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图书馆[三]
阿中(灯灯不熄)
三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将来 亚历山大图书馆在物理上早已烟消云散,即便重建,也远不复当年之勇,然而亚历山大图书馆在精神上的传承却一直后继有人,“收集全世界的书籍,向全世界开放”这一伟大的理想在互联网的时代更是鼓舞了许多生机勃勃的计划。 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古滕堡工程”。古藤堡工程可谓是“电子图书馆”的鼻祖,其致力于文本著作的电子化、归档以及发布。1971年,一位叫Michael Hart的伊利诺伊大学在校生获得了学校材料研究实验室中Xerox Sigma V大型计算机的使用权限,通过和善的操作员,他得到一个几乎没有时限的帐号,他认为应该用这个资源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同时这位Michael也深刻的想到:在不远的未来,一定人人都会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届时,将会需要大量的电子化的书籍,于是他决定将这台电脑用作一个收集、存储、分发电子书籍的服务器,并马上录入了古滕堡计划的第一份电子文本:美国独立宣言。咳咳,笔者当年也获得过一台公网服务器的使用权限,当时我的狐朋狗友马上对我说:我有一个1Tb的硬盘,帮我下满片子吧……你看,其境界高低简直不可以道里计!!你现在知道我没有成为一个伟大人物的原因所在了吧。 话说回来,就这样,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bt网站,却多了一个电子图书馆。 Hart将这个计划取名为“古腾堡工程”(Project Gutenberg,简称PG),这是为了向活字印刷的发明人翰内斯·古腾堡致敬,嗯?什么,活字印刷的发明人是中国的毕升?这个⋯⋯这段公案我们暂且不提,以后再跟德国人(还有韩国人,你们懂的)算账⋯⋯开始的时候,古腾堡工程主要是由志愿者人工录入的方式制造电子文本,一直到后来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得到了普及,才得以改善。2000年,古滕堡工程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古腾堡工程著作归档基金会” (The Project Gutenberg Literary Archive Foundation Inc)。以处理古腾堡计划的财务问题和法律问题,并面向社会接受捐赠。同年,Charles Franks启动了分布校对员项目,志愿者从而可以将扫描的文本通过因特网共享发布。该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加入PG的数量与种类,新的志愿者也可以更容易地贡献力量。 到了目前为止,古腾堡工程一共拥有了超过33,000部书籍。你可能会问了,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书籍?原因之一是因为美帝是一个法制国家,免费的使用书籍会遭遇知识产权的问题。于是古腾堡工程只能添加一些版权过期了的图书。1998年的《索尼•波诺著作权期延长法案》更是将现有版权延长了20年。这为古腾堡工程书籍的快速增长制造了不少障碍。原因之二在于无论是手动录入还是目前的扫描,速度都还是太慢了,不信你可以自己试试打字录入一部《资治通鉴》或者是扫描一本试试,这当然也限制了古腾堡计划的发展。 如果你对古腾堡计划有兴趣的话,你可以访问http://www.gutenberg.org,这个网站现在可以访问了,要访问你赶紧访问,如果有一天又访问不到了,咦,为什么要说又呢?……那是因为……因为……我怎么可能知道为什么呢!今天天气哈哈哈。 与古腾堡计划不同的是,另外一个公开宣称要以亚历山大图书馆为榜样的计划却获得了巨大的进展,这就是Google的图书计划。Google图书计划的前身是Google Print Library Project,这个计划旨在将纸质图书扫描识别,并提供搜索服务,Google还为此开发出一种新的图书扫描技术以便能够更快速并无损的扫描图书,目前Google图书已经拥有了超过700万部的电子书籍,这些书籍若以常规的扫描技术进行扫描,恐怕需要超过100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利用Google的最新技术,在6年内就完成了这样的壮举,简直令人惊叹! 在这700万部书籍中,大约有100万部左右的图书不再受版权的保护可以自由下载,另有100万部的图书与出版商达成了完全预览协议,剩下的500万,只有部分预览,但是Google会给你提供网上书店(如亚马逊)和图书馆的链接,你可以通过链接的指引,去网上书店购买或在图书馆中去借阅这些书籍。Google和许多图书馆达成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包括大名鼎鼎的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史丹佛大学、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以及纽约公共图书馆等等。并且,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到了合作中。 Google为这个计划可谓投入巨大,其中还包括那些因为著作版权争议而引起的高昂赔偿,然而令人惊讶的是,Google并不打算收取用户的费用,也不打算收取网络书店的费用,甚至没有在Google图书中投放广告的意思。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连Google自己都还不知道要怎么营利,这就是Google这个公司令人敬佩的地方——他首先考虑的往往是理想和原则,而不是蝇营狗苟的利润。 在图书馆发展的各种设想中,图书的电子化往往都是基础——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图书数字计划还有美国国会图书馆的American Memory(美国记忆)计划、百万册图书计划和环球图书馆的电子化计划⋯⋯我坚信将会有更多的人将他们的智慧、财力和精力投入到这场以共享知识传播文明为目的的运动中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类的知识终会成为一个庞大的共享的整体,不朽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理想终将实现。 这就是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将来!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原南周小组全部讨论备份 (棠溪)
- 不说话。 (棠溪)
- Carmen对萧湘说…… (采药)
- 柳永的诗 (阿中)
- 这组有戏.... (阴到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