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填填叶成这个坑(一):朝堂戏牵扯出的高赵势力及叶成职位
我到底行不行
最近在看庆余年,但是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会想起东宫,这个坑真是个黑洞了总是爬到半路又被吸回来哈哈哈。
之前关于书里的叶成卖官我和太息的小狐狸也探讨过,最近shanhai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小狐狸连叶成出现的集数都列出来了,没道理不把这个坑填上呀~
我反正挺懒的,我就按小狐狸的指路梳理一下叶成这个人的身份和戏份吧。
叶成清晰戏份一(第8集)
这一段是太子遇刺巴图尔招供被押送回京后关于对待丹蚩的态度的问题在朝堂上的争论。
主战派:
忠王

不知名的文官
注意看他坐的位置,不在第一序列,官职不是很高的样子。(更正,看到后面发现可能为了多露脸还是古代有什么规矩的,主要演员都坐在前三排了...)

这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其他人是什么反应呢?

左手边第二个人就是叶成,看他的姿势他情绪已经开始激动了,随时准备冲出去重拳出击(看体型都知道谁能赢)。
主和派:
高相

叶成
我仔细看才发现,高相说这段话的时候,切给殿前的画面,场上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叶成已经站出来了,而且看他的姿势他不是准备讲话就是已经开始讲了。既然他刚才情绪那么激动又不等人家退下来就冲出去了,显然两个人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即,叶成是主和派。
而右手边文官第一位也已经起身了,我也不知道他是要站谁的队。还有左手边一个人已经站起来了,我脸盲不认识,不知道他又是打算给谁站街。
再来看一下这个座位顺序。左手边为武官,第一个就是赵敬禹,第二个是叶成,第三个是赵世玄。赵世玄是个什么职位呢,送狼牙的时候快递员说过,是赵将军。我还去查了一下在唐朝能上朝的官员的品级,五品以上,还要看具体职位。裴照后来应该是羽林将军,不过可能他负责的是安保所以不需要上朝吧,我去查了一下,羽林将军是正三品官职。我看这剧里裴照也不算啥重要人物,没事儿就巡巡防陪李承鄞唠唠嗑盯梢小枫陪顾剑喝喝酒啥啥的,那赵世玄的官职是不是在裴照之上呢?那赵敬禹就更不得了了,来看看他出任镇北侯之前的府邸。

我把官级贴出来大家就明白了。
1、天下兵马大元帅(正一品) 2、统兵大都督(正一品) 3、天策上将(正一品) 4、镇国公(正一品) 5、靖国公(正一品) 6、辅国公(正一品) 7、护国公(正一品) 8、卫国公(正一品) 9、骠骑大将军(从一品) ) 10、安西节度使(从一品) 11、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12、神策大将军(正二品) 13、龙武大将军(正二品) 14、神武大将军(正二品) 15、镇国大将军(正二品) 16、左卫上将军(从二品) 17、右卫上将军(从二品) 18、冠军大将军(正三品上) 19、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上) 20、羽林将军(正三品) 21、骁卫大将军(正三品) 22、武卫大将军(正三品) 23、威卫大将军(正三品) 24、领军大将军(正三品) 25、金吾大将军(正三品) 26、监门大将军(正三品) 27、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
按字面上,赵敬禹应该是辅国大将军,即正二品官职,不过按他坐的位置我又有点怀疑。那就用排除法看看,坐武官第一把交椅的会是什么人吧。
天下兵马大元帅:这是李世民干过的差事,度娘说都是皇子和亲王,好了赵敬禹不用想了。
统兵大都督:这个我也没看出来具体是个啥职务,就周瑜那种吧,赵敬禹应该也没有这么NB。
天策上将:天策上将居然也是李世民,李世民真是个能人了,所以李承鄞搞不好也被封过类似的官职。赵敬禹又被K.O。
这后面几个国公我度娘一查乱七八糟的,有的是宋代才有的有的还是什么明朝的还有什么清代的,我历史学的不好,不管了,但是我觉得这个辅国公看起来有点可疑。
我又去查了个别的,好像更明晰一点。
正一品
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的官职,之后不设)。
爵:亲王、公主
从一品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光禄大夫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年间擢升正二品)、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显然高相是正一品(太师),那能在朝堂上涌有和他平起平坐的权利的忠王看起来是亲王了,这俩属于第一梯队。
那坐在下面的就是第二梯队的了,武官第一位是骠骑大将军,不过我看好像是开国元勋,那第二位是辅国大将军,看来赵敬禹就是辅国大将军了,正二品。
关于这个赵敬禹的地位,shanhai说小枫第一次去明玉坊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我就去翻了翻。

