评语,“调倚《梦江南》,两词皆言本体。江头暮雨,画船闻桃叶清歌;楼上清寒,笙管恹刘妃玉指,语语带六朝烟水气也”。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3-21 23:09:39

    浣溪沙(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 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点评: 1.更漏残:古时以传漏报更。刻漏将尽,暗含一夜相思难眠。 2.想君思我:叠用两个动词,代对方想到自己,更突出情思之深,两人感情之深。句法新奇。 3.咫尺:画堂咫尺,情深似海,反衬情人远在天涯。 4.旧书:不是书籍,这里是旧时的书信。 5.携手:手拉手之意。可见于《诗·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但是诗经中讲的是朋友手拉着手一同逃亡,与本次情感并不相同)。

    点评: 这首词也是写离别相思,但不局限于平铺凄恻意象来叙述,而颇有巧思。“想君思我锦衾寒”,转从对方角度来写,让人更感同身受。下片则从空间转向时间,层层铺陈,先说画堂狭小,人在天涯,更显不得相见之苦。再说只念书信中两人约定,不知何时能兑现,一同回归家乡。

    备注: 清初学者沈雄在《古今词话》讲过词人创作背景。韦庄在后蜀为相时,有个爱姬,姿色艳美,善写词翰。蜀王知道后,托言让韦庄的爱姬入宫教授宫女,之后未曾归还。韦庄追念之下,创作此词。 我没有验证过故事真假,大家看看就好。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3-22 14:50:30

    思帝乡(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注释: 1.思帝乡:唐 教坊曲名,又名“万斯年曲”“两心知”。可见 唐 崔令钦《教坊记·曲名》。 2.休:罢了。可以理解为,这一辈子就如此吧。 3.无情:形容词作名词用,指薄情的男子。

    点评: 韦庄的这首小令,一共四首春日游,夏日游,秋日游和冬日游。很像敦煌曲子词,适合在民众中歌唱流传,整体都是白描的手法,将陷入爱河的热情女子刻画的很饱满,这在花间词中颇为少见。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3-23 21:49:44

    女冠子(韦庄)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注释: 1.女冠子:唐教坊曲名。女冠,亦称女黄冠、女道士(唐代女道士皆戴黄冠)。所以这个词牌最早是咏女道士的,是道家乐曲。 2.佯:假装。 3.半敛眉:微微皱眉。 4. 不知魂已断:魂断即离别后的魂消。江淹《别赋》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

    点评: 女冠子其实有两首,而且抒发的感情是一致的,写法也颇为相似,但这首句法更为新秀。这也是我喜欢韦庄的地方,总有惊喜。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连用两个日期,在词史上少见,却直接显现出女子的魂牵梦萦,对离别之日记忆深刻。“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不留痕迹,点出以上都是梦境,醒来依旧是离别的黯然神伤。“除却天边月,无人知。”用寄托手法,突显孤独寂寞。

    备注: 女冠子(韦庄)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3-26 22:13:53

    菩萨蛮~其一(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注释: 1.菩萨蛮:韦庄是名门之后,但生在唐朝分崩离析、五代十国开始分裂混乱的时代。他大半生都在离乡漂泊,而这五首菩萨蛮就是他对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 2.红楼:即华美的楼房,这里指豪门富家的住所。白居易《秦中吟》有“红楼富家女”。 3.堪:那堪的省略,怎么能忍受。柳永《雨霖铃》有“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香灯:长明灯,通常用琉璃缸盛香油燃点。 4.流苏帐:古时流苏以五彩羽毛为之,后亦用彩线。王维《扶南曲》有“翠羽流苏帐”。 5.金翠羽:琵琶的装饰,用黄金和翠玉制成。 6.绿窗:指女子居所。唐李绅《莺莺歌》有“绿窗娇女字莺莺”。

    点评: 这首词应该是韦庄流落江南一带,思乡怀念妻子时所作。 上片回忆离别之夜,爱人和泪相送,属于实写。下片写客居思归,一听到琵琶声中黄莺语,就不由得记起家乡的爱人在劝我早点回家,看似写思夫,实际上写的也是自己的乡愁。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3-27 23:49:39

