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分类探究
来自:珊珊
公认的汇率制度类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汇率制度。。在1973年之前汇率制度是单一的固定汇率制度,而在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制度开始多样化和复杂化,各国汇率制度不再一成不变,随着各国自身的经济状况的变化,汇率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做任何分析之前必须给出适当的汇率制定的分类。
IMF汇率制度分类随时间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在汉斯出版社《世界经济探索》期刊中,有论文详细介绍了2009年最新的汇率制度制定规则并且对十个汇率制度类别的含义进行了说明。接着论文给出了多名学者根据汇率实际表现给出的“事实”汇率制度分类,特别介绍了LYS、RR分类方法。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建议综合使用两类汇率制度的分类。
汇率制度的选择,汇率制度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是学者关心的问题。但是做任何分析之前必须给出适当的汇率制定的分类。使用1974至1999年,16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汇率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汇率制度类别分别使用IMF、LYS、RR三种分类结果,发现汇率制度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汇率制度不同分类方法下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汇率制度的分类应该达成一定的共识,否则会影响实证分析的可靠性。
公认的汇率制度类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中公布的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类别。IMF的分类方法也被称为法定汇率制度分类法。90年代之前学者对汇率制度的分类没有什么争论,2000左右学者发现许多国家声明的汇率制度与实际执行的汇率制度不符,声称固定汇率制度但是实际是浮动汇率制度,声称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是固定汇率制度。基于这样的事实,促使学者们开始思考根据汇率的实际表现对汇率制度进行分类。这种分类结果被称为事实汇率制度或事后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选择和汇率制度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基础。只有确定了各国的汇率制度,才能研究汇率制度与其他变量的关系。同一个国家汇率制度划分成不同类别,一定会影响研究的结论。在2000到2007年是学者对汇率制度分类研究的一个小高潮。不同学者使用的国家不同,样本期间不同,考虑的因素也不同,汇率制度设定的类别不同,对同一国家划分的结果也不同,并且不同汇率制度分类结果之间相关性比较小。学者们根据汇率实际表现对汇率制度分类的思想影响到IMF官方发布的汇率制度分类。从1999年开始IMF开始公布根据各国汇率实际运行情况确定的“事实”汇率制度。IMF的汇率制度分类每年公布一次,自2009年修正制定规则至今制定规则没有发生变化,因此IMF的汇率制度类别跨越的时间长,分类标准具有连续性,是比较好的汇率制度指标。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破7.4 (傻樂嗬)
- 最近石油行情思考 (飞鸟)
- 对资本主义农业起源论的新解释 (踢星星)
- 最近股市思考 (飞鸟)
- 学经济学的,你们觉得经济学有用吗? (c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