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售出]玛米亚C220双反 新古典主义最后的堡垒
来自:valenr(喵男)
古典主义的沦丧并非虚言。 有个文青喷过玛米亚的外形,但这是我认识这么多人,看过这么多文章以来有且仅有一个的活宝,其他人对于那显露银色光泽的机器都是好奇+欣赏,如果是早期银色镜头更是复古味十足。重点是——你绝对不会和别人一样,也不会出现Rollei被当成海鸥还听到“我家也有一台”的囧言论。对于经历过双反时代的40/50,甚至会从口袋中摸出老花眼镜仔细打量这相机。 双反的历史中我们不能遗忘Mamiya,正如谈到6X7我们不能忘记RZ67或者GX680一样(谁有种拍照的时候让软妹抗着GX680装逼试试看…)。所谓堡垒,是就外形而言,可换镜头,从55mm(相当于135的35mm广角)到250mm的镜头系列,4种取景器,可更换对焦屏幕,可换后背(包括宝丽来后背),多种配件,视差校正装置…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双反。甚至包括运动取景器视场指示配件,带光圈可景深预测的取景镜头,可测光的机顶等…作为一个独立的双反系列,在这点上哪怕是rollei也要甘拜下风。当然重量也很可观,早期的C3大约重2kg,后期的C220/330则在保留全金属特性的基础上将重量减轻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重量永远不是问题。额外需要指出: 1、 镜头口径越大越好 2、 Mamiya的镜头口径有足足46mm,Yashica和部分型号的Rollei请靠边站。 3、Mamiya TLR大都采用精工快门,至于有人提到的慢速快门stick的问题,我在早期白头和后期蓝点头上都没有碰到过,保养得当,无需担心。 倘若说现在相机上还希望能看到些古典主义遗风的话,我想也只有Mamiya:皮腔、金属导轨、镜间快门,镜头光圈环,镜头快门环。皮腔几乎就是古典主义相机的标杆,Mamiya TLR皮腔可延伸为原来1倍长度,实现15cm的近摄而不需要任何附加器材;并且近摄的缺点可以通过视差补偿装置完全修正(少见)。如果把双反上半截锯掉,那剩下的半台Mamiya就是十足十的4X5机器缩小版。毛玻璃对焦,在镜头上通过光圈环和快门环进行设定,给快门上弦,在镜头上触发快门。甚至你可以利用玛米亚镜头自制相机,因为它已经给你了一个相机所能给予的一切,剩下的不过是需要一个暗盒和一张底片罢了… 关于对焦。如果说胶片在数码前理直气壮,120在135前昂首挺胸,双反可以鄙视哈苏,大画幅皮腔机似乎是王者了…慢,Mamiya也有皮腔的嘛!要记得,任何透镜对焦方式在理论上都不是完美的,必定会对画质存在影响,唯有移动焦平面的方式才是唯一…慢条斯理用三脚架架好,皮腔伸缩,接上快门线,装模作样拿出测光表…更多的情况下,皮腔还真的是装逼的好东西… 关于镜头素质是无法评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客观的说,分辨率很优秀,变形很小,哪怕是早期单层镀膜的镜头,在色彩还原上也可圈可点。逆光拍摄表现还不错。我承认Mamiya TLR的镜头缺少德味,而且Mamiya本身的镜头表现确实是偏向美国的品位。但很奇怪的是日系镜头对于弱光环境下近乎偏执的追求,在Mamiya TLR上也得到了继承。很难具体表述,但与日系小清新不同,夜色中的照片往往有略带生涩的青春感,反而更接近初次独立面对世界的不安与违和……哈?中二病镜头么?也可以这么说吧… 正如恋物癖董启章在《天工开物•栩栩如真》中所言,摄影不是表现内容,而是展现自己看内容的方式,一如他自己在文字工场模式中妄想全开,虚构了栩栩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而我们又是怎么看待屏幕中那个左右颠倒的世界呢… 此外,Yashica 124G在本世纪初的时候,价格只有Mamiya TLR的1/2,所以优劣自知。现在这套便宜很多,我敢说是仅次于Rollei的双反,如果从系统性来说则是世界第二(C330当然第一)。 C220+80/2.8蓝点头的价格也在2600左右。 这一套由于品相问题(不会被对过的人发现的啦!也不影响成像) 详见蜂鸟:http://www.fengniao.com/secforum/1006960.html 相机已出。 今年年底前可能还会有一台,如有兴趣请发我豆油。
-
non-titre 赞了这篇讨论 2012-07-21 02:08:43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喜欢黑白胶片摄影爱好者吗?这是我的公众号,水平很一般,... (不良品)
- 建了一个摄影器材微信交流群,可置换、可出售,有意向的扫码... (梦里不知身是客)
- 关于海鸥4B自拍扳手无法回位的问题 (一只小鲍)
- 海鸥 出口德国限量版 4A-107 B.I.G. Twin 4 双反相机 品新 保修 (Araakii)
- 求几张光圈叶片清晰的照片 (爱摄影爱生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