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查令十字街84号》
Fake ID(ψ(`∇´)ψ)
在图书馆偶遇《查令十字街84号》时,它正安静的置身于一大排大部头之间,身影竟显得有些担单薄。淡黄色的封面上有两副图片,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和一摞子年代久远的信。打开扉页,夹着一张淡黄色的版画风格的书签,上面写着: “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 kiss it for me! I own it so much.”(“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并不需要诸多口舌来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它收录了发生在一个“美国老小姐和英国拘谨绅士”之间长达20年的来信。这位“老小姐”实为一个爱书如命,热情莽撞,生活有些潦倒的作家海莲·汉芙,而“英国拘谨绅士”则是查令十字街84号,MARK&CO书店的职员,他一直默默的为海莲寻找一些好的古书。他们的书信简短而直接,内容也大多围绕着书进行。信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风貌和从不直言的默默温情,让这本小书饶有趣味。 如果非要从这本书里面读出什么大道理和文学技巧,是一定要失望的。这本单薄而简单的书信集,被代代爱书人视为“圣经”。是的,世界上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书籍本身散发出迷人的气息而著迷,如果能亲手握着心爱之书,无论是否年代久远,装帧华美,总会心生温暖,把世间的喧嚣挡在身心之外。这是爱书人之间的秘密,外人无法轻易体会,这也是爱书人共享和互通的温情。对与书给他们带来的人生之充实,生活之有趣他们心存感激。本书唐诺的后序中说:“请代我们都献上一吻,我们都亏欠他良多。”这一吻,怕是既献给这些可爱的书店,又献给赋予我们莫大乐趣的书籍本身了。 另外,不得不提及本书的译者陈建铭。我注意到他的介绍极其简单:“1965年出生于台湾省彰化县员林镇。曾任职于诚品书店古书区,本书是他的第一本译作。”他绝非专业译者,却又因着内心诚挚的热爱和真切的体会而译出了这本书,没有拘泥于原文的古板翻译手法和奇怪的外文译书的腔调。如本书18页开篇: “不是我爱唠叨,弗兰克·德尔!看到书店竟忍心把这么美的古书五马分尸,拿内页充当包装纸、填箱料,我真是觉得世道中落、万劫不复了。我被包在里头的约翰·亨利告状:主教阁下,斯文如此扫地,君岂信乎哉?” 这个风趣而莽撞的“老小姐”因为古书被如此糟蹋的愤慨之情跃然纸上。想必译者也曾经为这种情况而气愤不已,不然怎么能翻译的如此贴切而生动? 本想用华美而动人的语句作结,但是却感觉无从下手。当你偶遇一种感情如此单纯而美好,你也就暂时忘却早以习惯的世间的繁复。如果你也如海莲,也如许许多多的视在书店里每一刻为幸福时光的人,那么来读这本《查令十字街84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转载-世界经典科幻电影大盘点 (Fake ID)
- 噢~这个新的小组名儿我喜欢 (發條貓米)
- 最近在聼的歌 (發條貓米)
- 我家大孩子的曲子 (發條貓米)
- 9月19日苏打绿上海演唱会 (發條貓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