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对《鹤唳华亭》看到八集的一点感受和猜想
来自:isabel(isabel)
经过一年多,终于来了部值得追的剧《鹤唳华亭》。一口气从第一集看到第八集,画面美、服饰美,更重要的是剧情,引人入境、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到最后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真心好看,但需细细品味。
因为没看过原著,想来这么精彩的剧情,找找小说一睹为快。看完原著简介,悲情的结局让我对小说全文望而却步。据悉,剧版在原著上做了不少改动,且这么一个精良的制作团队,让男女主角以悲剧结束多少令人惋惜。所以,不看原著,聊聊我对剧情的一点感受和猜想。
截止八集剧情,概括来说是男主太子萧定权与父亲天子萧睿鉴、长兄齐王萧定棠及齐王岳父中书令三方的权术博弈。这两场博弈,一是“冠礼卷轴案”,二是“春闱泄题案”。前者,天子由败转胜;后者,天子先胜后败到最后艰难扳回一成,令人看得惊心动魄又潸然泪下。
冠礼卷轴案,前因是齐王书写太子不忠不孝的讨伐檄文,蓄意在太子冠礼之际公布于世。齐王看似软弱无能,但在此案上是有谋略的。他先诱骗吴氏上城楼扔檄文,当发现秘密被张内人偷听后,再生一计,若吴氏在城楼遇张内人阻扰就杀了张内人嫁祸太子。两计不管哪计得逞,太子都劫数难逃。当然,他留了第三计,他的逃脱计,而他败就败在他自认为最安全的这一计上。
案件的看点,分三场来体会,第一场在人证物证不足的情况下,天子要太子拦下罪名,为何?两害取其轻,若齐王有罪,等同谋反,是触犯国法;若太子有罪,是对齐王的诬陷,最多动用家法。太子愿意认罪,一是在父子情感上选择想信天子给他的承诺,二是他一人拦罪,换张内人一局人平安。所以,他请罪,退了一步。可惜,中书令以为势在必得,不肯罢休,将事件推高到了第二场,控诉太子无人君之道无人伦之情不配储君之位,案件轻重等级从家法上升到国法层面。天子为了顾及自己的颜面,再度为难太子。一个作为外臣的老师,对太子品行深信不疑,即使拼上老命也要为他讨回公道;一个拥有权利的亲生父亲,让他顶罪却一再践踏他的信任,令他寒心不已。但是,为了这个作为天子的父亲,他认罪,再让了一步。此时,中书令求胜心切,想乘胜追击让太子的老师卢尚书引咎辞职,断了太子的翼,这触碰到了太子的死穴,将事件推到了最高潮的第三场。太子的底牌,一是人证吴氏,其实失声无法开口;二是物证卷轴,却是空白无字迹。两张底牌,胜诉极低,这也是为何他一再退让,没有反击。然而,退无可退的情况下,他反身一博,赌齐王自行出错。齐王写给吴氏看得檄文,是有字的;至于为何会变成空白,我有两种猜想,一是墨汁干后经过一段时间会自行消失,这是一种可实现的技术;二是齐王偷换了空白檄文给吴氏。所以,吴氏不知手上的卷轴无字,又或者知晓齐王用水印书写,开始无字待她扔下时刻字会重现,这也是一种可实现的技术,否则她无需仓皇逃回库房,急于烧毁证据。而太子最初的应对计策是书写一份新檄文,调换齐王旧檄文。若调换不成,他在冠礼之中事先提出齐王送他一份礼,这份礼最终是抹黑他,那齐王难逃其咎;若调换成功,这份礼是家国永安、天下太平之类的祝词,那是兄友弟恭的局面。他万万没想到张内人会亲自去阻止,且不幸坠楼。张内人第一次说人证距离太远未看清,太子是信的;第二次受重伤后将罪名拦在自身,且以死谢罪,太子就知道人证是谁。他制胜的关键点是在齐王之前先找到人证,有人证就有物证,即便人证手上拿得是他的檄文,那他还有机会找到真正的物证。所以,太子故布疑阵,亲力去找张内人藏匿的檄文,吸引对方注意力在自身,为寻找人证争取时机。当他寻得物证,发现是空白卷轴之时,他深知明早朝堂是一场恶战,不可能得以保全,赢面也微乎其微,唯一的可能性是利用心理攻势,引齐王泄漏真相。这一步险棋,太子赌赢了,但为何齐王会犯低级的失误?所谓做贼心虚,自乱阵脚。齐王写过有字的讨伐檄文,他给吴氏的轴子是无字的,但在太子剑拔弩张的攻势下,他内心逐渐不自信,怀疑太子真有能力让水印的字迹重现或是自己给错了檄文,以致精神恍惚,下意识脱口而出“臣给她的轴子明明没有……”,即使被天子打断了后半句,但齐王给人证檄文是事实,那人证说不说不重要,物证看不看也不重要。手足相残,乃天家丑事,太子为顾全天子颜面和兄弟之情,牺牲张内人放齐王一马,换来的战果是张内人一局人免罪和齐王离京赴藩。
