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是在诠释弱者的反抗?不!电影全篇都在讽刺底层民众愚蠢的暴力狂欢!
molly
《小丑》是在诠释弱者的反抗?不!电影全篇都在讽刺底层民众愚蠢的暴力狂欢!
首先表白男主角杰昆·菲尼克斯。他的表演节奏和对情绪的控制简直不要太好!小丑的每一个微表情,每一处细微动作都拿捏的那么准确。他为小丑的癫狂和混乱找到了一丝内在的平衡,这使情绪爆发以后的的小丑充满张狂的魅力而不是看起来只像一个神经质的疯子。这样的小丑才可以蛊惑人心,才可以让小丑女为他癫狂,心甘情愿的任他施虐吧……
以下影评含剧透
电影《小丑》从表面看是阶级对立,是社会矛盾下人性的扭曲。可电影要批判的是哪一阶层?讽刺的是哪一阶层?需要反思的又是哪一阶层?
是权贵阶层吗?我认为不尽然……
影片中小丑亚瑟遇到的人都直接或者间接对他的精神产生了影响。按照影片所叙,可以将他们分为四类人。
第一类人和亚瑟一样都属于社会底层的穷人阶层,这些人包括:
游手好闲到处惹是生非,抢走他广告牌并暴打他的街头小混混(看长相好像墨西哥裔)
公交车上不分对错对他无理的黑人妈妈。
给他枪并告发他,平日里喜欢嘲笑侏儒取乐的胖子同事。
不问青红皂白只会指责他的老板。
亚瑟精神分裂的养母。
前四种人是影片前半段直接伤害小丑亚瑟的人,也是亚瑟平日里经常会接触到的人。他们和他一样都生活在社会底层。
他们或许胆小怕事只能拿残疾人取乐,或许不相信穿着邋遢的人也能充满善意。他们不愿意追求是非对错,对于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只愿谄媚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只剩欺压。
他们对和自己一样贫穷的人厌恶并充满敌意。
底层民众的弱肉强食往往更血腥更残酷更直接。
而亚瑟的养母是另一种穷人。如果按照影片直接给出的线索看。她是一个心比天高,却身为“下贱”的可悲施暴者。她三十多年一直用自己的幻想骚扰韦恩家族,她在精神和身体上虐待幼年亚瑟,而从亚瑟懂事起就让他去打工以此来养活自己。
通过影片中插叙的“亚瑟养母年轻时说自己不知道亚瑟被虐待,因为亚瑟总是笑”的片段可以明白亚瑟为什么在伤心、紧张、恐惧时总会控制不住的大笑。或许是他们虐待幼年亚瑟时对他的要求,让他用大笑来证明他很快乐,或许是亚瑟自己用大笑来缓解痛苦。
第二类人
地铁里打亚瑟的三个上班族(也是小丑恶力觉醒的催化剂)
在影片里他们被“韦恩们”称为有为青年。他们是富人吗?当然不是,他们连中产阶级都算不上。他们不过是坐着末班地铁回家的普通上班族。他们和亚瑟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有知识受过教育,并因此有了一份看上去还算体面稳定的工作而已……
第三类人,权贵阶层或者为权贵说话的人,这些人是
蝙蝠侠小韦恩。
叱责亚瑟并让他不可以再接近小韦恩的管家。
把亚瑟当成笑话的脱口秀主持人莫瑞。
揍了亚瑟一拳的老韦恩。
他们和亚瑟有了真实具体的交集是在影片最后。
亚瑟一直崇拜莫瑞。
影片开始没多久亚瑟就幻想自己和莫瑞见面的情景。
他表现的像一个害羞扭捏又期待着别人赞美掌声的小女孩。莫瑞拥抱他、夸奖他、鼓励他。他的脸上满是幸福。这或许是亚瑟的一个人格,代表了他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父爱。
亚瑟将莫瑞幻想成了父亲的样子。
所以当莫瑞嘲笑他的表演时,他失望了,当莫瑞不认可他的做法时,他疯狂了。他憎恨的是莫瑞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个人,对他既不理解也并不关心。
而老韦恩就像亚瑟人生中突然出现的光亮。他一直幻想的父亲有了具体的形象。这个人还是那么的成功优秀……
所以当老韦恩蔑视他并告诉他真相以后,他觉得受到了侮辱,他感到了痛苦,也因此将内心深处隐藏的恶念彻底召唤了出来。
对于亚瑟个人来说莫瑞和老韦恩都伤害了他,可是他们又做错了什么呢?
他们无非说出了实话而已。
就因为说实话时没有考虑到听众的感受,让听众觉得他们高高在上,他们就该死吗?
