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鲁迅
ADC08
我们为什么要读鲁迅 当我们提起鲁迅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什么?一定会有人回答以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孔乙己、阿Q、祥林嫂······这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先生,穷其一生在黑暗与动荡中摸索前行,用手中的笔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唤醒着沉睡的国人。鲁迅写文章,是因为他于无声处听见惊雷;我们读鲁迅,因为他便是中国的"惊雷"。 阅读鲁迅的作品,我们不仅仅能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更能够直接地审视作者本人。鲁迅所在的时代是深受内忧外患的,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兴起了诸如新文化运动等等的救亡图存运动。他被历史的洪流席卷着,反复冲撞着礁石,却在巨浪中依然坚持着将头抬起于水面之上。这并非是在呼救,而是呼吁大家奋起抵抗——当别人的视线被水珠模糊时,他始终看向岸边、游向岸边。透过鲁迅,我们还得以窥斑见豹地了解当时进步青年的普遍心理,了解到是这样一群人在改写历史的走向。 阅读鲁迅的作品,可以让我们建构起有关于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象。鲁迅的作品反映了很多尖锐的社会矛盾,不懈地抨击愚昧的封建礼教,可谓字字珠玑,直接揭示了看似前途光明的社会下潜藏着的暗流涌动。举个例子,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千年的封建帝制,从积极方面来看,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是认可的。但是,鲁迅敏锐地察觉到了辛亥革命存在的弊病,深刻阐释了革命的不彻底性。我们对于辛亥革命往往是更注重于或只强调其正面作用,甚至还理所当然地认为随后的中华民国相较之前的封闭社会有所进步,而鲁迅却扭转了我们的这一刻板印象,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更真实的近代中国。 阅读鲁迅的作品,能够让我们反思当下,正视现实。一百年前,鲁迅独叫喊于生人之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非反对,于是他感到无边的寂寞。一百年后,我们的社会却依然还在"吃人"。原因在于,大多数人都听见了鲁迅的呐喊,却不都明白他的彷徨。这正如我们懂得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然而在很多具体情境中,我们却会突然失去坚持正义的道德勇气,过去习得的一切又不过是变为了空谈。我们不能像鲁迅那样始终高昂着头颅挺直脊梁,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阅读鲁迅。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始终坚信鲁迅先生就是中国的"民族魂",也愿一切如他所期盼的那般,此后若竟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