而且赵世玄既然敢和高震争明月还大打出手(应该是李承鄞授意明月挑起二人的争端),赵家就不能太简单,而且小括号说见不到明月就要拆明玉坊的时候,赵世玄是这么说的。

除非他脸太大,否则原来的剧本里赵家显然也是很显赫的。
而坐文官第一位的应该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也是从一品,我又要祭出小狐狸的技术贴了。

没得办法,我是个脸盲,我看看朝堂戏上文官第一把交椅能不能找到对的上的吧(连连看游戏)。
这一场没有特写,看不出来,先不管了,反正文官的第二把交椅上坐的是高坤,高坤是户部尚书,所以是正三品。
那这样看来对应位置的叶成应该也是正三品了,我看对应的是什么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既然他是主和派,看来很有可能是高相党羽了。
高坤

仔细看这个场景,其实是分两次拍摄的,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叶成却不能有姓名。你瞧瞧高坤说话的时候叶成那眼珠子转的,你要说他没戏份就是站上去鞠个躬我反正是不信的。
不合理啊!高家这边一个文三品一个武三品,忠王这边只有一个不知道多少品的文官,还有个一直站着当背景板的也不知道在干啥,看起来职位也不是很高的样子,而且是个武将,应该是忠王派系的了,完全被碾压啊这是!
这一场赵敬禹和赵世玄都坐的稳稳的,那就暂时当他们是中立派吧。
综上,这一场可以得到的信息:
赵敬禹 第二梯队 武官第一把交椅 辅国大将军 正二品 中立
还没对上号 第二梯队 文官第一把交椅 可能是从一品 情绪有点激动不知道是要支持谁
叶成 第二梯队 武官第二把交椅 不知道啥将军 正三品 高相党羽
高坤 第二梯队 文官第二把交椅 户部尚书 正三品 高相党羽(废话吗不是儿子敢跟老子作对吗)
赵世玄 第二梯队 武官第三把交椅 不知道啥将军 估计也是正三品吧 中立(听我老子的)
汪束 第二梯队 文官第三把交椅 大理寺卿 正三品 中立
二皇嫂 第二梯队 武官第四把交椅 职位不详 品阶不详
裴照这里也是一个谜。书里裴家是很NB的,看剧里既然老皇帝能把洛溪赐婚给他而且他老早就说自己的婚事由不得自己,早晚要跟某位公主指婚,显然裴家的势力不容小觑。但是在这朝堂上既没儿子也没老子真是奇了怪了,裴照仿佛无家可归一样,顾剑住在树上他可能更惨睡大马路。我倒觉得裴家说不定是也就比被搞掉的顾家和陈家(假如老皇帝是造反上位那这两位就是左膀右臂了顾家估计是从一品了陈家可能没这么厉害)差一点儿而已。
叶成清晰戏份二(第17集)
这次终于能看清第二梯队第一把交椅坐的是谁了,正是太子太师屈纶。

我又无语了,这一段老皇帝的嘴巴完全对不上,都不知道他到底在叭叭什么。反正李承鄞就站起来推举高显了。

U SEE SEE U,这一步棋走的妙啊。本来从第一场攻打丹蚩辩论赛就看出来了,这朝堂上是高相的主场啊,空瓶一流,老皇帝都要不爽了。这个节骨眼上你这个稳稳的高相党站出来推举高显这不就是给老皇帝在上眼药吗?老皇帝会同意才怪呢,不光不同意还要更加强对高家的盯防呢。
然后二皇子这个没礼貌的家伙就出声了,冷嘲热讽表示抗议。

