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庄子:儒服与儒行
来自:过客(好事不如无)
偶读《庄子·田子方》,“庄子见鲁哀公”这一段太逗了,原文不长,引述如下: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履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为了方便文言有障碍的读者阅读,我把这一点文字用白话文复述一遍: 庄子拜见鲁哀公。 鲁哀公就对庄子说:“鲁国是儒家的大本营,儒士非常多,恐怕没几个人对你的学说感兴趣。” 庄子也不生气,只是缓缓地说:“我看鲁国的儒士很少啊。” 鲁哀公到有点生气了,他说:“我们鲁国差不多每个人都穿着儒服,怎么能说儒士很少呢?” 庄子还是那样慢条斯理地说着:“我听说:儒士带着圆顶的帽子,代表上知天时;穿着方形的鞋子,代表下晓地理;佩戴着玉玦,代表做事要有决断力。所谓君子,是指那些拥有君子之道,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人,善于办事的人,而不是说穿上儒士服饰的人。穿上了儒士的服饰,不一定就拥有君子之道啊。我想您一定对我的说法不以为然,不过我们可以做个实验,你为什么马上下个命令,说:‘没有君子之道,却还穿着儒士服饰的,统统杀掉。’你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五天过去了,整个鲁国再没有人敢穿儒服外出了。只有一个男子,依然穿着儒服,还大摇大摆跑到鲁哀公的宫殿门口。鲁哀公马上召见了他,向他询问国事,无论问什么问题,那个人都能对答如流。 庄子一脸坏笑地说:“整个鲁国明明只有一个儒士,怎么能说很多呢?” 我读到这里,忽然忍不住大笑起来,边笑边拍着大腿,半天没缓过劲来。要说“恶搞”,庄子真是恶搞的始祖。要知道鲁哀公是孔子时代人,和庄子隔了一百多年,根本撞不到一块儿去。但鲁哀公还是被庄子硬生生拉去调侃了一番,可谓“死不瞑目”。当然,这鲁哀公绝对是自讨苦吃,他完全是“死有余辜”。 《礼记·儒行》中记载了他和孔子的对话,也是有关儒服的。原文如下: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鲁哀公看见孔子的穿着,就很好奇地问:“孔夫子您现在穿的衣服,是不是传说中的儒服啊?” 孔子是敦厚长者,当然不可能像庄子那样那人开玩笑,所以很认真地回答:“我在鲁国长大,所以身上穿着宽宽大大的逢掖之衣;年长以后在宋国呆过,因为宋是商朝的后裔,所以我头上戴着商朝流传下来的章甫之冠。我听说‘君子的学问应该广博,穿着应该入乡随俗’。所以很抱歉,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儒服。” “庄子见鲁哀公”的寓言很有可能就是在“鲁哀公问于孔子”的基础上“恶搞”而成的。虽然一庄一谐,但根本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一个人是不是君子,关键要看他的内在的学识和德行,而不是外在的穿着。” 很多人觉得庄子反对儒家,其实不尽然。庄子反对儒家,但不反对孔子,也不反对颜回。或者说,庄子赞赏的是孔颜心法,鄙薄的是后世的腐儒。 前一段时间读《皇极经世书》,《心学第十二》上有这样一句话: 鲁国之儒一人者,谓孔子也。 我同意康节先生的观点,虽然没有明言,但这的确是庄子对孔子最巧妙的赞颂。 慈心於易莲精舍
-
五斗米 赞了这篇讨论 2012-09-30 23:22:46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庄子的微信群吗?没有的话我就建立一个,想交流讨论的欢迎留言 (至樂)
- 好奇对庄子感兴趣的朋友都多大年龄,什么职业啊 (我猫呢)
- 怎么样自己出一本《庄子》的注解? (无名)
- 庄子式的人格在当代应当如何自处? (哥舒夜带刀)
- 庄子思想解读——秋水(第二话) (野生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