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从剧中称呼皇子为“大王”引起质疑说开去——兼说豆瓣评分被排行靠前的热评不负责任刻意打低的怪现状
来自:冯下巨岩(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看了有许多评论里有朋友对《鹤唳华亭》剧中将亲王称呼为“大王”,以及许多之前不太熟悉的用语、名词,十分不满,嘲讽编剧不学无术、极尽诋毁之能事,这里我今天抽空条缕分析一二。
先看一则宋代原始资料《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中的记载,宋英宗临死之前写遗诏,对宰相们以第三人称称呼长子颍王赵顼(即后来的宋神宗)为“大大王”,宰相韩琦面对面称呼颍王为“请大王勿离官家(陛下)左右”。
其实,中国古代除了清代皇子封为亲王叫“贝勒”外,从汉代刘邦铲平异姓王“刑白马盟誓”分封诸子为王后,历朝历代的汉族王朝的皇帝都将儿子封为亲王,称为某国之王,官员及民众可在面对亲王,以第二人称呼为“大王”,在对人提起某亲王时,可称“排行 + 大王”或“国名 + 王”。
例如宋太宗的第八子赵元俨(即包公案等民居戏曲传奇中讹传的“八贤王”)被封为荆王,当时人不论谁都可以称赵元俨为“八大王”或“荆王”后追赠称“燕王”,长兄楚王赵元佐被称为“大大王”或“楚王”,二哥许王赵元僖被称为“二大王”或“许王”,老三襄王元侃(后来之宋真宗)被称为“三大王”(注意:不是山大王)或襄王,后改封为大国名寿国之号,则又称“寿王”,老五商王元份被称为“五大王”(宋仁宗死后无子,元份是宋英宗的亲爷爷,注意:不是弹幕中网友恶搞的定楷武大郎),宋高宗在宋徽宗的皇子中排行老九,封为康王,当时人称之为“九大王”或“康王”,在皇室家里非正式场合被亲切称为“九哥儿”。 另外,关于历代亲王制度,不同的是有的朝代是实封,亲王到了一定年龄要之藩,赴封地就任,如西汉、西晋和明代,有的是虚封,亲王虽有空名头是“某国之王”,但一辈子生活在都城皇帝身边,不就藩临民,实际治理,如唐、宋。剧中关于亲王的制度即是从明代的制度,亲王到了一定年龄冠礼成婚后,要离开京师,前往封过就藩。
这是原作者雪满梁园特意将中国历代重要王朝的制度文化杂糅,所以说《鹤唳华亭》是架空历史时代,但却是深得中国历代文化制度中的三昧,是集大成的具有历史感的现代文学作品。 另外看了豆瓣此剧剧评热度前三的评论以及短评,很明显的是草率刻意地打了低分,特别是什么“女主唐朝的,大臣南北朝的”“服装、道具太low比寒酸”这样颠倒是非黑白的轻言论断,我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感到很愤懑、悲哀,为剧组不甘,所以想在这里多说几句。 有的朋友说皇室姓萧,应该时代背景是南朝齐、梁的,所以剧中服化道做成宋朝、男装又杂糅明,女装有一点杂糅唐,所以不满意,那我问问,如果作者虚构一个皇帝们姓肖的、张的、章的,你说应该放到我国古代那个朝代呢?
作者雪满梁园是北大历史硕士,我也是从事历史考古行业的,所以一些不懂装懂的网友们请慎重胡乱发言。所以我希望,我们对自己不熟悉看不惯又不懂的东西,首先最重要不是一上来就开骂、狂喷,不要带节奏的为了黑而喷,不做任何独立思考与客观查证,要虚心求教,自信主动动手去查,不能人云亦云的自以为是、想当然了,客观去评价每一部认真用心的作品,请爱惜自己的判断力与智商,珍惜自己宝贵而又庄严的网络平台话语权。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太子妃 张念之应该是赵王毒死的吧? (我爱王肥肥)
- 《鹤唳华亭》探案传奇番外之一 a quail Prepares(一个鹌鹑的... (爱思特梵·娃娃)
- 几个疑问请大神指点 (雷神)
- 那些口口声声说萧定权应该造反弑父篡位的,也是挺佩服他们的... (草莓牛奶泡泡糖)
- 物料资讯|鹤唳华亭60集 剧集版台词册(结合鹤友资料整合)(... (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