    菩萨蛮~其二(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 1.人人尽说江南好:与第三句“春水碧于天”,均暗用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即“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春来江水绿如蓝。” 2.游人:借指词人自己。 3.合:应该之意。 4.垆边人似月:有两个出处,一说是《史记~司马相如传》中“令文君当垆”,后多用当垆文君、当垆卓女等歌颂爱情,这里应该不是这个典故。另说是东汉辛延年的《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诗中大篇幅描绘了胡姬的美艳,赞美她的忠贞。后魏晋时有刘琨的《胡姬年十五》“如何十五少,含笑酒垆前”单纯的赞美胡姬的美艳,算是风流之作。唐朝李白也有《前有一尊酒行二首》“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我倾向于这个典故,借当垆女的美艳,说江南风光。

    点评: 这首词是词人离开故乡长安,旅居江南时所作。 前面六句分别从江南风光秀丽、生活安逸、江南女子柔美等角度入手,尽写江南生活的美好,极具生活气息。按理说,最后两句应是江南虽好,但仍旧怀念故乡。但词人反其道行之,写“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词人不想回故乡么?不,是回不去,江南安逸但故乡依旧战乱纷争,大概只能老死之后叶落归根了吧。再回头来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更觉一股郁结愁苦的情绪深藏其中。此外,这也是对第一首“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的回应。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3-30 21:55:41

    菩萨蛮~其三(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注释: 1.红袖:借代用法,指少女。韦庄另有《南邻公子》“醉凭马鬃扶不起,更邀红袖出门迎”;杜牧《寄杜子二首》有“且教红袖醉来扶”。 2.翠屏:镶有翡翠的屏风。 3.屈曲:门扇中间的环钮。金屈曲,就是黄金折叠的环钮。 4.花枝:借代用法,指心爱的美丽女子。

    点评: 此时唐朝已经灭亡,这首词应该是词人离开江南,入蜀后所作。在词人的眼里,唐朝覆灭,家乡已然不在,江南便成了第二故乡。 “如今却忆江南乐”,回应第二首的“人人尽说江南好”,那时候虽然江南风景如画但我心念家乡。现在呢,离开了江南,反而回忆起江南的美好生活。之后几句,可以看作实写,写词人的年少风流,写与心爱之人的美丽邂逅(这里也有人说年少风流借指此人才华,花丛指欣赏他才华的人)。最后两句“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结合第二首的“未老莫还乡”来看,可以清晰的看出词人情感的变化,从存有回乡的希望到现在的决绝,这一誓字亦有无穷无尽之悲。清人陈廷焯评价韦庄词诗“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也就是这个道理。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01 22:12:02

    菩萨蛮~其四(韦庄)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注释: 1.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淮南子》“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设樽耶,过者斟酌,各得其宜”。 2.明朝:以后、将来的意思。五代 齐己《感时》有“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 3.春漏:本指春日的更漏、春夜,这里应引申为美好的时光。 4.呵呵:笑声,得过且过之意。

    点评: 这是第四首,应该是韦庄入蜀受到王建赏识之后所作。 首句,“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词人借友人说,今夜就此深醉,不要再去想将来的事情了。这其中藏着的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是对未来的迷茫亦或是无能为力,大概他此生都不能收复故乡,平定动乱。第二句,算是自我劝勉,这句话其实是写给后蜀的当政者王建听的。最后一句,是这首词的核心,是我很喜欢的句子。这两句很容易让人想到曹操《短歌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然而曹操是豪迈之中的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想的依旧是有生之年完成霸业。韦庄的词中“且”字,表达出了另一种沉重的悲哀的情绪,手中有酒就苦笑一声,一饮而尽吧,人生还能有多少时光呢。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05 23:52:38

    菩萨蛮~其五(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注释: 1.洛阳才子:原指西汉贾谊,出自晋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后来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这里指词人自己。 2.魏王堤:时为唐代洛阳名胜。原为洛阳城内洛水满溢成池,贞观年间唐太宗赐予魏王李泰,故名魏王堤、也称魏王池。有堤与水相隔,堤上杨柳依依、桃花夭夭,风景秀美。这首词后面两句“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描绘的也是魏王堤的景色。 3.凝恨:不止是恨,是郁结到一点的恨。

