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羌寨---美丽的东方堡垒!
西穆の设计
桃坪羌寨---美丽的东方堡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题记 羌笛悠悠:印象夕阳下的桃坪羌寨 在西部,藏汉交融之处,有一个天美地美的地方叫理县;在理县,游走于藏汉之间,有一个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叫羌族。 《说文解字》中说,“羌”为“羊”和“儿”的组合,意为放羊的人。因为放羊,他们随羊群逐水草而居,终日漂泊。 于是,一个夕阳斜下的傍晚,当我踏上桃坪羌寨——这个被称为“最神秘的东方城堡”的地方,那耸立的碉楼就以不凡的气势向我诉说着当年的辉煌。是的,走进桃坪羌寨,你就走进了历史的记忆之中。耳边响起的是那流淌千年的悠悠羌笛…… 桃坪羌寨是羌族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片保存完好的泥石杰作位于高山山腰,靠近溪流,远远望去,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逐改上垒,或高或低错落有致,这些坚韧古朴的建筑不绘图、不吊墨、不划线,全用眼力砌石垒木,把整个山寨一气呵成连成一体,没有单门独户的房子。 世界上大多数古堡都是传统的设东南西北城门或出口的建筑程式,而桃坪羌寨以古堡为中心筑成了放射状的8个出口,出口连着甬道织成路网,本寨人进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宫。 碉楼,是羌寨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个羌寨中总有几座碉楼立于寨中,使整个羌寨极富立体感。碉楼内有木梯直通堡顶云台,窗户内宽外窄,登高可俯视大寨内外,碉楼用途主要作为瞭望、御敌、通报敌情之用,个个雄伟坚固、棱角突兀有致,而作为现存不多的石碉楼,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古羌族人精美的建筑艺术。 走入寨中,只见大多寨房相连相通,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围墙,保留了远古羌人居“穹庐”的习惯。步入民居,只见房间宽阔、梁柱纵横。整个寨子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密工整。一重又一重的大山把小小的羌寨拥在了怀里,一块又一块的石片筑成了古朴坚固的羌人民居,羌族人勤劳聪颖,在无砖无瓦的情况下,把毫无生气、有棱有角的石头变得灵性起来,修筑起了高耸的石头碉楼,整齐的石头房屋。羌人旁山而住,择水而居,远山冰雪融化而成的大沟就从寨边奔流而过。 这一带的民风非常朴实。带领我们去参观的那家主人姓杨,老杨是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讲话的样子十分诚恳。跟随老杨的步阀,我们走入寨中的小路,只见大多寨房相连相靠地紧挨着,外墙用江边上的鹅卵石和就地取来的山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交错纵横,如似迷宫,此时天色已渐渐地暗了,若非老杨领路,我们是绝对不敢选走这样的小路的。 路上,我们遇见了一个打草归来的老阿婆,在我们强烈的要求下,她羞涩又不安的给我们照了张照片。 寨内有的房前筑有半人高的矮墙,显然还保留着远古时期羌人居“穹庐”的习惯。粗大的垂柳静静地驻立在石板巷中,除了不停地生长,也在不停地见证着羌人的历史;层层叠叠的阶梯似乎也在折叠着羌人的岁月残片,悄然无声地同来来往往的过客们讲述着昔日的辉煌与荣辱,眼泪与沧桑。 阳光暖暖地投影在岷江峡谷中,照耀江岸山坡上的羌寨,两座高大挺拔的石砌碉楼拖下巨大的阴影。夕阳的光越来越亮也越来越红。 羌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碉楼下,生活在石碉房里,那石碉不仅是他们的家园,也是他们生活安宁的守护神。红光下,这些形态各异的黄褐色石头们,正如那些倦归的鸟一般伫立在屋檐房角,目送着夕阳牵着长长的金线,缓缓沉入山坳…… 【尚马旅行部落】元旦蜀地羌寨、青城山之行! http://www.aphoto.com.cn/bbs/thread-53460-1-1.html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冬季的青海,也有震撼的美景!各位驴友不要放过 (在那遥远的地方)
- 突袭光明顶--歙县搁船尖徒步活动队员招募中 (西穆の设计)
- 2011-1-1元旦蜀地羌寨、青城山徒步之行招募队员 (西穆の设计)
- 桃坪羌寨---美丽的东方堡垒! (西穆の设计)
- 关于旅行…… (不再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