很多人说老韦恩代表了伪善的权贵。我觉得恰恰不是。他不过是一个不懂政治话术太过正直的商人。
真正伪善的政客不会在这种局势下还发表批评抗议民众的话。因为就算他不在乎那些人可他需要那些人的选票。
就好像特朗普可以指责外裔人口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剥削,但他绝不会批评美国本土的穷人。
老韦恩恰恰不懂的伪善,所以他才会将他对那些抗议民众的不满和不解表现出来。
至于政府将福利机构取消,这种事和老韦恩更没有关系。影片中的老韦恩还没参政,他不过是想竞选市长的商人而已。哥谭市变成这个样子并不是他造成的。
而他正是想改变哥谭市的现状才会做慈善,捐款,兴建实业。这些事情都远比用话术去迷惑民众有用的多。
可他就一点错都没有吗?当然不是。
他对于那些穷人的指责是他源于富人的思维。
抛开出身、境遇等等外界因素。富人之所以可以成为富人就是他们和穷人的思维模式不同。
即使他的本意是善良的,他说的那些话也只会让抗议的人更加愤怒。这是他的问题。想当好一个政客不是只有一颗善心就可以的……
亚瑟遇见蝙蝠侠小韦恩时穿了一件相似的外套,他还做了一个使劲提拉小韦恩嘴的动作。亚瑟将小韦恩的嘴拉成了小丑嘴的样子。这是一种隐喻,代表他们俩人的身份在不同人的眼中会互换,正义未必是正义,而邪恶也未必是邪恶。
影片第四类人是:小丑希望获得她们的理解,可是她们却始终不懂小丑的人。小丑对她们都说过“你还是不明白,不懂我在说什么。”
黑人女邻居是小丑幻想出来可以懂他理解他的人。最后他发现这种人是不存在的。
而从来没有认真听他说话的福利机构女心理医生和影片最后医院里的女心理医生其实是一个人。
福利机构女心理医生对小丑机械式的问话,其实就是影片最后女心理医生每次对小丑的例行询问。
虽然医院的女医生面对小丑时始终面带笑容,但小丑看穿了她的内心对他是漠不关心和毫不在乎的。
而福利机构女医生每次面对小丑时冷漠的脸正是小丑根据这个女医生的真实心理所幻想出来的。
影片开头小丑和女医生对话时墙上的时钟和闪现出的医院墙上的时钟所显示的时间都是11:12分可以佐证这一点。
而且影片最后的小丑可以控制自己的笑,但是之前亚瑟是不能控制大笑的。
在影片开头的亚瑟是一个步履蹒跚,腿脚好似有毛病,佝偻着身子极度瘦弱的人。打亚瑟的那几个小混混都说他是弱鸡。但是当他变成小丑以后突然武力值就提升了,健步如飞,所向无敌了。
这些线索和暗示使我们终于明白了之前的一切不过是小丑幻想的一个故事,或者是小丑讲给世人的一个故事。
影片的最后小丑杀了女心理医生,她们既听不懂他的话,也无法理解他,于他而言这些人没有活着的价值。
导演终于又将小丑拉回了疯癫邪恶的代表。
小丑讲的故事真真假假。至于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就无从得知了。也许他每次讲的故事都不一样,也许他的故事融合了许多人的故事,而故事情节取决于他想迷惑的人群。
只有一件事肯定是真的,就是蝙蝠侠小韦恩真的失去了双亲。
小丑脑海中浮现出在黑暗的巷子中,微弱的灯光映着小韦恩孤独无助的样子。而那样子的小韦恩像极了站在台上任人嘲笑的小丑……
这个时候小丑开心的笑了……
小丑最可怕的地方不是他滥杀无辜,而是他总能蛊惑人心。
因为不论善恶好坏绝对价值观的输出必会成为信仰。小丑让他的思想在这个世界上蔓延。
在小丑的故事中,亚瑟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社会底层民众打交道。他受得欺负也来自于他们。除了最后的韦恩父子,亚瑟几乎没见过什么有钱人。
可最后那些在现实中会欺负他的人反而喊着让小丑当市长的口号……
如果小丑亚瑟代表了穷人这一阶层的话,那他们对于有钱人的愤怒和憎恨是因为那些人的所作所为还是仅仅因为那些人有钱而他们贫穷。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哪个社会形态完全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乌托邦式的社会或许最符合大多数人的期盼。可是要实现这个理想也许真的需要灭霸的响指……而存活下来的那一半人还不能太过自私、懒惰。
影片中哥谭市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是多方造成的。过度涌入的低素质外来人口,工业实业的荒废,贫富不均,影片所处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不稳定等等。
抗议者们希望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他们却把愿意为这座城市带来改变的老韦恩杀了。
那这个城市要如何改变呢?谁来改变呢?是那些喊着口号,破坏这座城市,将这座城市变得满目疮痍的一个个自诩为小丑的抗议者吗?
他们不过是自娱自乐了一场暴力狂欢,他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如我之前所问,看完这部影片需要反思的是哪一阶层?
当然是权贵阶层。
因为底层民众不需要考虑世界格局、政府财政收入以及种种社会问题。他们只会考虑也只需要考虑自己过的好不好。如果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不满意,那他们的内心就会生出来一个个的小丑。
套用现在网络流行语,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就如小丑和韦恩家族的关系。虽然影片中给出的主要线索这是小丑养母的幻想,但是电影结尾又表明这一切不过是小丑讲的一个故事。按照契诃夫原则,导演之前安排的那些巧合和联系必有用意。
我觉得一则是暗示小丑和蝙蝠侠一生纠缠为敌。一则是小丑和蝙蝠侠就像人心底生出来的善恶两面。小丑即是蝙蝠侠,而蝙蝠侠即是小丑,不同的境遇会造就蝙蝠侠或者使人变成小丑。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投降派是没有好下场的 (Powder)
- 莫名其妙,突如其来。。。 (悲惨世界音乐剧)
- 评分越低,此片越神 (Karch卡阿奇)
- 很庆幸没有因为评分放弃这部好作品 (豆友9TSM8e5CaA)
- 小丑为什么没有超能力? (Ger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