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之 理论介绍
来自:心理学爱好者(我在美好!!!)
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 精神分析论 根据心理动力学(en: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伊德(en: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班都拉(en: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论”。他提出个人自我效能(en:Self-efficacy)的高低会影响他适应生活及克服障碍的能力,而根据社会学习理论 (en:Social Learning Theory),个人的观察学习能力亦对性格形成和发展有所影响。 人本主义观点 以马斯洛(en:Abraham Maslow)为首的人本主义(en:Humanistic) 认为个人有五种天生的需求层次,而满足这些需求的行为就是从学习得来的。人格受先天、后天学习、遗传等各种因素互相影响。 生物学观点 生物学派(Biological)认为人格的特质会透过遗传影响子女,亦关乎脑袋的生理构造,并非只受个人经验影响。心理学家艾辛克(en:Hans Eysenck) 认为人格可分为三大维度,即外向与内向(Extraversion-introversion)、神经过敏症倾向(Neuroricism)和精神症状倾向(Psychoticism)。 人格特征论 人格特征 (trait) 可解作特定的人格元素,用以描述一个人的感觉、思考及表现方式。人格特征可从行为中推论出来,具有相当的统合性与持久性。从古至今,心理学家对于人格分类都有着不同的见解,而近期一些心理学家们就组织了一套广泛被使用的人格大五模型 (“Big Five” model)。此模型例出了五种普遍的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和善性(agreeableness)、严谨自律性(conscientiousness) ,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这五大特征都会受遗传影响,也受不同文化影响从而提高个人适应能力。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长期招募心理咨询公益个案 (蓝血儿2018)
- 心理咨询师实战训练·师徒班(一年制) ——从业20年实战资深... (北京心之爱心理)
- 朋友们,有免费的人格测试网址吗,各种大佬的人格测试啥的类... (☀️☀️☀️)
- 最近在看人格心理学,来找同好,哈哈哈哈 (☀️☀️☀️)
- 心理学认知真我 (小鹿)