    点评: 这是韦庄菩萨蛮的最后一首,相比前面四首对故乡、故人、故往的思念,这一首转变为对唐王朝的追念。这首词“柳暗魏王堤、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都是说洛阳风光之好,然而中间有一句“此时心转迷”,迷字用得恰如其分,唐朝覆灭,各地纷纷自立,韦庄也劝王建在蜀称帝,但是他心中依旧是迷茫的,回头唐朝的家已不再,抬首不知路在何方。最后一句“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留下的大抵只有凝恨,对世道的恨。这里的君也可以看作是虚指,意为唐王朝。(此中情感,也可以见备注中的《中渡晚眺》) 张惠言《词选》说“此章致思唐之意”,该是如此。

    备注: 《中渡晚眺》(韦庄) 魏王堤畔草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 妖气欲昏唐社稷,夕阳空照汉山川。 千重碧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 家寄杜陵归不得,一回回首一潸然。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06 22:24:15

    浣溪沙(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郞。 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释: 1.红蓼:即为水蓼,生在水边,秋日开花,花色紫红,也称红蓼。 2.嚬:同颦,皱眉意。

    点评: 首句“渡头”二字即定下全词场景和情感基调,暗含分别之意。“秋正雨”同样在渲染悲凉气氛,唯红蓼或许只是实景描绘,没有特殊含义。 其次,“几回愁煞棹船郞”这句构思为佳,美人皱眉,船家也似乎为其愁苦,更衬托出美人惆怅之深。再接“燕归帆尽水茫茫”,更有愁苦无尽之意,恰到好处。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10 12:59:29

    浣溪沙(薛昭蕴)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记得去年寒食节,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

    注释:

    1.远情深恨:这里“远”即是“深”意,恨也非真恨,爱恨交织更为确切。

    2.延秋门:这里没有用典,应只是实写。但自杜甫《哀王孙》“长安城头头白乌,也非延秋门上呼”后,多用此为典故。这里也用此词,略有歧义。

    3.卓:立、停的意思。卓金轮也就是停车。

    点评:

    这算是一首写男女情爱的花间词,笔法中正,用词艳丽,仅此而已。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10 12:59:32

    浣溪沙(薛昭蕴)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记得去年寒食节,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

    注释:

    1.远情深恨:这里“远”即是“深”意,恨也非真恨,爱恨交织更为确切。

    2.延秋门:这里没有用典,应只是实写。但自杜甫《哀王孙》“长安城头头白乌,也非延秋门上呼”后,多用此为典故。这里也用此词,略有歧义。

    3.卓:立、停的意思。卓金轮也就是停车。

    点评:

    这算是一首写男女情爱的花间词,笔法中正,用词艳丽,仅此而已。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11 20:34:57

    浣溪沙(张泌)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 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 晚风斜日不胜愁。

    注释: 1.马上:大约是旅途中,与下阙首句遥相呼应。 2.淹:浸渍之意,比“淹没”较轻。 3.钿筝:筝的一种,多为美人所拂。钿,金翠珠宝等支撑花朵状的首饰。 4.罗幕:帘幕丝帐之意。 5.玉搔头:即玉簪,也有借指美人的。宋张元千《菩萨蛮》有“醉倚玉搔头,几曾知旅愁”。 6.长带月:即披星戴月之意。 7.可堪:与“那堪”同意,怎么能忍受。 8.分袂:即分别。 9.早是出门长带月:这一句承接首句“马上”而来,点出出门之辛劳。其句式与韦庄《长安清明》的“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羊芊”一样。

    点评: 张泌的这首词我很喜欢,可惜其生平已经不可考,只能推断在韦庄之后。 首句“马上凝情忆旧游”,每一词都有深意,都在全词有所呼应,章法极佳。后两句尤为精妙,结构上颇有几分巧思,“照花淹竹小溪流”用情景话生活别有一番灵动韵味;“钿筝罗幕玉搔头”单纯叠用名词,却字字不离心爱之人,更增添了想象空间。 下片则是气韵渐衰,最后“晚风斜日不胜愁”,直言在外萧索和分别愁绪,少了几分回味。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13 14:16:55

