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看展 | 五弦琵琶 一声入魂
来自:那个Z(看书 看展 看电影 喝酒)
四弦琵琶并不鲜见,但流传至今的唐代五弦琵琶,世界上大概仅此一把了: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它一直藏于奈良正仓院中。今年也是日本的大年景,拿到东京展出。



它有多珍美?先从琵琶简单讲起,五弦琵琶自古印度何时以何种路线传入有不同说法,但琵琶有文字记载汉代自胡中传入(许多人讲西域,但胡中是胡中西域是西域,以西域代胡中怕是不准确)后,名称上也一路演进,从弹奏手法下弹为“批”、上挑为“把”(有说“拨”或“扒”)从而有批把之名,再尔以木字边记为枇杷,后来定名琵琶时,已入士人之好,遂给了它琴瑟这样高贵的偏旁部首。五弦从某种意义上自成一类,但形似琵琶也就加入了这一大家族(今天的琵琶也非隋唐的古琵琶,而恐与古阮咸亲近)。至日本平安朝中期后,五弦琵琶演奏减少直至消失,而我国至宋代,即使是柳永、周邦彦等大家亦已不知五弦之器,可见其珍。

这一把是如何到达日本的,已无确切文字记载,但应是遣唐使带入呈贡皇室应无误,从而后来成为圣武天皇珍爱之物。南印度产紫檀为身,正面捍拨上有螺钿胡人骑驼像,一手执拨,一手执琵琶,背面尽镶螺钿宝相花及瑞鸟祥云,花心琥珀与玳瑁同辉,华丽之至。在东博的展厅中斜倚柜中,众人屏息环视。一旁是正仓院事务所历经八年集合多位大师级匠作模造的另一把,其弦由皇室赐日本蚕丝制成。那么它应鸣响何曲?

虽有近卫家藏《五弦错》琴谱抄本,但要真的想还原这古曲确非易事。此次由推定的宣月调及黄钟调旋法作成,雅乐研究者横山圆音试奏其乐,在展厅中不断回响(五弦琵琶展至11月4日)。
这次在东京展出的【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承之美】中的宝物,多为圣武天皇生前御用之物。且其中许多皆为唐物。天皇756年薨,光明皇后睹物思人,亦为求其冥福计,献650件至东大寺,后又有皇女孝谦天皇献物至法隆寺,这些物品清单,即《东大寺献物帐》与《法隆寺献物帐》在展览的第一部分展卷(前期,为难得的共同出现),皆由汉字楷书书成,我们读来也毫不费力。重要的圣武天皇御笔《杂集》在11月6日的后期展出,作为对隋唐书法、佛教文献的学习亦为重要,可惜我赶不上了。第一部分中另有平螺钿背圆镜、海矶镜、银平脱合子、红牙/绀牙拨镂棋子等唐物,鸟毛帖成文书屏风上的汉字也可看到那时代的唐风之盛。










第二部分由织锦物组成,来自唐的花毡、有狮子、椰树图案的几褥和奈良时代有萨珊头饰风格的墨画佛像是这一部分的看点,可以想见那时整个亚洲的文化与艺术的联通。
第三部分为名香的世界,传鉴真东渡时带入“麝香、沉香、甲香、甘松香、龙脑香、胆唐香、安息香、薰陆香…”等等香料,可见彼时中日薰香之流行。这部分展出的重中之重自然是有兰奢待之称的天下第一名香黄熟香,上有古签三枚,分别是三位曾经在此沉香上割取者的记录:足利义政、织田信长、明治天皇。另,唐物银薰炉亦是精美,去过陕历博的朋友也可关联遥想这些生活之具是如何穿越时间与空间的。


第四部分与琵琶同展的有一重要之物:红牙拨镂拨,其上的磨损可见其使用过的痕迹。
第五部分是各代的工艺品,如醉胡王的伎乐面具(后期为迦楼罗的)、漆胡瓶、佐波里水瓶、黄铜柄香炉、黄铜合子、琉璃壶、青龙、朱雀的白石镇子(后期展白虎与玄武的那一方)。




最后的部分,有一把模造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和一把模造的螺钿紫檀阮咸可供拍照(其余部分不可拍照,图片来自于展册)。展览铭牌有中日韩英文对照,语音讲解有中文版本,这是东博大展一向的方便和严谨。整展结束于巨大的正仓院大门模型之前。一周前遇上东京大雨,虽然鞋袜尽透但幸运不用排队,昨天二刷,还只是周五,下午两点多就需要排队100分钟,先去看了别的展,四点多又来排,也要一个钟头,进去前后面又是长长的队伍。



正仓院北、中、南三仓组成的本是一普通木造仓库,历经千余年火灾与人盗的威胁留存至今,实为传奇。只有每年曝晒之时得天皇许可,才可开启,之后再次封藏。历史上可入仓参观者,可想其难。今日宝物虽已入现代化建筑中保管,但每年只展出部分,且会每年更换展品,同样得见弥珍。我国著名学者傅芸子先生1934年得以入正仓院考察,著有《正仓院考古记》一书,图文俱佳,若错过了这次大展,也可以从书中得见。
文物也好,或叫文化财也好,真正重要的我觉得也许非“物”,一物不过即是一物,即使它曾是帝王将相珍爱之物又如何,重要的是那个“文”,即是千年附着在其上的文化信息,若说更有温度的,那还有一个:就是人,对于物的那份珍爱与怀想。
📍东京国立博物馆
20191014-1104(前期)1106-1124(后期)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北京看展|非洲艺术展 (一程)
- 香港艺术馆:塞尚与雷诺阿,印象不错的的展览 (关而木南)
- 北京看展|杜大恺艺术展 (一程)
- 上海博物馆东馆 印象派对 (啦啦啦)
- 秭归春秋(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展) (小寅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