此事件,第一遍看时,觉得太子的演员罗晋泪腺过于发达,戏做得过了些,再刷第二遍,看懂细节,才知表演处处精彩。
春闱泄题案,第一层表象是贡员许昌平、顾逢恩、陆文普的号房均被搜出藏有事先做好的考题,涉嫌买题;除天子外,中书令和卢尚书知晓考题,涉嫌泄题;顾陆二人和卢尚书的关系太亲近,矛头直指三人。第二层表象是中书令发现与卢尚书共事二十多年的赵吏窃题,心生两计,一计是令老吏模仿考题,替下真题,保留真迹于手,以便日后逼迫其为保命嫁祸卢尚书泄题;二计是事先做好考题,藏于卢尚书的两个门生顾逢恩和陆文普的号房,嫁祸两人买题;他们都是太子的人,可谓一箭三雕的计策。第三层表象是太子先于中书令安排赵吏盗题,故意被中书令发现。若中书令使计陷害老师和表哥,再布一局,安排赵吏的姑侄许昌平诬陷齐王与其私通,嫁祸顾陆二人。中书令为保齐王,拦下全罪,太子胜出。第四层高潮的反转结局是漏顶的考室错号,误使考题落入顾陆位置,两人摆脱买题嫌疑,中书令亦摆脱诬陷两人的罪证。然者,太子的制胜棋子许昌平倒戈,改口说太子用刑逼迫其栽赃嫁祸齐王。最关键的一点是两张考题,真假难辨,只有跟随卢尚书学习十五年书道的太子能做到,太子泄题是铁证如山。太子完败。为何说太子艰难扳回一成?卢尚书替太子顶罪,太子痛心疾首以齐王留京和老师退休归乡两个条件,换回老师的戴罪之身。
此事件,有些疑点是许昌平为何弃太子投中书令?我的猜想是太子舅舅顾思林当年助当今天子杀兄夺嫡篡位,如今遗腹子的许昌平为父复仇,先害太子和顾逢恩,再害齐王。但我总觉得许昌平和太子萧定权是一路人,那么许生后续如何为太子所用,是一看点。
总结,此片剧情每每一波三折,出其不意,令人大呼过瘾。还有,剧中的人物性格,生动鲜明,亦令人深思不已。
我不认为天子萧睿鉴是个好父亲,他是薄情寡义的,儿子只不过是他权谋中的各个棋子,用来相互制衡。他看似偏爱齐王,和赵贵妃、赵王和睦相处,父慈子亲,那是因为齐王和中书令再胡闹,于他,都是可控之人。而太子萧定权精明、叛逆,于他,是不可控之人。加之,顾思林曾助他取得天下,于他,是内心深处不可说的一根刺,若有机会定会杀之以灭真相。他,每每怪太子不依靠他,却不知若要他人真心相待,自己也必先捧出自己的一个真心来。卷轴案,他保过太子吗?没有,即使太子事先告知实情,结局也是太子背锅;泄题案,他能保全太子吗?能,但最后还是算计太子要拿两个条件来换。就拿之前拖延时日的太子成人冠礼,也是算计太子舅舅顾思林出征来换。
太子萧定权,成长路上第一盏明灯是亦师亦父的太傅卢尚书,培养他有正直光明一面,又有重情重义一面。因为他从小失去太多,对所剩不多之物,很重视很执着,这是他的弱点,失去之时,会难堪至极;也是他的优点,心存爱心,在权谋争斗中不至走向只会牺牲他人玩弄阴谋之人。演员罗晋的扮面显老,感觉妆都遮不住深深的皱纹。不过,他的哭戏很燃,情绪张力一下子就能将观者带入戏中,同时,他又有很天真无邪的神情状态,活灵活现诠释太子的两种气质,即是顶天立地的男人,又是童趣稚嫩的少年郎。
此片,无论剧情和演员,目前都值得称赞。不过,我对此片的画风和服饰有点不解之处。
此剧整体画风,深沉内敛、朴实淡雅。服装咋一看,男装宋风、女装唐风。所以,若背景定位宋代,堪称佳作。但据悉,此剧背景是南齐萧王朝,属于南北朝时期,服饰风格应承袭秦汉文化。不过,影视剧的服饰真要按历史朝代还原,也未必符合现代审美,再或许是我的知识浅薄,了解有限,所以也许好看就行,不必深究。
写于2019.11.25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鹤唳华亭》探案传奇番外之一 a quail Prepares(一个鹌鹑的... (爱思特梵·娃娃)
- 几个疑问请大神指点 (雷神)
- 那些口口声声说萧定权应该造反弑父篡位的,也是挺佩服他们的... (草莓牛奶泡泡糖)
- 太子妃 张念之应该是赵王毒死的吧? (我爱王肥肥)
- 物料资讯|鹤唳华亭60集 剧集版台词册(结合鹤友资料整合)(... (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