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下去,老金
当心马路骗子
请写下去,老金 转自2010-10-31 南方都市报 文:雷剑峤 对一辈子只写一本书(还包括那些不超过五本)的同行,斯蒂芬·金想问他们:“如果上帝赋予你一件你力所能及的工作,看在上帝份上,你干吗不做呢?”感谢上帝,他仍然在写,不知疲倦地写。这对他的书迷来说,真是好消息。 对他的中国书迷来说,这几年也是一个好时候。经过珠海出版社那几本封面充满“地摊文学”气息的早年作品的普及之后,老金已经成为中国主流出版社的常客,中译本的推出频率趋于稳定,我们总算可以更全面地看到这位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已经成为美国社会文化一部分的著名小说家的面貌。他近乎一年一本的新作被引进得很及时,比如说2006年的《手机》和2008年的《杜马岛》隔年被翻译成中文,2006年的《丽赛的故事》用了两年,2008年的《日落之后》在台湾也有了中译本(林立仁译,皇冠出版社2010年9月版);不仅如此,他那些已经问世多年的早期作品也在慢慢补上来,今年就有1994年的《失眠》(王瑞徽译,皇冠出版社2010年1月版)和1999年的《亚特兰蒂斯之心》(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882008/)(邹亚、王淑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8月版)。 《日落之后》是短篇小说集。与之前的作品相比,这部书的最大转变在于其中的超自然力量因素不多。刘韦廷先生在导读里说得已经很到位 ——— 我不敢掠美——— 他说在这部书里,老金“笔下的恐惧却变得更为贴近真实人生,让恐惧的来源一转成为对死亡的困惑,核子战争、九一一事件、路边偶发的暴力事件、身体健康问题、父母对儿女的担忧、失去配偶的痛苦等这类总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时感到惶惶不安的真实畏惧”。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强烈的感觉:老金在创作上已经告别他的青年与中年,步入老年——— 当然这是废话,不过之前可能没有人说起,就当做我的独到发现了。回想起来,出版于2001年的《劫梦惊魂》或许是他最后一部书写童年故事的小说,而在那以前,他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儿童和少年为主角,就像《凯丽》(1974)、《闪灵》(1977)、《玉米田的孩子》(1978)、《神秘火焰》(1980)、《厄兆》(1981)、《克里斯汀》(1983)、《魔符》(1984)、《死光》(1986),《死光》之后就是《劫梦惊魂》了。而从《惊鸟》(1992)开始,他写起了老年人的生活,《失眠》(1994)、《绿里奇迹》(1996)、《惊魂过山车》(2000)、《丽赛的故事》(2006)、《杜马岛》(2008)。 当然,虚构退休老者的故事可以发生在未满而立之时,到七老八十的时候也不是不可以写青春小说。但是这个现象如此突出,已经能够以此判断并非由于作家的随机选择,而是随岁数增长视角与心态自然变化。毕竟,老金已经六十有三。 关于老金的年龄,我就不详细讨论了,只想再说一句:看过老金是怎么叙述童年阴影与中年危机的故事之后(两者分别以《死光》与《闪灵》为巅峰之作),能够再跟着他的脚步,看他是如何面对年华老去与病痛缠身,实在是读者的幸运。因为老金笔力仍在,《杜马岛》就是明证,在我看来,它是老金至今最好的作品之一。 说到今年推出的《失眠》和《亚特兰蒂斯之心》,它们都涉及老金一辈子的心血之作《黑暗塔》七部曲的情节。但读完《黑暗塔》的人估计很少(我也暂时只读了一本),正好,美国的惊奇公司(蜘蛛侠、X战警、绿巨人、神奇四侠都是它的旗下明星)前两年把这部巨著改编成漫画,现在也引进了前三本:《枪侠诞生》(周稚青译,现代出版社2010年1月版)、《漫漫归途》(周稚青译,现代出版社2010年1月版)、《背叛》(周稚青译,现代出版社2010年 9月版)。漫画版不是小说的简单图解,而是经过了重新编排,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