    胡蝶儿(张泌) 胡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湿燕脂,惹教双翅垂。

    注释: 1.胡蝶儿:唐《教坊记》有“蝴蝶子”取名,不知与此是否相同。 2.阿娇:即金屋藏娇的典故,这里借指少女。 3.伊:这里是语气助词,并无实意。

    点评: 本词描绘少女画蝴蝶时的情思,与其余花间词风格类似,幽艳而已。 俞平伯先生说,这首词不写真蝴蝶,写画中蝴蝶,但画中蝴蝶处处当作真蝴蝶去写,又关和作画美人的情感。这评论也是贴切。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15 09:50:29

    一叶落(李存勖) 一叶落,搴朱箔,此时景物正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著。

    注释: 1.一叶落:词牌名,传说为后唐庄宗李存勖自度曲。可见于《旧五代史~唐庄宗纪八》“庄宗为公子时,雅好音律,又能自撰曲子词”。 2.搴:本意是撩起,这里应引申为吹起。 3.朱箔:同朱帘,朱红色的帘子。

    点评: 一叶落起句,是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引出秋风萧瑟,人独寂寥。中间两句“吹罗幕”循环往复,有音律美,可歌。最后一句,往事思量著则意味无穷。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16 20:05:16

    如梦令(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注释: 1.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后唐庄宗李存勖嫌其不雅,取此词中“如梦,如梦”句为词牌名即《如梦令》,后多用此词牌名。 2.曾宴桃源深洞:非陶渊明《桃花源记》得典故,而是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刘阮上天台”的典故,原文是说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二仙女,流连忘返,半年才还乡,然而世间已过百余年。 3.残月落花烟重:非实景,仅来叙惆怅婉丽之情。词人常用此法,温庭筠也有“花落月明残”。

    点评: 这是一首小令,整体音节和谐有美感,字句不尚雕琢。其中所用叠句恰到好处,“如梦,如梦”续上“残月落花烟重”,读来自然天成。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20 09:03:14

    生查子(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注释: 1.牛希济:陇西(今属甘肃)人。前蜀的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为雍州节度副使。 2.烟欲收:山雾开始收敛。 3.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两句是化用的江总妻的诗《赋庭草》“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颇有巧思,为世人传唱。

    点评: 这首词用词朴素,上片写别时景象,下片写别时离情,次第写来,可见女子眷恋之深。 上片景象真切,很有画面感,仔细品读,就似乎看到清晓之下,春山烟雾渐渐消散,星光稀疏,残存的月光照在女子的脸颊,别泪晶莹。下片最后两句,以处处都有芳草绿意,而联想人罗裙之绿,足见难忘不舍的真挚情思。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20 09:09:06

    江城子(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西子镜,照江城。

    注释: 1.金陵:今南京市,谢朓《鼓吹曲》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2.六代繁华: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代都城。 3.姑苏台:春秋时吴所建,在姑苏山上,后来苏州也因此得名。 4.西子镜:西子即西施,西子镜指西施的妆镜。

    点评: 以小令怀古,在五代词中并不多见。本词写的是金陵,凭吊的是六代繁华不再,也有警醒当政者的意思。最后两句“空有姑苏台上月”暗含吴宫荒淫、麋鹿游于姑苏台(据说吴王夫差与西施常日在姑苏台作乐),最终王朝灭亡的典故。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22 14:31:33

    诉衷情(顾夐)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注释: 1.诉衷情:唐代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宋之前,多写情辞(如此词主题),后因黄庭坚词曾咏渔夫生活,是又名“渔夫家风”,所写主题更加广泛。 2.永夜:即长夜,“永”字更显深怨。 3.争:同怎,所以“争忍”意为怎么能忍受。 4.孤衾:意为独自一人。

    点评: 这首小令,没有铺垫渲染,每一词每一句都在讲“情怨”,能将一种感情写到极致也是一种境界。王国维也很欣赏这首词,在《人间词话》中给出了“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评语。 上片起笔就是以女主人口吻直接道出对负心人的情怨,用“永”和“绝”字更显情怨之深。下片的“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句法新秀而不刻意,且更能将读者带入到这份情感中去。这句翻译过来就是,“把我的心换给那个负心人,他就会真切的知道我的相思之深、怨恨之切”。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24 20:24:52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注释: 1.李珣:五代词人,其祖为波斯人,是时诗名。这首词是词人早年东游粤地时所作。 2.彩舫:即画舫,专供游人乘坐的装饰美丽的游船。 3.棹歌:行船时所唱之歌。 4.窈窕:美好貌,娇美且姿态纤纤。 5.团荷:即圆形的荷叶。