然后这个叶成就发言了。

又在帮高家说话了,可以坐实了叶成是高党了。
然后宗奂就发话了,看起来是中立的。

上一次主战那位又发话了,站忠王了,也可以坐实是忠王党了。

跟辩论赛似的,你这边出一位我这边也得出一位,又一个高党掉皮了。

然后老皇帝就急眼了又开始拍桌子了。
这后面就是二皇嫂推举李承鄞管理丹蚩李承鄞请求修订西境地方志的魔改剧情了我就不说了。
这一场得到的信息:
第二阶梯 文官第一把交椅 太子太师屈纶 从一品
叶成确为高党
不知名文官为忠王党
不知名武官是高党
屈纶赵敬禹未表态
宗奂中立,不是高党
这样看文官排位直接从从一品断崖式下跌到正三品感觉这文官也太不济了...可能又有魔改了,不知道了...
叶成清晰戏份三(第34集)
这一段是高赵两家争粮草军饷了。
李承鄞这个离间计使得妙啊,按前面大臣们换鞋时候聊天的说法以及书里写的,其实赵家是靠着高家起家的(应该是顾陈灭门案帮凶),所以之前赵家在朝堂上保持缄默从未跟高家唱过反调,私下里这两家是什么交情我也说不好,感觉赵家还是有依附二皇子即忠王一派的想法,也不知道是不是魔改了,不管了。
但是李承鄞举荐赵敬禹去了丹蚩以后,这个赵世玄就敢公开叫板了,显然已经站在高家的对立面了,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嘛,理解理解。
赵世玄和高坤俩人杠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大臣们正在交换眼神。

我是没太看懂屈纶和汪束的这个对视到底是个啥意思,好像是要看好戏?我记得小狐狸在帖子里写过屈纶应该是老皇帝的人那估计汪束也是了吧。
然后赵世玄说不过就去抱李承鄞大腿了,李承鄞一个太极就把话头儿递给老皇帝了,还看着高相等他表态。

高相轻飘飘一句恩威并施(赵敬禹是恩高显是威)这粮草和银子可就归了高家了。
这一场得到的信息:
屈纶、汪束中立
赵家与高家敌对
叶成清晰戏份四(第38集)
这一场是关于高震被刑部和大理寺抓回上京问罪的。一开始高坤就护弟心切(李承鄞你跟人家学学什么叫兄友弟恭)闯进大殿上报此事,然后宗奂就站出来禀报了。

这样看来宗奂是刑部的了,可能是刑部尚书吧?反正刑部跟高家不是一伙儿的就对了。
那我现在又有个疑问了,我前面某个帖子里说到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现在在剧里涉及了几个呢?户部(拨军饷和铜钱案)、刑部,就提到这俩???不然,后面的举子案(暂时当它存在)既然涉及科举应该是礼部的范畴了,还涉及到吏部。但是既然都设置了叶成这个人物那卖官我觉得应该也是有的了。叶成既然是个武官又是三品,大概率他管理的就是兵部,不过武官的选拔和任命是兵部负责的,看看有没有线索吧。还有工部也不能闲着吧,但是我是没发现在这部剧里他们干了点啥正事儿,可能又被魔改删戏了吧。
我又发现了华点,原来高震是刑部的人?

不过我也没见过高震上朝,所以估计就是高相给安排个闲职领俸禄的吧。
还有李承鄞叫赵世玄赵侍郎。

那这样看来赵世玄只是正四品的官员了,他又是个武官,那应该就是兵部侍郎了。可是李承鄞让赵世玄查张参命案是不是不合规矩啊,难道这不是刑部的事吗?所以他调到刑部去跟情敌高震做同事了???可是刑部应该都是文官啊,参考宗奂,那估计这一段李承鄞让赵世玄查高震案就是魔改了,原本查案的就是宗奂和汪束吧?估计本来赵家的戏份根本不多,生生加出了一个家族奋斗史来。
那我来猜猜原来的剧情吧。
因为张参这个人物相当于一个纽带,既是皇后的亲戚,又是绪娘腹中胎儿的爹,又跟小枫结过梁子引起了李承鄞的注意,又跑到高震的赌场去赌钱(我总觉得这个张参的身份也太特殊了)。我觉得李承鄞用张参离间高相和皇后的剧情应该是原剧本里的,所以这个张参还是得被高震杀死,但是查案的是宗奂(我觉得宗奂是李承鄞的亲信),那发配应该也是有的,那赵世玄的作用恐怕就是因为争风吃醋结仇派人暗杀小括号了。我反正看这个剧觉得赵世玄和小括号的人设都是莽夫(不过现在觉得小括号好可爱呀有演技加持就是不一样),俩人下线只会早不会晚。既然赵世玄都把小括号做掉了,高家和皇后应该也不会罢休吧,原来的剧本里我觉得赵世玄应该会因为这个被高相(或着李承鄞暗中作梗)找个理由搞死,反正他爹都被派去丹蚩了,大树不在身边晒成鱼干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吗。
老皇帝问高相的意见,高相表面说秉公办理暗戳戳指此事可能是因为高家得罪朝臣被人污蔑。高相壮士断腕(这个词给这老狐狸用好像不太合适),换一个,弃卒保车,跟老皇帝提了一个要求。