    点评: 这首词描绘的是广东水乡的风土人情,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用词活泼,且有点民歌的味道。词人通篇没有什么多余的词句,次第展开,只讲春天里少女们结伴漫游莲塘,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简单而美好。很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仔细研读,模仿学习。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26 21:57:21

    浣溪沙(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 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 兰红波碧忆潇湘。

    注释: 1.孙光宪:历经五代十国中的后唐和宋。 2.蓼:即水蓼、红蓼。薛昭蕴《浣溪沙》有“红蓼渡头秋正雨”。 3.楚天:春秋战国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泛指南方的天空。 4.孤光:指远处映射的光,此处有孤远意。《文选》有“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 5.兰:即兰草,秋日开花。江淹《别赋》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催霜。”。

    点评: 这首词句句写景,句句有情,层层递进之间,将离别孤寂之情娓娓道出。 首句红蓼和橘柚之香是颇为喜人的实景,读完回过头看方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第二句江边长望,开始道出了些许的惆怅,整首词的情绪由此转入孤寂凄苦。第三句似乎是讲送别,“片帆烟际”四个字已有了“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味道。下片前两句就是在很明显抒发思念和愁苦之情。最后一句“兰红波碧”与首句相呼应,依旧是反衬内心的哀苦。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27 22:24:02

    采桑子(冯延巳)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 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 双燕归栖画阁中。

    注释: 1.冯延巳:字正中,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史学家多有对其从政经历颇有微词,这里只谈诗词创作,不考虑冯延巳的为人和执政能力。) 2.墙东:借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东家之子”的意思。 3.慵:即慵懒,蜀容切。 4.疏钟:即稀疏的钟声,与前句“欲语还慵”相契合。另有寺庙钟声的含义。

    点评: 王国维对冯延巳的词推崇有加,《人间词话》短短64则,提及冯延巳词的地方就有7处。其中评价有“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等等,不一一列出。这“堂庑特大、深美闳约”真算是很高的评价了。 本词起笔“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即可见冯延巳的文人气息。冯延巳尤爱写春,在他敏感的内心深切的捕捉到了春的惆怅,对于他是“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这满院的春风也是承接小堂的幽静,带着多愁善感的气息。而后面“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笔触更显细腻,一个带雨而红,暗喻美人之伤感美,又将情绪继续渲染下去,真是巧妙。 下片“愁心似醉兼如病”,主人公只是愁并没有喝醉或生病,但就是愁绪到了极致,就像是醉了、病了,这样写愁绪很有独到之处。冯延巳应该是借用前人诗句,但更能推陈出新,如白居易《竹枝》有“愁杀江楼病使君”,陆龟蒙《病中秋怀寄集美》“病容愁思苦相兼”。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4-30 16:00:13

    采桑子(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极目寻芳,满眼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注释: 1.失却:即失去。 2.笙歌:指各种乐器演奏声和歌声。即乐景。 3.忍:怎忍,哪堪。

    点评: 这一首词有民歌格调,但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不落俗套。 上片直接抒情,以“有笙歌”反衬悲凉失落之意。下片以蝶燕双双,兴起孤独之感。最后一句“绿树青苔半夕阳”,是其中佳句,绿树青苔自有荒凉孤寂的意味,如欧阳修的“红英落尽青苔院”。夕阳本身就给人落寞之感,更何况是半夕阳,一如唐李益“魏国山河半夕阳”。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5-02 21:11:52

    清平乐(冯延巳) 雨晴烟晚,緑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注释: 1.雨晴烟晚:其中“晚”取“暮”意,并不是用来修饰“烟”的。雨晴烟晚,可以理解为雨后初晴,空气中依旧弥漫着袅袅雾霭,连天都变得昏暗了起来。 2.朱阑:同朱栏,朱红的栏杆。. 3.砌下:即石阶。 4.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三国时曹植有《美女赋》“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5.特地:特别的意思,加重语气的作用。、

    点评: 据说,写这首词时冯延巳任宰相,当时朝廷里党政严重,或许词人以此来抒发郁结之情。 上片前两句写春季雨后晚景,带着一丝慵懒的味道。后两句充满想象空间,双燕的归来似乎拨动了女主人公的心弦,她卷起画帘也许是想让燕子飞回画梁休息。同时以双燕反衬她的孤独,也勾起了惆怅的情绪。 下片,首句“黄昏”与“晚”对应,“独倚”则与“双燕”对应。“西南新月眉弯”,西南是南唐所在,或许词人也有暗喻自身从政的愁闷。后两句是精妙之处,尤其罗衣春寒,不仅仅是天寒,更是心寒。但是“砌下落花风起”不若李煜的“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境。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5-05 13:18:16

    蝶恋花(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注释: 1.蝶恋花:词牌名,又名“鹊踏枝”。清王鹂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中评价“冯正中《鹊踏枝》十四首,郁伊倘怳(同恍),义兼比兴。” 2.闲情:即春愁、闲愁。 3.日日花前常病酒:化用杜甫《曲江二首》的“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4.河畔青芜堤上柳:化用古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5.平林:平原上的树林。李白有“平林漠漠烟如织”。

    点评: 这是冯延巳词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每一句都堪称佳句,词人用细腻的笔法将其复杂敏感、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情绪刻画入微,回味不绝。 上片前面三句,将惆怅写的千回百转,感发幽微。起句反问,谁说闲愁是可以长时间放下的?后面自己回答,每次春天来到,我心中就会生出无限惆怅。“抛掷久”“每到”“还依旧”几个词叠加,将词人那种无奈的惆怅,那种试图抛弃挣扎之后发现惆怅依旧的情绪,写的淋漓尽致。这种感觉就像是惆怅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所以词人“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既然抛掷不掉,就趁着春光花好,对花饮酒,何必在乎自己身体上的伤痛呢。这里化用杜甫的“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真是非常精妙了。 下片前面三句,承接上片,把闲情愁绪再次鲜明的揭于笔端。“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因为每每春来就会惆怅,所以年年有“愁”,却又说“新愁”,很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味道。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在前面如此纠结的情绪之后,忽然荡开笔墨,以景收尾,但又以身外景物把惆怅写的极深,留下无限遐思。“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词人独立桥上久久,满袖风寒,直至月起人尽归,词人依旧伫立不知所往,所展现的就是一份难以排解的惆怅,所以“风露立中宵”。

    备注: 俞陛云曾评价“词家每先言景,后言情,此词先清后景。结末二句寓情于景,弥觉风致夷犹。” 清人陈廷焯评价“起得风流跌宕。为问二字映起笔,独立二语,仙境?凡境?断非凡笔。”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5-06 21:49:18

    蝶恋花(冯延巳) 窗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 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饷关情,忆遍江南路。 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注释: 1.寒鸡:意指清晨鸡鸣,鲍照《舞鹤赋》有“感寒鸡之早晨”(这里早晨是先于晨的意思),也有“夜半寒鸡”的说法。 2.香印:把香研磨成细末,印成回纹的图案,也叫“香篆”。 3.浑无绪:浑即全然,绪即情绪,可以理解为全然没什么好情绪。 4.绣缕:拈针线刺绣的意思。 5.一饷关情:一饷同“一晌”,片刻意。关情,字面意思即关乎感情。 6.谩语:胡乱的话。梦魂谩语也就是梦话,比呓语稍轻。

    点评: 这首词有人说是追忆故乡,从“屏上罗衣闲绣缕,一饷关情,忆遍江南路”几句来看似乎如此,其实不是。冯延巳一直在南唐生活为官,并未去外地。实际上,南唐官场派系争斗剧烈,这对于性格柔弱的冯延巳来说很无力也很疲倦,所以“忆遍江南路”与其说是追忆故乡,不如说是追忆过往,追忆他年轻时候的愉快生活,没有这么多的人心难测。 下片的结构很有巧思,以“屏上罗衣闲绣缕”客观场景暗示主人公心情烦闷,以至于不想继续再刺绣,又以“忆遍江南路”直接点明其对往日生活的追忆,最后以“已知前事无寻处”既呼应了前句,又将无可奈何的愁绪进一步升华,值得我们学习。整体注重写主人公的愁闷和思绪,人物动作、背景描写、场景切换都是围绕主人公的心绪变化而转换,将其无由排遣的怅惘和烦闷次第展现出来,情深笔婉,曲折含蓄。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5-09 20:59:11