不过老皇帝没有接受(你俩能不能别互相谦让了),然后高相松了一口气,敢情就是以退为进啊。

然后高相还白了李承鄞一眼,这梁子算结下了吧。

这一场得到的信息:
吏部户部兵部礼部(存疑)应该均为高家掌权
刑部中立
工部尚书因为不知名文官
赵世玄为刑部侍郎
高震刑部闲职
叶成清晰戏份五(第47集)
李承鄞和柴牧谈到呈血书的人选的时候,提到了这个奚清卓的职位。

我去百度了一下,太常寺卿主管宗族祭司,朝廷举行大礼时由太常寺卿赞引,这样看来他应该是礼部的人了。
奚清卓已经把这个血书呈上去了,说是为当年举子案含冤屈死的举子们写的万人血书,还在大殿上铺开了,这也太壮观了吧...

我截了一个特写,看看这上面到底写的都是些啥呢?

我看有叫林熙的,有叫古若歌的,还有什么杜如沐,还有万寿???我感觉这些名字像是瞎写的...而且这个万人血书应该是一人执笔,看来大家就负责咬手指头按血指印就完了。
虽然字幕上说的是举子案但是整个过程一个镜头都没给过奚清卓,这一段剧情里奚清卓嘴巴能对上的台词只有两句,这是在动摇国本啊,彻查此案,所以我也不知道他原来说的到底是不是举子案。看到这里我又想吐槽了,既然东宫剧组拍了剧情可以删还可以改字幕,干嘛还让演员背台词呢你后期全家字幕不就完了吗?不管了,来看看关键人物的反应吧。
高相的话倒是跟举子案对上了。这个太极殿的景加上李承鄞的胖瘦,可以肯定这段剧情是在北京拍的了。

关于举子案和叶成卖官的问题,我还是另开一个帖子专门来说吧,这个帖子实在太长了。还是继续关注叶成这个人吧。
高相问奚清卓这血书哪里来的,他说是从天而降(这也太扯了吧换谁谁也不信啊),叶成报以蔑视一笑就上前谏言了。

反正就是说奚大人天天搞祭祀活动封建迷信脑子瓦特了。
然后武官里又走出来一个替高相说话了,又是一个高党。

然后一群大臣就集体给高相求情了,看来只有站着的的不是高党了。

武官这边只有赵世玄没跪,文官这边比较多,太子太傅、奚清卓、汪束,本来宗奂是站着的,看到大家都跪他也跪下了(真是个墙头草啊)。
然后老皇帝一看,我去,敢情我这朝堂上都是你高相的人了反了你了是吧,必须彻查此事!还指定李承鄞亲自去查。李承鄞借口小枫失踪将这个差事推给了宗奂。我又想李涛了,李承鄞又是如何知道宗奂跟高相不是一伙儿的呢?因为他跪的慢吗?(也可能是反射弧比较长啊)而且前面高震那件事我觉得宗奂已经跟高家结下梁子了啊,后面为什么高相还觉得宗奂会帮他呢?
我又发现了华点,忠王都被贬了替他说话的那个可能是工部尚书的文官还在。

为了看的更明了一点,我就贴个官员的排位表吧。

大家看出来什么问题了吗?少了吏部尚书啊!!!这个不管是卖官案还是举子案显然是跟吏部尚书有直接关系的啊!
我此刻要雪姨附体了,别躲在里面不出声我知道你在家!
如果剧本里也有叶成卖官,那这个叶成应该是个文官才对,会不会是张冠李戴给叶成一件武官的衣服就把他从吏部赶到兵部去了呢?我觉得这个可能性还挺大的。但是原来兵部尚书是谁呢?难不成是赵世玄吗?看他那个莽撞劲儿也不像啊,那莫非是赵敬禹兼职?或者打酱油的那一排人里经常情绪激动的第一个人?太南了,猜不出来了。
我刚才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如果二皇子要跟李承鄞抗衡,只有工部的支持是不够的,毕竟看前面几场斗法忠王党的力量也太薄弱了吧被高党全面碾压。那这个兵部尚书原来会不会是忠王这边的人呢?二皇嫂?好像资历不够呀。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图文并茂细节贴——目录 (翠衣荷连知竹尝)
- 图文并茂细节贴(一百四十七)悠悠生死别经年 (翠衣荷连知竹尝)
- 归去来的猪跑看得都羞涩了 (招财婧宝)
- 剧鄞共情赵瑟瑟我觉得很合理 (心猿)
- 求玲珑骰子和玉簪记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