    蝶恋花(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注释: 1.行云:借行云喻人的踪迹无定。原出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2.不道:不觉、不理会,温庭筠《更漏子》有“不道离情正苦”。 3.百草千花:百草指各类花木,百草千花应该也是此意。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有“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赠长安妓人阿软》有“绿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 4.香车:泛指华美的车轿,也指神仙所乘的车。

    点评: 这首词很少见的用了三个问句,将主人公的情感刻画的更加有层次感,可见其怨嗟、苦闷及一丝的期待交织无绪。 上片用了大量的借代双关,值得学习。“几日行云何处去”以行云借喻在外飘荡的情郎,已经忘记了回来,不理会春光将逝(这里春暮,也是指自身年华将逝、容颜不再)。“百草千花寒食路”,寒食的习俗是有女子踏青游玩,“百草千花”则暗指那些外面的莺莺燕燕,“香车系在谁家树”,同样意指情郎不知会在哪个女人那里冶游。上片整体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怨,不是决绝的怨,还有情思与不舍。 下片首句“泪眼倚楼频独语”,承接上片所见景色与遐思。“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频频问燕是否见到自己的情郎,其情感从怨过渡到痴念。最后两句是核心,情感也从哀怨、情思、痴念上升到绝望,余味无穷。“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离愁如柳絮,纷纷扬扬,就连梦里都失去了情郎的踪迹,景情交融,意蕴深婉。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5-12 21:16:01

    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 1.谒金门:唐代教坊曲,后作词调名。最初取“金门待诏”意,即咏朝官等待君王召见。后以韦庄词为通用体,抒压抑、悲咽之情。 2.乍:忽然。 3.挼:揉搓。前两句是倒装手法,手挼红杏蕊在先。 4.碧云搔头:玉簪。张泌《浣溪沙》有“钿筝罗幕玉搔头”。 5.闻鹊喜:《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点评: 冯延巳的触感极其丰富且敏锐,作词也爱用双关、借代等手法,这一篇算是其中代表作(然而我欣赏不来,只觉得一般)。 上片前两句在当时就为人所传唱,“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景中蕴情,风吹皱的不止是春水还有女主人公的心绪。中间四句不管是“逗鸳鸯”还是“看斗鸭”都是以趣事反衬孤独、慵懒的心境。最后两句“终日望君君不至”本来日日夜夜期盼都落了空,突然听到灵鹊报喜,心中一喜,是否是心上人要回来了?然而就到此处戛然而止,更耐人寻味。

    备注:有个小故事,当时的南唐中主李璟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于是君臣相视一笑。

  • 万青

    万青 楼主 2020-05-14 21:04:31

    山花子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 1.手卷真珠上玉钩:手卷的应该是真珠帘,这里是省略了“帘”字。俞平伯先生说,这句化用的李白的“真珠高卷对帘钩”。我没有查到这句诗,查到的是李白《捣衣篇》的“真珠帘箔掩兰堂”。 2.依前:依旧、仍旧的意思。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有“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伐”。这句也是倒装,应该是春恨依前锁重楼。 3.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4.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山海经》有“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俞平伯先生说,这句化用李商隐的《汉宫词》“青雀西飞竟未回”。 5.丁香:丁香子黑色,又名鸡舌香,作香料用。这句同样化用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6.三楚:即南楚、东楚、西楚。一本作“三峡暮”。

    点评: 这首词主题是伤春,是李璟的代表作之一,其实他也就两首词流传了下来,仔细品读,作词方面李煜受李璟影响很深。 首句“手卷真珠上玉钩”非景语、非情语,就是平白的叙述,描绘了女主挂起珠帘这样的日常生活场景,之后就深深沉浸到自己的愁恨中,于是 “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下片是全词的核心所在,尤其前两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化用的李商隐的诗很是精妙。我思绪悠悠又有何用?青鸟这样的传信使者都带不来恋人的音信。丁香本就喻相思愁绪郁结不散,更兼细雨,两者意境叠加,更觉浓郁相思之下的凄楚动人。这两句对仗工稳,一言事、一言景,值得学习。最后两句,则是将愁思引向无限,很容易让人想起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2286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